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娟 王 楠
(1.天津科技大學天津 300457;2.交通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水路交通環境保護技術實驗室天津 300456)
區域用海規劃面積合理性分析方法初探
李亞娟1,2王 楠2
(1.天津科技大學天津 300457;2.交通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水路交通環境保護技術實驗室天津 300456)
區域規劃項目用海本身就是一個新領域,而區域規劃用海面積和理性分析也是一個新難點。用地控制指標法是以《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為標準,通過累加規劃范圍內每種土地類型的具體用地指標,分析整個區域用海面積的合理性。本文以曹妃甸綜合服務區工程項目為例,對區域規劃項目在海域使用論證工作中用海面積合理性分析方法——用地控制指標法進行了初步的探討。以期不斷改進區域用海規劃面積合理性分析的技術方法。
區域用海規劃;面積;合理性
海域使用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水、領海持續使用特定海域三個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動[1]。海域使用論證是指通過科學的調查、調研、計算、分析、預測,對開發海域進行用海可行性分析并給出相應的書面材料,以達到科學用海、規范管理和可持續用海的目的。海域使用論證必須由具備海洋科學知識的持證上崗人員承擔,運用高、精、尖的儀器設備,獲取海洋水文、海洋地質、海洋化學、海洋生物等環境資料和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信息,在充分掌握上述自然特征的基礎上,對用海者提出的使用方案進行科學分析、評價、預測,為審批決策部門提供依據[2]。
由于海域使用論證是我國一項新近建立起來的制度,僅有十余年歷史,真正較為規范的海域使用論證工作也是自 2002年《海域使用管理法》頒布實施后進行的。經國家主管部門努力的推進,雖然制定并頒布實施了《海域使用論證技術導則》、《海域使用論證報告書編寫大綱》和《海域使用論證資質管理規定》等文件,但整項工作仍處于摸索階段,在理論體系和方法上亟待完善[3]。2008年 12月,國家海洋局以“國海發〔2008〕29號 ”頒布了《國家海洋局關于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確提出了“強化專項用海規劃及其項目管理”,因此區域建設用海規劃的海域使用論證工作更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這項工作不但包含項目海域使用論證內容,也涵蓋了海洋環境影響評價及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如何依據現有的導則、大綱并結合海洋環境影響評價前期工作內容,解決區域建設用海規劃海域使用論證工作成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目前,區域用海規劃的選址、空間布局、實施步驟、用海方式及用海面積的合理性的論證工作方法與技術正處于探索階段。
合理的用海面積主要表現為用海面積既能滿足項目用海的實際需求,又能有效利用和保護海域資源。而不合理的用海面積往往會帶來海域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甚至會引發用海矛盾。面積合理性分析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2.1 是否滿足項目用海需求
根據用海項目的建設規模和設計標準,分析項目用海面積是否滿足項目建設的需求。
2.2 量算是否符合《海籍調查規程》
海域使用面積的量算是在海域使用界址點確定后,采用數學方法計算得出的。目前常用的面積量算有兩種[1]:在參考橢球面上的面積計算和投影到平面坐標解析法上坐標解析法的面積計算。當海域使用面積不是太大時,兩種面積量算方法的差別不是太大,但當海域使用面積較大時,應當采用參考橢球面上的面積計算方法。
2.3 占用海岸線的合理性
自然海岸線是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承載著許多自然生態功能,這是人工海岸線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自然海岸線對一片海域乃至一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當用海項目需要占用海岸線時,應分析占用海岸線的類型,包括自然岸線(沙質岸線、粉沙淤泥質岸線、基巖岸線)和人工岸線,以及占用海岸線的長度。當項目用海需要占用自然岸線時,應根據項目規模和工程布局進行占用岸線合理性分析。
2.4 減少海域使用面積的可能性
對完全改變海域屬性或者可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的用海項目,如圍海造地項目、鹽業用海項目、核電廠用海、路橋用海等,可依據相關規范、規程要求,通過方案比選、生產工藝改進等闡述用海項目減少海域使用面積的可能性。通過論證分析調整項目用海面積和范圍的,應當給出論證分析后的用海面積、界址點和位置圖等材料。
3.1 用海類型、方式不同
建設項目的用海類型多樣,由海域使用論證技術導則可見,其用海類型主要包括多種類型。海域使用分類體系明確規定了海域使用的分類原則、類型和用海方式。海域使用類型名稱和編碼如表 1所示,用海方式名稱和編碼如表 2所示。
表 1 海域使用類型名稱和編碼
表 2 用海方式名稱和編碼
而區域規劃用海的用海類型比較單一,基本上以圍填海為主,因而區域規劃用海的面積均較大,是一般建設項目用海面積的幾倍、數十倍或者百倍,因此,其規劃建設項目的用海面積的和理性分析比一般建設項目更加復雜。
3.2 用海項目的不確定因素
一般建設項目的用海均在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申請一定量的用海面積,用海方式可根據項目的實際需要多元化;而區域規劃用海則是從宏觀的角度上以用海區域的規劃(而非一般項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作為依據,為發展規劃而實施的區域用海申請,規劃區域的內的子建設項目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曹妃甸綜合服務區工程的建設包括:圍堤工程和吹填工程,造地面積約 1337.514hm2。曹妃甸綜合服務區工程分為兩大部分:曹妃甸綜合服務區工程納潮河以北區域和納潮河以南區域。
曹妃甸綜合服務區納潮河以北區域的主要為居住及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和公共設施用地,總面積為 996.075hm2,占《曹妃甸工業區起步區 (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中規劃面積的 50.3%。
曹妃甸綜合服務區納潮河以南區域的主要為居住及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和公共設施用地,總面積為 405.142hm2,占《曹妃甸工業區起步區 (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中規劃面積的 20.59%。
規劃綜合服務區可容納 20~25萬人居住、工作。根據《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137-90),該標準提出了“規劃人均單項建設用地指標、規劃建設用地結構”指標,因此在本次用海面積合理性方面,僅針對這幾方面進行面積合理性分析,同時將這幾項的面積進行合計,與指標中規劃建設用地結構的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得出面積合理性的結論。《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137—90)第 4.2.1條明確提出了“規劃人均單項建設用地指標”(表 3)。規劃綜合服務區可容納 20~25萬人居住,即使保守估算,以 25萬人口計,各類用地的需求量與標準的對比說明見表 4。
本次論證的曹妃甸綜合服務區作為曹妃甸工業區的配套生活服務區,其功能為以短時居住、行政管理、物流貿易、培訓研發為主。從上表可以看出,曹妃甸綜合服務區的用地情況體現了其以服務為主的功能。
《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137-90)第 4.3.1條明確提出了“規劃建設用地結構”指標 (表 5),第 4.3.5條明確提出了“居住、工業、道路廣場和綠地四大類用地總和占建設用地比例宜為 60%~75%”(表 6)。
表 3 規劃人均單項建設用地指標
表 4 各類用地的需求量與標準的對比說明
表 5 規劃建設用地結構
表 6 主要用地占建設用地的比例與標準的對比說明
雖然未計算其他用地類型的比例是否適宜,但是以居住、道路廣場和綠地三大類用地總和占建設用地比例宜為 56%~62%,本項目以上三大類用地在《標準》規定的范圍之內,因此說明其他用地總和所占比例也是適宜的。
可見,雖然曹妃甸綜合服務區內的具體項目待落實,但是通過其功能定位、人口密度指標等,在運用了用地控制指標法的基礎上,得出了曹妃甸綜合服務區用海面積合理的結論。
新的海域使用論證導則是 2008年 3月才開始正式實施,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因此還存在著不完善之處。目前,海域使用論證涉及到的用海類型之廣,也使得區域規劃用海面積合理性工作在實際操作中仍顯不夠充分和具體。用地控制指標法是海域使用論證用海面積合理性分析的重要論證方法之一。但是目前能夠真正明確指導用海面積合理性分析的方法還很少,而只有建立在實用基礎上的方法才更有意義、更有生命力。所以,用海面積合理性方法研究將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同區域規劃用海緊密結合,將向可操作性、實用性發展,以便更好地指導區域規劃用海的海域使用論證工作。
[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
[2]國家海洋局,海域使用論證技術導則[EB/OL].http://www. soa. gov. cn/hyjww/hygg/2008/02/21/12034980025117-23.htm,2008.
[3]賈后磊,謝健,洪沛民,等.海域使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6(5):79~80.
[4]GBJ137~90.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1.
X55/TB21
A
1673-288X(2010)04-0055-04
李亞娟 (1978—),女,天津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區域用海規劃論證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