李利劍 戴保才 趙海修 邢建通
(安陽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盤點程序表的設計及在技術管理中的應用
李利劍 戴保才 趙海修 邢建通
(安陽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結合科研項目與技術管理工作所反映的過程特點,設計出盤點程序表,以歸納容易疏忽遺漏而對總體系統有影響的問題,提前預期,及時發現隱含技術,提供必要的防范措施。
技術管理 過程盤點 程序表 設計與應用
在企業科研開發和生產技術管理工作中,經常要涉及到新工藝、新技術方案選擇、科技立項與論證、大宗原燃料基地選擇、科技項目驗收、工藝改造、項目技術評價或跨專業的重大技術質量攻關等專項工作的落實。分析這些工作性質可知,采用常規管理方法很難全部滿足管理過程的需要。因為科研項目或生產技術管理往往要涉及到多專業的統籌考慮,例如與工藝技術、自控條件、土建、水電風氣、安裝調試、原料與產品質量、市場資源變化、經營環境或產業政策等都有直接間接的關聯,即對于企業的綜合管理過程,僅采用單一管理方式難以全部實現預期目標[1]。
為減少所述項的盲目性和疏忽遺漏,我們結合以往科技管理工作經驗設計出“技術管理專項程序表”,設計目的與意義是:提前預期,提高針對性減少盲目性,增加可靠性防患于未然,控制疏忽遺漏,提高技術管理效率和工作質量。所謂“程序”,按ISO8402和 GB/T6583釋義,是指“為進行某項活動所規定的途徑”。在實際應用中,“程序表”又稱為”盤點方法”或“盤點程序表”,其含意是指對項目過程途徑中可能出現的技術疑點、質量缺陷或可能出現的管理漏洞進行前置評價 (虛擬評價),提前反映、梳理點明、進行預盤點的項目管理作業方式。在科研和技術管理工作中,把評價和篩選進行過程前移,以“前置評價,疑點亮化,數據跟進”為管理理念,為后序工作的開展進行預控和防范。
2.1 設計與編寫要求
盤點程序表設計并不困難,在歸納特定范圍內的技術問題之后,把那些容易疏忽而對總體系統有影響的內容按輕重緩急次序排列,給出應該考慮的影響要素,各個要素的集合即構成盤點程序表。應用中依據每項工作的特點進行增減或編排方式的調整,便于操作和過程控制。除需要特別強調的重要項目外,設計時一般不應要求必須干什么,應該干什么,而是從項目的不同角度出發,看對口崗位人員希望錄入的和以往工作中的疑點、技術難題、爭論議題、經驗教訓方面的內容進行編制,體現出開放形式;而應用過程中才會逐步顯示出盤點程序表最終目的是以集約形式體現出從系統工程論“目標最優化”出發而尋求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規律性,即宏觀管理堅持系統論,在確定正確的總體目標后,技術方案的解決過程采用科學程序化的方法與之配套[1-2]。
2.2 設計基本原則
1)普通條件適當簡化,主要條件詳細分解,核心技術重點清楚。
2)數表合一,兩者兼顧。科研項目必須考慮重要參數的技術含量。
3)采用“可疑條件應多毋缺、影響要素多多益善”的編輯思路。在項目工作開展之前,表中各單元子項容易編寫,技術參數容易確定,個別條件即使不用也無影響,目的是防止事后補救、增加補丁并影響實施效果。
2.3 設計與編制過程
1)盤點程序表以 (要素 +數據 +矩陣)的結構形式進行編制。
2)區分項目要素的重要程度。針對其不同特征,把主要項目要素區分為重點、主要、次要或者普通項目,以不同符號標記。例如:△/◎/①/□分別表示重要要素 /主要要素 /次要要素 /普通要素;或者:△為重點項,◎為主要項,○為普通項。
3)項目要素數據化。對于重要的技術質量參數以數據反映,既體現出技術特征與難度,同時提高針對性 (見表 1~表 3)。
4)根據管理決策人、技術負責、采供、生產科室或者關鍵崗位等要求及建議進行調整。
5)如使用過程中需調整重點則應作標記,為項目的全過程控制或驗收作好提示與防控。

表1 “AGmy”科研項目調研評價 /盤點程序表

表2 高爐噴煤 /煉焦煤資源基地優選 /盤點程序表

表3 90 m2燒結機造球工序技術改造 /盤點程序表
在開展技術項目過程中,提前預期是十分重要的[3]。例如對于飛行機械的可靠性影響因素模式分析中,僅“耐環境影響”就區分為 15項,而其中“氣候環境”就詳細列為“溫、濕、風、雨、雪、冰、露、霜、霧、沙、氣壓、游離體”等十余項內容,目的是以每個子項確保總體工程的設計成功。當然,常規技術難以也勿需做到如此詳盡,而事先列表設計預以提示并非困難。
3.1 定性分析
重視各要素所反映的內在作用。對于科研項目的評價調研 (表 1)、大宗原材料基地選擇或者重大技術改造 (表 2、表 3),所屬企業的管理機制、管理方式、工序控制措施不同,最終效果偏差甚大。例如對于同一科研項目,有的企業認定“運行良好,技術經濟指標遠超過預期目標”,而有的企業則是“可能會有效果,最少說沒有什么負作用”的結論。對于原燃料質量和產品質量的檢驗,縱向或橫向管理方式不同,指標、實物質量的提高水平則有明顯差異。生產實踐表明,在科研、技術管理與質量控制過程中,采用適合企業發展與管理控制的實用措施,短期中長期所獲得的顯著技術進步或管理飛躍會逐步體現。
結合項目特點和計劃控制目的,針對關鍵技術疑點、重大的冶金技術缺陷或生產技術質量等方面的疑難問題,客觀地進行前期調研和預評價,是尋找可靠方法確保方案成功的重要環節。
3.2 定量分析
所選擇子項目有無評價或實用意義,可以用“有效評價指數”定量評價其應用效果 (表 1)。對于盤點程序表中的各子項目 ,以 Ri、xi、ni、α、P分別表示項目的各分項評價指數、各分項擬選擇的單元子項、單元項目的總數、各單項占總項的權重和該項目的總體評價指數,則有:
單項評價指數:Ri=xi/ni,
總體評價指數:P=∑Ri/ni。
當需要考慮權重影響時,則有:
Ri=α·Xi/ni; P=∑α·Ri。
從應用程序表情況看,有效性一般均可達到 P≥0.85~0.90以上,而常規方法中 P≤0.60~0.70。
3.3 復雜性與簡單化對比
從盤點程序表可以看出,各單元要素往往達幾十項之多,似有復雜化感覺。然而回顧各類技術管理全部過程可以發現,盤點程序表中所反映出來的各個單元項目在工作中幾乎均要接觸并需逐一解決。所不同的是,盤點技術是將多項復雜內容程序化之后再開展實際工作。從這一方面講,采用盤點程序表開展前述各項技術管理工作,最終的效果不是復雜而是更加方便容易。
在“ISO”貫標工作中,幾百個一級作業文件,千余個二級作業文件能得以貫徹實施,相對而言,盤點程序表的設計工作量則是微乎其微,大約是前者的3‰~5‰,其編寫過程中的一般與重點也應該容易分清。采用盤點法理順應該類工作,也正象設備點檢工作一樣,盡管是常規檢查,點檢員或機械師如不拿“點檢圖表”對幾十個或近百個“普點、專項”檢查落實,恐怕很難杜絕顧此失彼的現象出現。
3.4 問題討論
盤點程序表與質量管理的“QC因果圖”相比較,可認為是在該基礎上擴展而形成,但比前者使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從性質上區分,“因果圖”是表示“質量特性與原因的關系圖”,屬于已有結論但還未發現根源的一種情況。盤點技術處理的對象則是還未發現結果、沒有結論,但對于可能隨時出現的各種“技術偏差或質量疑點”所進行的預評價對比。而在以往的質量管理、模式決策圖、GERT技術等應用中,尚無應用該管理方法解決上述問題。應用對比不難發現,在處理這些專項科研開發或技術改造工作時,作為項目管理工具,盤點方法更有優越性。
1)盤點程序表設計簡單,容易掌握,其結構形式可根據不同專業工作需求而確定或根據技術決策人及崗位等要求進行調整,提高工作項目的針對性。
2)盤點程序表能夠以解決技術疑點、新技術過程控制和原料產品質量、成本控制為目標,突出實用性,在技術管理工作中發揮較好作用。
3)科研與技術管理工作往往需要對諸多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當現代企業技術發展達到一定高度時,技術管理更應該注重過程中細微技術的處理。當各個單項要素的技術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后,伴隨而來的就是技術難題的突破。
[1] 馬智明,王昕杰.企業系統工程及應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61-66.
[2] 李利劍,郭新有,唐娟.我國鋼鐵工藝技術創新模式[J].科研管理,2008(1):21-23.
[3] 陸廷孝,鄭鵬洲,何國偉,等.可靠性設計與分析 [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9:226-232.
DESIGN OF INVENTORY PROGRAM L IST AND ITS APPL ICATION ON TEC HNOLOGY MANAGEM ENT
LiLijiang DaiBaocai Zhao Haixiu Xing Jiantong
(Anyang Iron&Steel Group Co.,Ltd)
Based on the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from scientific research item and technologymanagement,the inventory program list is designed for inducing problemswhich are easily omitted and have influence on overall system.It can forecast these problems ahead of time,find concealment technologies in time and finally provide necessary protection measures.
technologymanagement process inventory program list design and application
*
聯系人:李利劍,副總經理,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河南.安陽 (455004),安陽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