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宣傳劉胡蘭的人最終成了叛徒
女英雄劉胡蘭的事跡能夠傳遍大江南北,和毛澤東的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緊密相關。然而,毛澤東是如何知道劉胡蘭事跡的?是哪些人最早決定宣傳劉胡蘭的事跡?
最先向文水縣委報告劉胡蘭就義噩耗的,是杜杰。當時,杜杰是五區區委委員和二、五、六區武工隊負責人。杜杰回憶說,“劉胡蘭同志就義的噩耗,我是在她就義的那天下午得知的。我立即向當時的文水縣縣委書記作了匯報。書記說,這種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要向廣大干部、群眾大力宣傳”。在編成于2008年的《文水解放紀事》中,收錄了當時中共文水縣委組織部長郭維屏的一篇回憶文章,寫明了文水縣縣委書記的名字:孫景浩。
郭維屏回憶:“一天,縣委書記孫景浩說,‘延安各界慰問團張仲實、吳滿有等同志,昨天聽了我關于劉胡蘭同志生前和犧牲情況的匯報,要我們明天作詳細情況的匯報’。”第二天匯報后,孫景浩晚上向縣委副書記石玉、宣傳部長劉光和組織部長郭維屏傳達慰問團的意見,其中一項是要修建劉胡蘭烈士陵園……孫景浩本該日后大大揚名,可他卻成為被長期隱晦的人物。因為,劉胡蘭犧牲7個月后,孫景浩叛變了。
那么,劉胡蘭的事跡是怎樣傳到延安的呢?這和“延安各界慰問團”有關。慰問團成員吳滿有在當時是風頭最勁的人物,他不但是勞動英雄,還是毛岸英的農民老師。后來,王震又任命他為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民運部副部長。但吳滿有在1948年5月被俘后,卻發表了三次反共廣播講話。南京解放后,吳滿有返回家鄉,被開除黨籍。由此,最先主張褒揚劉胡蘭精神的孫景浩,以及可能在劉胡蘭事跡傳入延安的過程中作出貢獻的吳滿有,在此后的歷史中被有意忽略。
(據《人物周報》)
book=200,ebook=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