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迎難而上,頑強拼搏,從容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3.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7%;財政收入6.85萬億元,增長11.7%;糧食產量53082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實現連續6年增產;城鎮新增就業1102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153元,實際增長9.8%和8.5%。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我們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面實施并不斷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著力擴大居民消費;促進投資快速增長。我們加快推進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重災區已完成投資6545億元,占規劃總投資的65.5%。
(二)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夯實長遠發展基礎。我們把保增長與調結構緊密結合起來,加快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三農”工作進一步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扎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邁出新步伐。
(三)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完善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我們把深化改革開放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強大動力,努力消除體制障礙,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推進,開放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
(四)著力改善民生,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困難情況下,我們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穩步推進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搞好宏觀調控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著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國際收支狀況改善。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105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8500億元,繼續代發地方債2000億元并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新增人民幣貸款7.5萬億元左右;新增80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中央財政擬安排“三農”投入8183億元,比上年增加930億元;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增加社會保障投入,中央財政擬安排3185億元;中央財政擬安排保障性住房專項補助資金632億元,比上年增加81億元。
今年要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提高宏觀調控水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斷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和重點。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積極擴大居民消費需求,著力優化投資結構。
(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要大力推動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繼續推進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加快發展服務業,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和持久戰,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三)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強化農業農村發展基礎。要毫不松懈地抓好“三農”工作,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強化強農惠農政策,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村改革,統籌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
(四)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基石,也是綜合國力的核心。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加快人才資源開發。
(五)大力加強文化建設。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文明成果。政府要更好地履行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責任,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和權益。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文化資源配置要向基層、特別是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傾斜,推進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免費開放。要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生產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促進哲學社會科學、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檔案事業發展,繁榮文學藝術創作,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大力發展公共體育事業。
(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進步。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加快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推進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七)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今年要繼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努力實現新的突破。我們要繼續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戰略性調整;要繼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要繼續完善國有控股金融機構公司治理;要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的要求,在科學分類的基礎上,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我們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領域的改革。
我們要全面適應國際形勢變化和國內發展要求,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穩定發展對外貿易,推動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深化多邊雙邊經貿合作。
(八)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我們要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更加重視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的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增強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健全重大自然災害、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加強食品藥品質量監管,做好安全生產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要適應新形勢,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和創新,合理調節社會利益關系;要努力提高執行力和公信力;要把反腐倡廉建設擺在重要位置。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
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共同進步,是中華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要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同時,加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教育,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要讓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各族群眾充分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
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僑務政策。維護海外僑胞、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支持他們傳承中華文化,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和促進和平統一大業。
新的一年,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著眼全面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按照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相統一的原則,加強軍隊全面建設。
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全力支持香港、澳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
在新的一年里,我們要繼續堅持發展兩岸關系、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不斷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
我們將繼承發揚光榮傳統,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book=95,ebook=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