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院長大衛·施密特雷恩:在全球化過程中,我們經常討論的是變化的重要性,由于變化,我們要改善我們的管理,對于管理學院的管理來說,我們必須要創新。我們過去經常說跳板這個概念,事實上很多人認為進入管理學院就是上了 個跳板。對于未來管理學院的學生來說,作為一個學生,當你被要求下降這架飛機的時候,你必須把飛機降到全新跑道上,因此需要一定的準備時間,但是很多方面是需要你自己做的。
HIT斯隆學院的經驗就是,要在一個充滿挑戰、充滿變化的環境當中幫助每+8H61UeWtgiu7gdOC5REyA==一個學生個人建立一種耐力,或者建立一種能夠面對并且應對挑戰的能力。我們所做的是讓我們的學生參與到有全球化經驗的公司當中,讓他們實際參與,讓他們學習不斷變化的經驗。所謂客戶化,或者為客戶專門定制我們的教育,就是參與到企業實際經營中去。未來的管理教學并不是HBA的未來,兩者并不完全是等同的。對于管理教育來說,并不是單一的只教一樣東西。我們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我們要教不同的內容,而且在管理當中也有不同的組成部分。再者,管理學教育對于社會有著很大的影響,學校應該做更多工作,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我們需要有效的思考本地工作和全球的工作,能夠在本地學校和全球公司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系,還要和全球領先的大學建立起深入合作的發展關系。
管理不光是一件事情,需要滿足不同學員不同的需求,需要全球化的考慮和系統的管理。比如,我們經常開展的一些大學項目,這些項目都是與HIT工程學院進行合作的,我們不僅鼓勵學生要從書本上學習,還要求每年有四五十個學生到外面去,讓他們有不同的體驗。我們需要把資源分給需要的人,這些學生可以得到相應的資金資助,可以去了解更多的金融和金融服務。我們有一些資金上的服務,就是給一些學員,這是非常好的事情,很多學校正在以這種方式資助學生,拓寬學生的視野,獲得更多的學習經歷。
還有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也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就是各個地區的差異性。從多樣化當中我們可以學到什么,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學生重視各地的多樣化。比如中國的金融機構在應對金融危機方面就比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做得好,在經濟、文化方面,我們應該學會如何重視各地的差異性,并且互相學習;在可持續性方面,我們希望能夠培養出有紀律性的創新型領導人。在商學院面臨重大變革的時候,我們格外重視可持續性,不僅僅是因為我們關心地球的未來,而且我們也認為從持續性當中我們能找到重要的商機,比如在能源方面一些機會就會出現。另外控制全球氣候變化方面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機會,我們必須了解商業模式的改變。如果我們要理解和把握現在商業模式改變的話,我們就要特別地重視可持續性發展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