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最近10多年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迅速發展,重在培養高級管理人才的商學院教育格外引人矚目。不久前,本刊總編輯曹永剛來到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British Coltmxbia(簡稱卑詩大學或UBC)SauderSchool ofBusiness(以下簡稱尚德商學院),就全球化過程中商學院教育的發展情況,實地采訪了尚德商學院的有關領導和專家。
UBC創建于1908年,坐落在溫西半島最北端,這里依山傍海,綠樹成蔭,風景秀麗,人才濟濟,是加拿大數一數二的大學,也被稱為整個北美最漂亮的大學校園。尚德商學院成立迄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是加拿大名列前茅的管理研究學院,其杰出的教學、創新的課程和領先的科研舉世公認。在尚德商學院劉英女士和邵若丹博士的協助下,我們順利采訪了該院主管國際合作事務的副院長黃麗珠(GraceHWong)女士和負責學術項目的資深副院長白茂斯(Prian Bemmels)先生。
全球商學院教育看好中國市場
曹永剛問(以下簡稱問):據我了解,尚德商學院比較早就進入中國的高端管理教育市場,并且取得非常好的合作成果,先請黃院長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黃院長:尚德商學院在主要提供本科、碩士(包括HBA、EHBA、IHBA等)、博士學位課程的同時,也提供范圍廣泛的管理培訓和成人教育課程,并且特別注重與全球各個國家的多層面學術交流和業務合作。我們學院高級管理人員培訓教育,始終保持在《金融時報》等調查排名榜的前列。自1951年起至今,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1000多個企業的近5萬名高級管理人員參加過尚德商學院的高管培訓,并從我們成效導向的教學方式中獲益良多。
早在1980年,中國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先生訪問UBC之后,我們就與中國政府、知名企業、重點大學等開始進行培訓I教育方面的合作,至今已經取得豐碩的成果。我們曾于1999年與廣東省政府簽訂5年的領導人員培訓脅議;曾在2007年為中組部舉辦兩期政府高級干部的短期培訓班:曾為中國銀行、寶鋼集團等多家大型國企開辦定向的管理課程班。過去10多年間,我們共培訓了700多名政府高級官員和工商業高級管理人員,自主開發了30多套為中國管理人員量身定制的培訓1課程。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2001年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開辦國際MBA(IMBA)課程,至今已經開辦了9期班,除了中國內地學員外,還有來自香港、韓國、德國以及加拿大等地的學生。
對于任何一所商學院來說,都必須圍繞著全球經濟發展和企業人才需求來調整自身的發展策略。中國是當今世界經濟體中發展最快的地方,所以很多商學院都在將目光投向中國。尚德商學院在未來仍會繼續通過這兩大途徑為中國培訓人才,一是為政府官員及行政人員設計短期培訓課程;二是吸納中國學生修讀在上海交大的IMBA課程或我們全日制的HBA課程。
商學院的競爭核心永遠是人才
問:這些年全球商學院的數量在不斷增長,僅在美國就有1千多所商學院,各種各樣的MBA招生數量更是急劇擴張,商學院之間也在發展中面臨著愈來愈激烈的競爭。請問尚德商學院有何自己的辦學特色和競爭優勢?
白院長:雖然商學院不同于純粹的商業機構,但在商業環境中都需要面對競爭,而且這種競爭也是利大于弊的,因為我們培養的管理人才首先就要有競爭能力。盡管現在大部分商學院在很多方面都有趨同性,但是尚德商學院在長期發展中還是有一些自己堅持不懈的特色。
第一,我們始終是學術性商學院,是科研導向型的商學院,這是我們最核心的發展定位。因此,我們非常重視博士學位人員的培養,我們大多數博士畢業生都從事管理研究和管理教育,目前在世界各地大學中,包括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很多大學都有尚德商學院畢業的學生在任教。第二,我們擁有優秀的師資團隊。商學院的教育與其他科目教育一樣,也需要教學案例、需要實踐項目、需要課程規劃,但最重要的還要看師資水平。我們的教授不僅都有自己精湛的專業知識,更有跨領域的學術研究能力,我們有好多位頂級教授都在國際相關學術組織中擔任重要的職務。可以說,北美~流的商學院都有非常優秀的師資隊伍,這是很多年輕的商學院所不能媲美的。另外,我們師資隊伍也很國際化,現在共來自29個國家。第三,我們一貫重視國際化合作和資源共享。剛才黃院長就重點談到我們與中國的長期合作,其中我們的IMBA項目與全世界的22個國家的26個商學院有合作關系。我們每年都會派20多個教授到中國訪學、授課、交流,了解中國的具體發展情況,這樣使我們的培訓課程和項目研究更具有針對性和達到預期效用,比如我們的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金融管理、物流管理等課程都能夠經常創新并保持領先。UBC本身也有著廣泛的教育資源,這也為尚德商學院的MBA課程等提供了厚實的發展支持。
總之,商學院競爭的是人才,也要靠人才去競爭。
商學院教育具有全球視野
問:剛才兩位院長都提到了商學院的國際化問題,那請問在全球化過程中,商學院面臨哪些具體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白院長:享有“管理學教父”美譽的彼得·德魯克曾說過一句話:21世紀的經理人只有兩類,一類是具有全球視野的經理人,一類是下崗的經理人。十多年前主要還在討論要不要國際化的問題,今天卻要回答如何全球化的問題。商學院應該培養和鍛造一批批具有全球觀念、民族精神、專業能力和本土功夫的英才,培養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級人才。
應該說,全球化對商學院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是機會。一方面,來自政府和企業等層面對商學院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多,特別是面向客戶的定制培訓項目也為商學院的經營發展拓寬了很多新的渠道,同時我們也可以面向全球去招收更多有管理潛質的學員。比如,我們現在的博士生招生,就是面向全球尋找最好的學生。另~方面,商學院教育更有機會尋求自己的國際化之路,加強與政府和企業的合作,走出“象牙塔”式的辦學模式,在全球展開各種有效的合作辦學活動,參與企業管理和經濟發展的實際過程,提供更好的商學院教育服務。
機會同時也是挑戰。在全球化過程中,商學院首先要具有全球視野,主動走出去。在這方面,尚德商學院除了重點建設國際化師資團隊、在中國和歐洲等地開展合作辦學以外,還非常重視學生的國際化交換培養活動。現在每年都至少資助40多名本科生去23個國家交換學習,如果資金允許的話,我們還會加大學生交換的力度。另外,商學院也要適應全球化需要做些經營方式的轉換,同時避免可能的經營風險。這次金融危機對一些商學院帶來負面的沖擊,在美國有的商學院就相應解聘了部分教職人員。商學院教育還要及時聽取客戶、校友和學員的反饋意見,并不斷改進完善,這樣才能在全球化競爭中形成特色和優勢。
黃院長: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商學院教育的日益產業化,商學院的國際化發展也容易走入些誤區。我們莫佐克院長去年在上海接受采訪時指出,商學院的全球化不能理解為全球化布局。商學院的“全球化”指的是師資力量、研究選題的全球化,而不是大家通常理解的辦學點的全球化運營。現在,有很多商學院在全球設立機構,像經營跨國企業那樣經營商學院,其實這是不正常的。商學院的教育一般只在一個地方設立常規教學點,但不能忽視對學員全球化眼光的培訓,這主要靠有計劃、切實地安排學員進行國際間的交流和實踐。生源的國際化是商學院全球化的根本,這也是目前衡量商學院國際化水準的很重要的考量因素。10年前,尚德商學院的本科生中有5%的比例是國際學生,現在這個比例已經提高到20%。還有,尚德商學院MBA課程以小班式教學及精心設計的課程吸引了世界各地極其優秀的學生。在尚德商學院里,學生獲益于全球化的師生互動和學生互動,幫助他們建立起寬厚的商業學識,以及鍛煉他們處理復雜~口]題和把握各種機會的能力。
商學院教育要以人格教育為本
問:我注意到,去年莫佐克院長還提到商學院的教育要重視學員的人格教育,而不能過分偏重職業教育請問尚德商學院如何開展人格教育?
白院長:是的。因為商學院教育主要服務于企業主或經營者的生產和經營的需要,這就很容易導致商學院會以職業教育和學歷教育為主。但從長期看,培養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和經營者,首要的是培養個健全的個人人格——正直、誠信、目光長遠、關注社會。可持續的人格教育應該成為商學院教育的一個獨特的配方,并且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發揚光大。從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我們尤為可見商學院教育中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人格教育一方面要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持續的堅持,這在加拿大和我們尚德商學院都是完全具備的:另外要有相應的課程設計和教育訓練。我們有商法、商業倫理、道德規范等方面的課程,并且在所有的教育過程中嚴格要求、一絲不茍,這也是人格教育的很重要內容。現代商學院的教育,不僅僅是教導如何正確地去做事情,而更重要的是要教導如何去做正確的事情。
中國商學院教育任重道遠
問:尚德商學院與中國商學院有長期的來往和密切的合作,請問如何看待中國商學院教育的未來發展?
白院長:雖然中國的商學院教育僅有20多年的發展過程,但是發展速度很快,發展前景廣闊。其中和我們尚德商學院合作的如上海交大安泰經濟管理學院、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歐工商學院等都是中國最優秀的商學院,在國際上也都有自己的影響力。我想,這主要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中國有著源源不斷的人才儲備。
在未來,中國的商學院應該教會學生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國,而不僅僅是用中國的眼光看世界。要鼓勵學生參與國際化的學習交往中,特別要重視博士生的培養,以便為中國的商學院教育提供最優秀的教職人員。中國有自己的文化體系和產業發展中的寶貴案例,可以整合成中國本土的商學院教育實踐和管理教材,這對于中國的商學院發展會有著更積極、更長遠的影響。當然,如何做好商學院教師在教學、科研與社會活動方面的平衡,這是中國年輕的商學院要很好研究的問題。再者,對于商科學生的選拔不能過分倚重考試分數,本科生的教學設置也需要適當的寬松,這些在中國實行起來可能還有一定的困難。
商學院教育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
問: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無論對人才的數量還是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商學院教育也越來越為人所看重,請問在中高級管理人才的成長中,個人學習、社會培養和商學院教育是怎樣的關系?
白院長:一個成功的管理者需要多方面的學習和實踐,很難說是哪一方面最終起到了決定作用。像個人學習,這應該是一生都要做的事情,甚至要成為一種習慣:社會培養和企業實踐這自然越多越好,畢竟管理工作是要為社會進步和企業發展服務的,而商學院教育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一般來說,商學院教育在人才培養這兩個方面的作用尤為顯著。一是跨專業發展的需要。現在有不少其他技術領域的專業人才進入管理領域,像很多工程師都會發展成項目經理或從事管理崗位,這就很需要參加商學院的學習。二是正規管理訓練的需要。有很多中高層管理人員都是在企業實踐中一點點摸索出來的,并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系統的管理教育訓練,如果他們需要再上一層,包括由中級崗位進入高級崗位,還有進入跨國企業等,就非常需要接受商學院的教育和培訓,更好地學習有關領導力、戰略管理等方面的關鍵課程。
黃院長:現代的商學院教育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學教育,這種教育已經和社會教育、企業培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商學院的學員活動和校友資源對學員的發展都會有很大的幫助,這也是北美和歐洲一些老牌商學院不可比擬的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