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cil egulation(EC)No.1383/2003評析"/>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永亮
(浙江農林大學,浙江臨安311300)
歐盟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
——Council egulation(EC)No.1383/2003評析
□張永亮
(浙江農林大學,浙江臨安311300)
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是隨著國際貿易出現大量盜版和假冒商品等非法貨物貿易的情況下產生并發展起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歐盟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的實施有效地遏制了盜版和假冒商品對國際貿易秩序的危害,對歐盟知識產權權利人利益的維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其不足也很明顯:Council Regulation(EC)No.1383/2003的執行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各成員國政府和海關當局,另外Council Regulation(EC)No.1383/2003允許成員國對其相關內容做出細化或作出不同的規定,這將導致各國海關對知識產權保護出現不同的執法效果。
歐盟;知識產權海關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
歐盟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國際經濟組織,歐盟各成員國歷來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實行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是其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關鍵一環。并且,包括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在內的各種制度在歐盟成員國范圍內達到了空前的統一。由于知識產權海關保護的基礎在于海關,要在全體成員國范圍內達到統一管理和保護,其制度基礎便是歐盟各成員國海關的聯盟,它是27個成員國國家海關管轄領地的總和。①
在知識產權時代,知識產權貿易的重要性日益顯現。經濟發展的全球化,使知識產權貿易早已跨越國界與關境??茖W技術的飛速發展既創造了大量的技術和信息,也使得技術和信息復制極為簡單容易。全球因知識產權侵權所造成的損失每年可達上千億美元,侵權貨物貿易占世界貿易總量的5%~8%。[1]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歐盟成員國海關共收繳了價值1.28億歐元的假冒和盜版商品,海關處理了37000件假冒商品案件,比2005年相比增加了40%。[2]在這種發展形勢下,知識產權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有效的、快捷的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措施,為一國的經濟發展和知識產權權利人的經濟利益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由于市場上充斥的大量假冒和盜版及侵犯其他知識產權種類的貨物,嚴重損害了受知識產權法保護的權利人的利益及消費者的健康與安全。對于侵權貨物應盡最大可能將其從市場上驅逐出去,并應在不阻礙正常國際貿易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這種非法活動,讓從事侵權的非法貿易商對于權利人因此受到的損害承擔法律責任,并制止此種交易活動的再次發生。[3]隨著侵權案件的增多,第3295/94號條例已不能很好適應國際貿易中假冒和盜版商品增多的形勢,歐盟委員會于2003年7月22日對第3295/94號條例作了全面細致的修改,其成果便是Council Regulation No.1383/2003(以下簡稱“條例”)。其制定目的主要是基于Council Regulation(EC)No.3295/94中規定的“禁止對于正在實施中止程序的盜版和假冒貨物在歐盟內自由流通、出口或再出口”措施及從該法令實施所獲得的經驗,同時也是為了更進一步提高立法的透明度。
該條例增加了法律的透明度,減化了知識產權權利人尋求法律保護其權利的程序,并規定了有效的措施來處理知識產權侵權案件。與第3295/94號條例相比,條例不但規定了海關主管部在什么情況下可主動處理涉嫌侵權知識產權貨物,而且也規定了當貨物被發現侵權時海關主管部門可采取的具體程序。條例于2004年7月1日生效,同時,Council Regulation(EC)No.3295/94的法律效力被廢止。為了使成員國全面、正確地執行條例的規定,歐盟委員會于2004年10月21日通過了Commission Regulation(EC)No.1891/2004②以此來取代Commission Regulation No.1367/95的法律效力。2007年,隨著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加入歐盟,為適應新的情況,歐盟委員于2007年10月5日對Commission Regulation(EC)No 1891/2004作了修改,通過了Commission Regulation(EC)No 1172/2007。③
從該條例的規定來看,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有如下特點:
(一)各成員國海關執法中的權力增大
海關部門可于知識產權持有人提起申請前,扣留涉嫌冒牌及盜版產品。只要海關有充分的理由懷疑便可采取行動。換句話說,如果海關扣留的貨物后來被證明不是假冒,在貨物持有人對海關起訴的情況下,海關也可以此減輕責任。所謂有“充分的理由”是建立在一系列風險分析基礎上的。他們通常會核實貨物的性質、輸出國、運輸人的身份等等,然后將這些數據與歐盟先前對假冒行為執法數據進行比較,這樣就可以發現哪些運輸更有嫌疑。為了證明這種懷疑,海關會要求權利人提供所需要的信息,通常為一些關于貨物的技術性信息。
知識產權持有人可提出申請,要求海關部門對涉嫌侵權的產品采取行動。如果申請書中所描述的侵犯知識產權的貨物沒有被海關發現,或海關沒有提留該貨物,權利持有人不能就此向海關提出賠償的要求。海關部門須于接到申請后30天內決定是否采取行動并通知申請人,權利持有人不需支付行政費用。海關部門有一年時間對侵權產品采取行政措施。海關可能采取的行動包括銷毀涉嫌侵權的產品。海關只須獲得有關產品的持有人或聲明人同意,即可采取這種行動,事前不需進行法律程序。
這些新變化有利于提高海關部門的執法效率,保護知識產權人的利益,阻止侵權貨物進入歐盟。
(二)擴大了海關執法所涵蓋的環節
條例對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所發生的環節規定得很詳細,包括進口(import)、出口(export)、復出口(re-export)、轉運(transhipment)或者正處于某種中止程序中(placing under a suspensive procedure)以及置于一自由區或自由倉庫(placing in a free zone or warehouse)中的涉嫌侵權貨物都屬于知識產權海關保護的環節。[4]然而,該條例只適用于商業買賣產品,并不包括在游客的個人行李內發現的侵權產品。這與舊條例相比是個極大的進步。
(三)增加了海關執法的客體與侵權行為的種類,并且對侵權貨物的處理更為嚴格
歐盟海關知識產權保護的客體非常廣泛,與之相對應所有侵犯這些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都要受到條例的規制。首先,條例保護的客體范圍具體包括:商標權,著作權及其鄰接權,專利權,補充保護保證書,植物多樣性權利,原產地或地理標志權或地理標志設計權。
其次,對于所保護的貨物,“假貨”(counterfeit goods)[5]主要與商標有關,其定義為:⑴貨物,包括貨物包裝上的商標與同類貨物上經有效注冊的商標相同或實質上無法區別,并且未經商標權人授權。⑵任何貿易標記(包括專用標識、圖文標簽、宣傳手冊及含有這種標記的使用說明書、保證文件),如果與上述⑴中所述情形相同,也視為假貨。⑶印有假貨商標的包裝材料,如果與上述⑴中所述情形相同,視為假貨?!氨I版貨物”(pirated goods)[6]主要與版權及鄰接權、外觀設計和模具或鑄具有關。
再次,排除適用的貨物。⑴微量進口(非商業性進口):[7]為了避免在檢查旅客私人行李中的物品時造成嚴重的混亂,在共同體法中規定,旅客的個人行李所包括的在免稅限額內、非具有商業性用途的物品,屬于豁免的范圍。⑵平行進口:[8]歐盟的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不適用于經權利持有人同意而被制造,但其進入進出境環節未經權利持有人同意而處于侵權狀態的貨物。⑶在歐盟成員國內自由流動的貨物。[9]
另外,任何用以制造侵權產品的模子(mould)或模板(matrix)[10]也被納入到侵權產品之列,這更有利于從源頭上遏止侵權現象的發生。歐盟的這種規定對其他國家非常有借鑒意義。
如果證實為侵權貨物,將不得自由流通,也不得在隱藏在歐盟海關區內,或者出口、轉口或放置在自由貿易區或倉庫內。當局有權銷毀有關產品及采取其他所需的行動。這種規定不僅防止了假冒貨物直接出現在歐盟市場上,還防止了假冒貨物投放在其他市場上而再次轉運到歐盟市場的可能性。實際上,這些貨物將會被銷毀或以不會對權利人造成損害的方式在商業渠道外被處理掉。此處,還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只要它們能有效的剝奪相關人通過該交易獲取的經濟利益。除非有例外情況,僅僅去除附在貨物上的未經授權的商標不能被認為具有這種效果。假冒貨物也可以被移交國庫而不被銷假。
(四)知識產權權利人的權利與義務更加平衡,權利保護程序更加簡便
條例一方面在保障權利人的權利得到充分保護的同時,也注重防止權利人濫用權利,以達到權利人權利和義務的平衡。在權利人的權利方面,條例規定海關扣留侵權嫌疑貨物時,在大多數情況下,權利人不必向海關提交擔保。權利人只要遞交一次權利保護申請,海關就給予一年以上或更長的保護期,而且這種期限還可以續展直至知識產權本身失效。如前所述,知識產權人的受保護的權利范圍也大大擴展。這都有利于保護權利人的利益。但同時,權利人也要承擔一定的義務防止權利人濫用權利。條例規定,權利人在申請海關保護時應當同時承諾,同意承擔海關扣留貨物的相關費用,同時,當海關保護程序因權利人的原因中斷或所扣留貨物最后被證明不侵權的,權利人要向收發貨人承擔賠償責任。權利人必須保守收發貨人的商業秘密,權利人對于其所掌握的侵權貨物的有關信息,不能用于其他用途,如果權利人非法使用有關信息的,權利人除承擔必要的民事責任外,還將導致海關保護申請被擱置,已經生效的申請也將被終止并不予續展。
從保護程序來看,權利人只要遞交一次申請,海關就可以予一年以上甚至更長期間的保護,而且這種期限還可以續展直至知識產權本身失效;海關在啟動保護程序方面具有較大的主動權,不必每一次扣留都需要權利人的再次申請;在案件調查方面,只要在規定的期限內收發貨人不能提供有效實施知識產權的證明的,海關即可推定構成侵權。
在案件的處理方面,當海關對于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的貨物予以扣留或中止放行時,成員國應當根據其國內法,提供一個簡化程序,通過與權利持有人達成一個使海關能夠對這些貨物在海關控制下予以銷毀的協議,而不需要根據國內法來確定該貨物是否侵犯了知識產權。
實施簡化程序的條件是:權利持有人在收到涉嫌侵權貨物的通知時,在10個工作日(易腐爛貨物在3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通知海關主管機關并提交一份書面申報人的協議,協議的內容為貨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放棄貨物,并同意銷毀。根據與海關的協議,這些信息可以由申報人、貨物的持有人或所有人直接提交海關。申報人、貨物的持有人或所有人沒有在規定的期限內對銷毀提出明確的反對,則該協議可以被推定為已經被其接受。如果情況允許的話,該期限可再延長10個工作日。
然而,條例也存在著一些詬病之處。
⒈歐盟海關對于進口的保護是強制性的,而對于出口的保護則是可選擇的。這種重進口輕出口的保護做法主要是為了保護歐盟統一大市場不受進口侵權貨物的沖擊。這種做法是值得商榷的。首先,知識產權作為私權利,行政機關用公權力予以保護,其法理來源是侵權產品對社會公共利益的損害,對于公共利益應在進出口環節雙重并重保護。其次,如果歐盟內部生產的侵權產品向其他國家出口的話,在海關的監管不嚴密的情況下,將會侵犯其他國家的知識產權人的利益。這種做法對其他國家及其權利人是不公平的。并且這種規定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知識產權侵權現象,不利于國際貿易環境的凈化,是一種明顯的貿易保護主義。
⒉由于每個成員國對違反規則的情況必須規定有效的、適當的、警示性的處罰,[11]而該處罰及相應的執行在各成員國差別很大,并不統一,這將導致假冒貨物會從那些對此打擊不嚴厲的成員國被制造、進口或出口。這些都會對條例積極效果的發揮起負面影響。④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法律作為上層建筑的一種表現形式也受經濟因素的影響?!稓W洲共同體條約》的目標是建立共同市場和經濟貨幣聯盟,實施共同商業政策,以實現貨物、人員、服務和資金在各成員國之間的自由流動。但這些目標的實現有賴于一個統一的法制環境,需要各成員國的法律相對統一和穩定。但是,歐盟實體法并沒有完全統一,法律沖突及其解決的問題依然存在。由于歐盟在2004年新吸納10個成員國,2007年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又加入歐盟,使得歐盟成員國達到27個。由于受經濟發展程度、政治環境、法治環境、地域、文化、意識形態和語言差異等的影響,盡管執行的是同一法律法規條款,但執行結果卻不盡相同。⑤這給國際貿易帶來諸多不利,也給不法分子創造了可乘之機,實際造成的結果是不公平競爭,使得合法企業因此受損。各成員國海關情況的差異較大,通過有效控制邊界來控制假冒貨物的問題也變得更加突出。新加入的國家由于海關可利用資源的限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執法并不得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條例執行的實際效果。條例的執行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各成員國政府和海關當局,另外,條例也允許成員國對其相關內容做出細化或不同的規定。這將導致各國海關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出現不同的執法效果。各成員國各海關當局在執行條例時,首先考慮到的仍是本國利益,所有成員國利益的“最小公分母”才構成通過某項合作進程的基礎。此外,政府間合作模式不僅導致了歐盟海關合作領域決策效率和執行效果不佳的問題,還帶來了該領域中的合作進程缺乏透明度的問題。
(一)在知識產權海關保護立法、執法方面
⒈擴大知識產權海關保護的范圍。如前所述,歐盟知識產權海關保護的范圍相當廣泛,分類相當詳細。當前,我國海關保護的知識產權僅限于傳統的知識產權即商標專用權、專利權和著作權,而對于新興的知識產權如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地理標志等,還被排除在海關的保護范圍之外。隨著知識產權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不斷提高,在世界各國特別是經濟發達國家不斷利用知識產權問題給發展中國家設投資貿易壁壘的情況下,這種保護范圍的局限性將日益凸顯。因此,擴大海關知識產權保護范圍,對于我們充分利用國際規則,應對新的國際貿易爭端,保護國內產業及權利人的利益都將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⒉增加海關主動依職權保護知識產權的權力。知識產權首先是私權,知識產權保護的主要權利與責任在于知識產權權利人自身,公權不能干涉私權。但是,海關機關主動保護知識產權人的利益對于社會利益的增加和知識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對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創造性智力成果進行保護就是給知識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也是保護整個社會的利益。另外,海關具有在邊境上發現侵權或獲得侵權信息的有利條件,應充分利用其有利條件,加大打擊力度。而根據我國現行《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第20條的規定,海關只能對涉嫌侵犯在海關備案的知識產權的貨物才有權進行調查處理。也就是說只有知識產權已經在海關總署備案的情況下,海關才會依職權主動保護涉嫌侵權貨物。這大大限制了海關對進出口侵權貨物行為的打擊力度。而歐盟在海關知識保護制度中,海關的權力卻大大增加,只要海關有充分的理由認為貨物侵犯了知識產權,就有權扣留涉嫌侵權貨物。由于侵權貨物涉及到利益的方方面面,對于那些涉及公共利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進出口侵權貨物,即使沒有權利人的申請,海關也應當有權予以扣留,以保護社會公共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對于侵權特征明顯的進出口貨物即使權利人因客觀原因不能向海關提出扣貨申請或海關無法聯系到權利人的,法律也應當賦予海關扣留貨物的權力。
⒊進一步減輕權利人尋求海關保護的負擔,并簡化保護程序。歐盟的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并沒有規定權利人提交擔保的義務,而是交給各國的國內法加以規定。英國法規定海關可以在任何時候要求申請人提交現金存款或保證(人),以確保與申請有關的任何責任或費用得以支付。法國法規定,權利人應當提交擔保,用以當法院判決貨物沒有侵權時對貨物的所有人、進口人和收貨人的賠償。德國法規定提出申請的權利人應當支付倉儲費、運輸費等費用,并提供擔保。我國海關條例規定,知識產權人應當向海關總署申請辦理備案時繳納備案費(人民幣800元);知識產權權利人請求海關扣留侵權嫌疑貨物時,應當向海關提供不超過貨物等值的擔保,用于賠償可能因申請不當給收貨人、發貨人造成的損失,以及支付貨物由海關扣留后的倉儲、保管和處置等費用;知識產權權利人直接向倉儲商支付倉儲、保管費的,從擔保費中扣除。經海關同意,知識產權權利人可以向海關提供總擔保,總擔保金額不得低于人民幣20萬元。由此,可看出我國的知識產權權利人申請海關保護承擔的費用高,環節多,擔保形式不靈活,不利于知識產權人主動向海關請求保護,因此,可能導致侵權商品流入國內外市場,損害我國企業及產品形象。另外,總擔保20萬元的規定缺乏法律依據,規定的太簡單,實踐中操作依據不足。所以,在海關保護程序中,法律應當減輕權利人尋求海關保護的負擔。筆者建議:取消備案費;降低權利人申請海關保護時繳納的擔保金,并靈活運用擔保制度,增加除貨幣以外的其他擔保形式;由國家承擔一部分海關扣留侵權嫌疑貨物時所需的費用。
⒋建立海關與國內專門的知識產權保護部門的合作。海關在執法時會碰到一些侵犯諸如專利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等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案件,海關畢竟不屬于專業的專利技術部門,也不需要在邊境環節上完全替代專利部門的職能,對這種案件海關執法人員可能由于專業的原因無法識別其侵權特征,因此,海關部門應當建立與國內專門的知識產權保護部門的合作機制。海關沒有必要替代專業知識產權部門的工作職責,造成海關職能轉移,形成海關與國內專業知識產權部門在技術鑒定機構的重復設置,導致資源浪費。
(二)對我國對歐外貿企業的啟示
⒈外貿企業要熟悉并運用我國及歐盟知識產權及其海關保護方面的法律制度。在我國相當數量的對歐外貿企業由于規模小、維權意識淡薄,根本不懂知識產權為何物,更談不上申請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產權海關保護了。企業從短期經濟利益出發,不惜大量生產、銷售甚至出口侵權商品;有些企業對侵權、盜版商品不以為然,認為只要質量不差、價格便宜,是否侵權盜版無所謂。在這種意識的支配下,企業不關心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沒有專利核心技術,沒有自己的產品品牌戰略,更不會主動到海關部門申請知識產權保護。因此,對歐外貿企業要想長期持續發展對歐貿易,必須建立自己的知識產權戰略,并主動向海關部門備案自己的知識產權,發現侵權產品及時向海關部門通報。對歐外貿企業一定要掌握并運用歐盟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法律制度,學會運用法律的力量來維護企業的知識產權利益。
⒉對歐外貿企業要與海關部門合作,加強知識產權信息溝通,實施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戰略。在知識產權海關保護中,企業能否向海關提供情報、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企業要與海關密切合作,除了知識產權備案外,還要及時向海關部門提供知識產權的其他信息,同時也要向海關提供真假產品的辨別、對比資料及侵權特征,以有利于海關立即鑒別合法貨物和非法貨物。海關也應該加強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宣傳工作,增加執法的透明度,推動企業積極與海關聯系配合,一方面,促使企業守法自律,另一方面,增強企業維權意識,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⒊增強知識產權創新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獨特的、能夠為消費者帶來特殊效應并使其在市場上長期具有競爭優勢的能力資源。核心競爭力體現了知識和技術的結合,具有價值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與植根于企業內部的特點。[12](p44)1990年美國經濟學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法律評論》撰文指出:就短期而言,公司產品質量和性能決定了公司競爭力;但就長期而言,起決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司的競爭優勢并不取決于公司的市場地位,而是取決于公司的知識資產以及使用知識資產的獨一無二的方法。
在國際貿易中,將侵權商品阻擋在一國或地區之外最有效的保護方法就是依靠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制度。當前,在國際貿易中的非關稅壁壘中運用得最多的是技術性壁壘和綠色壁壘,而這都與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制度有密切聯系。大多數歐盟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完備,他們通過歐盟及各成員國設立的各種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來維護自身的權益。我們要防止歐盟企業不當利用知識產權海關保護來損害我國對歐外貿企業的利益,企業要在商標申請注冊,專利保護申請及其他種類的知識產權保護方面要主動積極應對挑戰,學會靈活運用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制度,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歐盟在經濟一體化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是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組織。歐盟歷來重視對知識產權的全方位立體保護,在海關方面,1992年便制定了歐共體海關法典,該法典在歐盟各成員國完全是強制性的適用,是協調和統一各成員國的海關制度的主要法律,同時也是歐盟海關在進行知識產權邊境執法中權利、義務和程序性等問題的主要法律依據。歐盟在1994年10月22日頒布了第一部獨立的關于知識產權邊境保護的細化執法依據即第3295/94號條例。2003年7月22日歐盟理事會通過一項新條例即第1383/2003號條例,即:Council Regulation(EC)No.1383/2003。筆者注意到,在歐洲統一大市場重構過程中,其海關法及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制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有效的遏制了盜版和假冒商品對國際貿易秩序的危害,對歐盟知識產權權利人利益的維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制度雖已初步建立,但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在以下方面我們可以借鑒歐盟的經驗:歐盟海關依職權保護知識產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海關保護知識產權的環節不僅包括進出口,也包括復出口、轉運等涉嫌侵權貨物;知識產權海關保護的客體種類的多樣性;知識產權海關保護程序的簡便性和實用性以及知識產權權利人申請海關保護時的權利與義務的平衡;歐盟海關知識產權保護的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等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1]陳旭東.海關監管新重點[J].中國海關,2002,(02).
[2]http://ec.europa.eu/taxation_customs/customs/customs_controls/counterfeit_piracy/index_en.htm[EB/OL].
[3]Vicki Allums.Special 301:TRIPS-plus—Alive and Kicking.The John Marshall Law School Revie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5J.2006.
[4]Council Regulation(EC)No1383/2003,Article1,(a)(b).
[5]Ibid,Article2,1,(a)(?。áⅲá#?/p>
[6]Ibid,Article2,1,(b).
[7]Ibid,Article3,2.
[8]Ibid,Article3,1.
[9]Bristows.Customs Seizers——An Important Weapons in the Patent Holders Armoury.18th November 2005.
[10]Council Regulation(EC)No1383/2003,Article2(3).
[11]Ibid,Article18.
[12]馮曉青.企業知識產權戰略[M].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張雅光)
EU Customs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Council regulation(EC)No.1383/2003 Review
Zhang Yongliang
Customs Protection of IPR in international trade,with the large number of pirated and counterfeit goods and other illegal trade in goods arising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and developed an effectiv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system.EU Customs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containment of piracy and counterfeit goods o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order and harm the interests of the EU's safeguar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layed a crucial role.But its lack is also evident:Council Regulation(EC)No.1383/2003 implementation is largely dependent on the member governments and customs authorities,other Council Regulation(EC)No.1383/2003 allows Member States to make their relevant content or make different provision refining,which would lead to national customs enforc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to make different effects.
EU;IPR customs protection;comment
D923.4
A
1007-8207(2010)06-0122-05
2010-04-20
張永亮(1975—),男,河南方城人,浙江農林大學人文學院法律系講師,研究方向為商法。
本文系浙江農林大學青年教師創新團隊課題“浙江省農產品知識產權保護法律與政策體系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09RC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