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6月10日發布《2009年外匯管理年報》,稱“為提高境內機構外匯資金使用效率,外匯局將在部分地區開展政策試點,允許境內機構將具有真實、合法交易背景的出口收匯留存境外。”
這將是對中國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制度的重大突破,改變了中國實施多年的外匯“集中結售匯”的管理模式。通過賦予進出口企業更大的外匯處置權力,有利于緩解國內貨幣政策的“兩難”局面,同時減少由國家集中投資造成的風險集中。
以長期發展的眼光看,現有政府主導的外匯管理模式弊端日益顯現,未來這種模式必然逐步淡出歷史舞臺,一個完善、開放的外匯市場是解決中國外匯管理諸多困境的終極解決方案。
傳統管理的弊端
中國傳統上的“集中結售匯”管理模式弊端日益凸顯。所謂“集中結售匯”制度,也稱為“強制結售匯”制度,是指國內出口企業,除國家規定的外匯賬戶可以保留外,必須將出口換來的外匯賣給外匯指定銀行。自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以來,開始實施集中結售匯制度,境內機構出口收匯應及時、足額收回境內,是貿易外匯核銷監管的基本要求。
這種源自于外匯稀缺時代的監管理念,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當前的經濟形勢。隨著中國外匯儲備突破2.4萬億美元,中國已經走過外匯短缺的時代;與之相反,外匯儲備從內外平衡的視角而言,儲存得太多了。

在外匯市場上,強制結售匯制度使得企業必須將手中外匯按要求的比例到銀行進行結匯,導致外匯市場形成無條件的外匯供給和有條件的外匯需求,夸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卻隱瞞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造成了市場上供大于求的虛假局面。從貨幣政策操作角度,在強制結售匯制度下,央行需要不斷買入商業銀行賣出的外匯,這帶來外匯儲備的不斷增長,同時意味著基礎貨幣的釋放。基礎貨幣不斷釋放,給國內經濟帶來流動性過剩問題和通貨膨脹的壓力。
放松企業的外匯處置權力有助于緩解貨幣政策困境和外匯投資風險。本次外匯管理改革的要點是增大企業對外匯的調配權力。國家外匯管理局昨日發布的《2009年外匯管理年報》透露,為提高境內機構外匯資金使用效率,外匯局將在部分地區開展政策試點,允許境內機構將具有真實、合法交易背景的出口收匯留存境外。
試點的初步政策設想是境內機構可以在境外開立賬戶,存放真實、合法的貨物貿易出口貨款,這些留存境外的資金將可用于貨物貿易項下對外支付或經批準的資本項下對外支付,無須調回境內。將有效減少企業的外匯資金跨境劃轉費用及匯兌成本,企業可更為靈活地進行資金調度與運營籌劃。
為有效防范風險,將對出口收匯存放境外業務實行企業報告制度,并實施非現場監測管理。此舉可以有效改善現行外匯管理制度下被動投放基礎貨幣造成的流動性過剩問題。原有集中結匯模式導致國內流通商品與流通貨幣的錯配,由于收購外匯導致人民幣的被動增發,這是國內流動性過剩的主要原因之一。由圖1的人民幣和外匯流動路徑可以看出,由于中國常年保持貿易順差,人民幣的超量發行必然導致國內物價的連年走高(紅線表示商品和勞務的凈流出;綠線表示資本和外匯的凈流入)。
從近5年來國內貨幣供應量和外匯儲備的增長關系,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從2005年以來,隨著外匯儲備的增加,到今年一季度末,貨幣供應量達到了驚人的約65萬億的規模(如圖2)。如果用反映流動性過剩指標的馬歇爾K值(H2/GDP)來比較,2009年底中國的馬歇爾K值為1.81,而美國多年來則保持在0.6的水平。此次改革實際上弱化了圖1中企業同銀行之間外匯的結算(藍色箭頭部分),加大了企業“走出去”的資本自主性,從而實現商品、勞務和資本的雙向流動,也減少了央行被動投放基礎貨幣的壓力,增強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強化企業的外匯自主權可以分散外匯投資風險過度集中的弱點。目前通過集中強制結匯,然后通過國家組建的中投公司統一進行外匯投資的模式正面臨困境,對黑石、兩房的投資目前看都是相當失敗的,如此巨量的外匯以如此集中的方式投資,風險集中度過高。通過企業分散持有外匯,不但可以分散中投單一投資模式的高風險,而且有助于QDII的發展。隨著企業管理外匯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步提高在貿易結算中人民幣支付的使用,這樣可以分散一部分外匯風險,同時也給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中國外匯管理模式演變方向
國家集中結售匯的外匯管理模式,隨著時間的推進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集中結匯模式是中國缺少外匯的情況下出臺的,從目前和今后國內、國際發展趨勢看,這種模式繼續發展明顯弊大于利。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和對貿易依賴的減少,集中結售匯模式對國內貨幣政策的掣肘越來越難以適應獨立貨幣政策的要求,個人和企業將逐步成為外匯持有的主體。國際上橫向比較,美國官方的外匯儲備雖然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但是美國民間所持有的外匯價值達9萬美元之巨;再如,日本的官方外匯儲備為1萬多億美元,而日本民間所持有的外匯高達3萬多億美元。隨著政府外匯管制的逐步放松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作為國際貿易主體的企業和個人也必然成為貿易媒介即外匯的持有主體。一個完善、開放的外匯市場是解決中國外匯管理困局的最終解決方案。
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是不可越過的一個發展方向,這也促使中國建立完善的外匯市場以適應未來國際資本流動的要求。如果沒有一個國際金融市場普遍接受的開放型外匯市場,人民幣的真正國際化也是不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