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妍 白艷英 于秀玲 尹 潔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保部清潔生產中心北京 100012)
中國清潔生產發展歷程回顧分析
馬 妍 白艷英 于秀玲 尹 潔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保部清潔生產中心北京 100012)
本文將我國清潔生產工作的進程劃分為 5個階段,并對每個階段的主要特征進行分析、比較和評述,總結我國清潔生產工作 30多年來、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頒布實施以來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為政府制定環境政策、進一步推進清潔生產提供理論依據和決策參考。
清潔生產;發展歷程;回顧分析
清潔生產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優先行動領域和有效途經,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關注和深入實施。當前,中國正在大力提倡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生態產業,清潔生產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載體和基本路徑。深入研究和實施清潔生產對于實現中國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1]。
我國的清潔生產相關的活動具有較長的歷史,自 1973年《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中提出“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治污方針,體現了清潔生產的思想,我國清潔生產工作的推行大體上經歷了 5個發展階段。
1.1 前期準備階段 (1973-1988)
1973年,我國制定了《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提出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治污方針,這是我國最早的關于清潔生產的法律規定[2]。自 20世紀 70年代末期起,我國一些企業如吉林化學公司就開展了被稱為“無廢工藝”、“少廢工藝”、“生產全過程污染控制”等的一系列工藝改革,由此產生了不少成功的案例,這是中國推行清潔生產的前期準備階段[3]。20世紀80年代,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我國又提出消除“三廢”的根本途徑是技術改造,關于清潔生產的思想零星地體現在環境管理的政策文件中[4]。但是,由于缺乏完整的法規、制度和操作細則,清潔生產沒有成為解決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對策。
1.2 引進消化階段 (1989-1992)
1989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推行清潔生產的行動計劃后,清潔生產的理念和方法開始引入我國,我國政府做出了積極回應,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始研究如何在我國推行清潔生產[2]。1992年 8月,國務院制定了《環境與發展十大對策》,提出:“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時,技術起點要高,盡量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潔生產工藝。”清潔生產成為解決我國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對策之一。這個時期我國雖已認識到清潔生產在環境保護中的重要性,但限于當時的技術水平和資金條件,加之原來不合理產業結構的制約,使得這一政策的作用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1.3 立法和審核試點示范階段 (1993-2002)
該階段是我國清潔生產由自發階段進入政府有組織的推廣階段[2]。這一階段的基本特征是清潔生產在法律政策上的確立、清潔生產概念和方法學的引進,及其在中國的推廣實踐。在這10年間,我國清潔生產工作取得了重大發展,依靠各種國際合作項目和國內的示范項目在企業層次上進行清潔生產審核試點示范工程,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近千家[4]。在《節約能源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中,都增加了清潔生產這方面的內容。在這些法律的基礎上,2002年 6月 29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 28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以下簡稱《促進法》),該法是我國第一部以污染預防為主要內容的專門法律,是我國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的新里程碑,標志著我國清潔生產進入了法制化的軌道。
1.4 審核制度建立與執行階段 (2003-2005)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境保護部 (原國家環保總局)于 2004年 8月 16日制定并審議通過了《清潔生產審核暫行辦法》,首次提出了“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對我國的“清潔生產審核”給出了明確定義。《清潔生產審核暫行辦法》的頒布實施成為清潔生產審核制度建立的里程碑。環境保護部 (原國家環保總局)于 2005年 12月13日出臺了《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程序的規定》,重點指出了需要進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工作程序和要求,標志著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已經有章可依、有規可循。
在法律法規的促進下,我國的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從過去的局部地區局部行業的試點示范,迅速在全國各行業全面展開,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的省份也從以前不足 10個,擴大為全國近 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業也從原來的化工、造紙、電鍍、建材等有限的行業擴展到火電、機械加工、汽車、建材、鋼鐵、制藥等 20多個行業。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至 2005年三年間,我國實施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企業總數已近3000家,是過去 10年清潔生產審核企業數的3倍[5]。
1.5 審核制度發展完善階段 (2006到現在)
為鼓勵和指導企業有效開展清潔生產,規范清潔生產審核行為,確保取得節能減排的實效,環境保護部于 2008年 7月 1日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的通知》(環發〔2008〕60號),《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評估、驗收實施指南》和《需重點審核的有毒有害物質名錄》(第二批)作為該通知的附件同時頒布實施,標志著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評估驗收制度的確立。
建立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評估驗收制度是我國清潔生產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對清潔生產審核制度的創新與完善,對保障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審核質量、提高清潔生產中高費方案實施率具有重要的意義,解決了我國清潔生產實踐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政府監管缺失、清潔生產審核質量缺少保障性措施的問題。
2.1 初步建立了清潔生產推進技術支撐體系
多年來我國清潔生產推進的主要途徑是開展清潔生產審核,通過清潔生產審核的實踐,清潔生產推進技術支撐體系初步建立,表現在:①在引進國際清潔生產審核方法學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完善了企業清潔生產審核方法學,在實踐中指導了萬余家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②環保部頒布實施了 40多個行業的清潔生產標準和兩批需重點審核的有毒有害物質名錄,指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③國家發改委頒布了三批國家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導向目錄;④全國發布了 30項工業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用于評價工業行業企業的清潔生產水平,作為創建清潔生產先進企業的主要依據,并為企業推行清潔生產提供技術指導;⑤國家層面建立了環保部清潔生產中心,提供清潔生產技術支撐,各省市也有 300多個清潔生產技術咨詢服務單位為企業提供清潔生產審核、技術服務。
2.2 培育發展了一批清潔生產審核人才

1993年環境保護部 (原國家環保總局)通過實施世界銀行技術援助項目,培訓了 48名企業清潔生產審計人員和 10名中國清潔生產教員,并逐步擴大培訓面。從國家到地方,建立了多層次清潔生產培訓渠道,通過加強清潔生產培訓和宣傳力度,提高了相關人員清潔生產意識,保證了清潔生產領域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到目前為止,國內通過不同途徑已組織了近千個清潔生產培訓班,共有 2萬多人次接受了清潔生產培訓。截至 2008年底,國家清潔生產中心在中國舉辦了 226期“國家清潔生產審核師培訓班”,經培訓并考試合格的人員已近 12000人。這些人已經成為中國清潔生產領域的核心骨干力量,活躍在各個行業的清潔生產審核及管理工作中。
2.3 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績效顯著
據不完全統計:2004-2008年,全國共有 5 018家重點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各省市環保局按照法規要求在當地主要媒體公布了應當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重點企業名單共 5248家 (見圖 2);全國提出清潔生產方案總數 175905個,已經實施的清潔生產方案 151244個,為實施清潔生產方案投入資金總計 411.1億元 (見圖 3)。
我國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取得了環境效益、經濟效益雙贏的明顯效果。2008年,因實施清潔生產方案削減化學需氧量 7.3萬 t、二氧化硫 32.2萬 t,節水 15.2億 t、節電 43.1億kW·h,取得經濟效益 102.2億元[6]。
3.1 政府有組織地推行清潔生產
我國的清潔生產實踐表明,政府將清潔生產納入管理決策中,有利于營造調動實施清潔生產的推進機制,也是促進中國清潔生產向縱深發展的關鍵[7]。政府有組織地推行清潔生產大大加速了中國開展清潔生產的進程,《清潔生產促進法》頒布實施后不到 10年的時間里,我國清潔生產的組織建設、企業試點示范、宣傳教育培訓、機構建設以及政策研究制定等諸多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政策是現階段促進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的第一推動力,但是強制執行的效果是有限的,要大范圍地推廣清潔生產審核,必須要營造有效的政策和經濟環境促使企業積極主動地實施清潔生產審核。
3.2 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
目前工業污染仍然是我國現階段環境污染和環境事故的重要因素[2]。在這種狀況下,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有效地覆蓋了對環境污染貢獻率較大的“雙超”“雙有”工業污染源以及“國家、省級環保部門確定的污染減排重點污染源企業”。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以一種操作性很強的方式將環境管理引入生產過程的污染防治,通過對企業生產全過程的重點環節、工序產生的污染進行定量監測,找出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原因,有的放矢地提出對策,制定方案,從源頭上減少和防止污染物的產生。內蒙古包頭市在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過程中,提出目標,“全面推行清潔生產,黑色冶金、有色冶金、電力、化工和稀土等行業清潔生產審核企業比例達到 100%;電力、電解鋁產業必須達到清潔生產一級標準”[8]。
3.3 清潔生產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
重污染行業普遍存在原料路線不清潔,生產工藝不清潔,過程控制不清潔的問題。只有從全過程改造企業生產工藝入手,開發既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又能大幅度削減污染物產生和排放,既能使企業污染物排放達標、又能給企業帶來明顯經濟效益的技術,才能提高企業保護環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治標治本、污染物達標不反彈。清潔生產審核促進了企業的技術改造并使技術改造更具有針對性。
我國的清潔生產已經初步建立起一套完備、系統的法律、法規體系以及一系列規范、有效的工作程序、制度,逐漸成為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
在污染減排新形勢下,在結構減排、工程減排推進到一定階段的前提下,清潔生產作為管理減排的重要手段,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要以依法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為突破口,以清潔生產技術為解決環境污染的根本手段,以從源頭上解決環境污染為目標,以企業污染減排和經濟效益增長為原則,加速建立我國環保新道路的污染防治新模,實現我國污染防治模式的重大創新。
[1]何勁.關于企業清潔生產研究的文獻綜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6):178~180.
[2]段寧,周長波.我國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法律政策形成過程的研究與分析[C].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3~10.
[3]王林秀.清潔生產驅動因素及調控機制研究 [D].北京:中國礦業大學,2009:1~163.
[4]白艷英.新時期推進清潔生產的幾點建議[C].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11~18.
[5]尹潔.淺論我國的清潔生產審核及發展的幾點建議[C].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47~54.
[6]環境保護部函.關于 2008年度全國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情況的通報[R].環函[2009]315號.
[7]趙家榮.清潔生產回顧與展望[J].產業與環境,2003(SI):12~16.
[8]劉清成.草原鋼城向綠色發展轉型[N].中國環境報,2010-1-5(7).
X38
A
1673-288X(2010)01-0040-04
馬妍 (1983—),女,安徽碭山人,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清潔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