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中國民樂的環繞聲中,沈娟,身著紅色服飾,以京劇俏花旦造型靚麗出場。人在花中舞,花在手中變,從一朵到一把,從一把到花球,從花球到數千朵五彩繽紛的鮮花如泉水般的涌出,令人目目不暇接,眼花繚亂……一瞬間,整個舞臺變成了花的海洋,掌聲經久不息。
8分鐘內變幻5000朵鮮花,就憑這手絕活,沈娟一舉拿下國際魔術師協會(1BM)和美國魔術師協會(sAM)年會大賽的兩個金獎和最受觀眾歡迎獎,實現了中國魔術師在IBM和SAM這兩個國際魔術師組織中“零”的突破。
這幾乎是對一位魔術師最高的嘉獎。
“花神”的誕生
沈娟是圈里名副其實的金獎專業戶,有著“花神”、“魔法花仙子”的美譽,她也是中國獲獎最多、在國際魔術大賽中獲獎最高的年輕女魔術師。
1998年,沈娟獲全國“化工杯”魔術大賽金獎,這是她獲得的第一個金獎。而后,亞洲,世界的金獎悉數被她收入囊中。
“獲獎只是我舞臺藝術生涯一個新的起點而已。說明你付出了,盡力了,也得到了。若干年后,回頭想想,會感覺自己在這個圈子里沒有白混。”沈娟的心態很是平和。
這個清純而美麗的姑娘出生在寧夏,父母都是從北京到寧夏支邊的知識青年。母親是教師,父親是京劇演員。受父親的影響,沈娟先學舞蹈后學雜技,1987年,她從寧夏雜技團學員班畢業,成為一名雜技演員,主要表演《圓桌溜冰》,《蹬板凳》等節目。
“接觸魔術純屬巧合,父親帶我到
個老年活動俱樂部,認識了一位會變魔術的老太太。本來父親向她討教,準備學幾手回來‘糊弄’小孩,但老太太看我很有靈氣,說我更適合學魔術,就這樣,她成了我的啟蒙老師。”
當時只有13歲的沈娟哪里知道,學魔術其實并不容易。“上的第一節課,老師告訴我們,如果是塊好料三個月只能玩點小把戲,登臺至少需要一兩年。”
出人意料的是,沈娟僅用了四個月就登臺演出了。“主要是我有一種不服輸的性格,要做就做到最好。每次老師可能表揚一兩個比較優秀的學員,如果沒有表揚到我,我就會想,自己哪里沒有做到位,或者是哪里不規范。一節課下來,反復找原因,反復練習,一定要把自己的差距補上來。”
超常的韌勁和苦練,沈娟很快掌握了魔術表演的基本技法。四個月下來,嬌嫩的手指先是流血,而后生成了老繭。一張張不聽話的紙牌在她的手心收放自如,手指輕輕一彈,紙牌可以定向飛出二十多米遠的距離。
2006年底,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團表演嘉賓,沈娟一行隨胡錦濤主席訪問印度并為兩國元首表演,陪同觀看節目的一位印度著名的核物理學家很驚訝地問她,怎么能夠把一張撲克牌彈出去二十多米遠呢?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魔術當然不是迷信,而是運用科學原理和特定技巧完成的特殊藝術。”沈娟告訴這位科學家,魔術是科學的,只要經過長期的反復練習,其實很多人都能做到。
玩紙牌,可能很多人能做到,但能拿國際大獎卻是鳳毛麟角。
魔術界最大的盛會是美國國際魔術師協會舉辦的大賽,這個比賽雖已有105年的歷史,但只產生了3個金獎。比賽的評分標準極其嚴格,所以金獎的含金量非常高。
2007年,沈娟不負眾望,憑借參賽節目《萬紫千紅》力挫群雄,奪得大賽金獎和最受觀眾歡迎獎,成為105年來第四位金獎獲得者。沈娟的老師劉樹正先生興奮得整夜未眠,賦詩一首:“萬里重洋度關山,巾幗奇志競魔壇。歷盡艱辛奪雙冠,為國爭光一沈娟。”
“女孩子和花最般配”
“女孩子表演魔術的路子很窄,適合女孩子表演的魔術本來就很少,因此,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魔術,去盡善盡美,盡量做到極致。”
沈娟的獲獎節目叫《萬紫千紅》,這也是她的成名作。“實際上是魔術行當里最不起眼的變花手法,這種手法在一般的魔術表演中只是一種輔助手段,用來助興,不是很受重視。”但沈娟卻認為,女孩子和花是最般配的。
諸如牌技、手盤滾珠、變綢子等魔術基本功的練習對魔術師是少不了的,但從走上魔術藝術道路伊始,沈娟就對變花情有獨鐘,覺得是“適合女孩子變的魔術”,因此,不由自主地,她在變花技巧上傾注了大量心血。
1998年,沈娟獲得全國“化工杯”魔術大賽金獎后,認識了后來的老師,著名魔術表演藝術家劉樹正,同時也認識了以變花魔術著稱的魔術師徐秋。兩位前輩對沈娟變花魔術的印象是:“表現手法漂亮,非常難得,很有潛力。”
后來的比賽也證實了老師的評價。2003年,沈娟在香港第一屆亞洲魔術大賽上摘得金獎,在現場觀看她演出的徐秋非常驚訝:“沒想到你能把花變得那么有新意,有些創新是我想到而沒有表現出來的,你居然做到了!”
出色的表現也帶來了難得的機遇。早在2001年,剛剛在上海第三屆國際魔術節獲得特別獎的沈娟又成功地舉辦了個人魔術專場晚會,這給沈娟的魔術藝術道路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因為我練過雜技,有舞蹈基礎,把舞蹈動作和魔術表演融合起來了,時任空政文工團副團長賈乃政老師看了很高興,覺得我的表演形式跟有較多歌舞節目的空政文工團能夠和諧搭配,增加了新的表演樣式,還不顯突兀。”于是,2001年底,沈娟以特招的方式進入了空政。
“孤獨”的花朵
沈娟是空政文工團唯一的一名魔術演員,卻因為這個原因,沒有專門的訓練場地。練習魔術只能是等到舞蹈演員晚上排練完了之后,舞臺才是屬于她的,通常要練到凌晨三四點鐘。
為了保持魔術的神秘性,沈娟通常一個人悄悄地躲在房間里練。一個技巧,一個手勢,都要經過千萬遍的重復練習。“我可以一個禮拜都不出門,一個人反復練習一個動作。”沈娟說。
魔術的本質是一種“控制”——魔術師對時間的控制,對觀眾感覺的控制,只有當魔術師的思維超出了觀眾的慣性思維,魔術表演才能真正好看,博得喝彩。
“魔術的奧秘在于手對眼的‘欺騙’:魔術的魅力在于享受‘被騙’的樂趣。魔法須由魔術師與觀眾共同完成。”但是,喜悅可以分享,魔術師的“魔法秘笈”卻不能分享。
“魔術也許是一門孤獨的藝術,由于表演的特殊性,許多事情必須親歷親為。”為了保守魔術的秘密,幾乎每一樣道具沈娟都要親手制作。
“剛開始道具用的花是買的,但用的時候不是很理想。有質量問題,有花色問題,總有不如意的地方。于是我就琢磨著自己動手做,想要什么顏色做什么顏色,而且每朵花都是合格的,這也為自己的表演提供了便利。”
做花這一項,沈娟就感觸很深。臺上雖只有短短的8分鐘,之前卻需要三個人認真準備三個多小時,5000朵花須用三個多月的時間親手趕作。
“大家看過節目都知道,幾千朵花,可以擋住我腿的一大半,就是滿臺。你要收起來,大概需要三到四個小時的時間吧。三個人,不是一個人,如果我一個人,可能要干一天,你想想,這樣的速度,怎么可能有出去玩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可能那個時間我們都在撿花。”
讓沈娟心疼的是,有時觀眾可能不留心踩在了花上,這朵花就不能再使用了,而要重新再做。有的觀眾看到花做得十分精美,就撿一朵偷偷收藏,而有的觀眾甚至跑到舞臺上來搶去幾朵……因此一場表演下來,花總會變少。
“真的舍不得,這些花兒就像自己的孩子,看到它們在自己的手中綻放,仿佛它們個個都有生命似的!”很多人想在沈娟這里訂花,都被她婉拒了。
舞臺上繁花似錦,璀璨奪目,舞臺下沈娟卻默默品嘗著魔術帶來的寂寞。“沒有得獎的時候,心里并沒有多大壓力,現在上臺表演反而有些緊張。”因此對于沈娟來說,幾乎沒有太放松的時候,平時是密集的演出,臺上是緊張的表演,臺下是反復的訓練。
“我已經習慣了孤獨,但壓力很大的時候,爸爸就會不斷地開導我,陪我聊聊天,嘮嘮家常。”一個人的時候,沈娟喜歡用比較安靜的方式來調節自己。她會沏一杯碧螺春,慢慢品嘗,也會鋪就紙張,練習書法。
“有時候,我會靜靜地呆一個上午看本好書,看部電視劇,讓自己享受一下寧靜和故事里的美妙。”但沈娟也不想一直這樣孤獨下去,她半開玩笑地說:“但愿今年能把自己嫁出去,不過還沒有找到合適的。”
沈娟看上去很小,皮膚白皙,大大的眼睛,就像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據說,追求她的男士至少有一個“加強連”。
“萬紫千紅”的震撼
童年時的沈娟,常常躲在大幕后偷看父親京劇團的演出。“天天在那個氛圍里面,挺喜歡京劇里的一些扮相,但是很可惜,可能我父親也很遺憾,就是我沒有能夠從事京劇,所以我就想,能不能把魔術和中國的國粹京劇結合起來。”
由一名雜技演員轉到魔術演員,沈娟的起步要比別人晚得多,但也正是這個原因,沈娟表演的魔術顯得別具一格。
“我表演的魔術,可以說綜合了舞蹈、舞臺藝術,不僅需要豐富的肢體語言,也要求對魔術的感悟越來越深,因此我總想著如何創新。每次表演,我都在做新的嘗試,一個招式,一個動作,總之對我來說,重復是不可饒恕的。”
為了圓自己和父親的京劇夢,沈娟請來了專業的舞蹈編導,希望能把魔術《萬紫千紅》打造成集魔術,京劇,舞蹈三種藝術形式于一體的全新節目樣式。然而正是這樣的改動,幾乎讓整個表演陷入困境。
“魔術手法與京劇舞蹈的肢體語言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魔術很隱蔽,不能像純粹的舞蹈。除了動作限制,這種全新的嘗試還要考慮眾多的影響因素。”
“魔術比賽對節目的創新很看重,每一個評委都是行家,創新的確很難,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沈娟試圖在魔術表演與京劇表演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我把舞蹈看做魔術的靈魂,像一條線一樣在串,用舞蹈的表現力作為精髓把魔術串了起來。如何借鑒舞蹈的形式來表演變花魔術,將二者自然地融合,是我一直在考慮和探索的。”
一開始,觀眾在贊賞沈娟把京劇元素融入魔術的同時,對變花技法的單一提出了質疑。“重復,是我當時節目里最大的一個弊病,敗筆。”在聽取了觀眾的意見后,沈娟開始在原來的基礎上,鉆研花活兒的不同出法,并加入了彩帶等新穎的道具。
后來,在《萬紫千紅》整整7分鐘的節目里,出花的位置,手法以及花形等等無一雷同,每一次出花都能給觀眾帶來審美的震撼。
沈娟的“魔法”,就在她的衣服里:5000朵花是可以折疊的,花朵折疊起來按照一定的順序擺放,壓縮,加上配有彈性的鋼片,就可以全部“帶”在身上。沈媧在跳舞的時候,利用舞蹈動作,將花從腰里掏出來,握在手心,再利用鋼片變出花球,之后將花朵噴灑出來。
“我演的不僅是‘技’,更是‘藝’。”沈娟的拿手動作就是空手讓5000朵花從手中如泉水般“噴涌”而出,每朵直徑約七八厘米的花朵鋪滿整個舞臺。
看過沈娟表演的觀眾都會產生疑問:魔術師到底能變出多少東西?此前,魔術變花最多也只有一千多朵,而沈娟卻把魔術變花推向了極致,這是對魔術師表演能力的極限挑戰。
責任編輯 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