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人民解放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毛澤東和他的戰友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人離開崇山峻嶺的西柏坡,前往繁華的古都北京籌備建國大業時,曾意味深長地比喻為“進京趕考”。在這之前,毛澤東還舉了另一個“進京趕考”的例子,那就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一六四四年,他轟轟烈烈帶著自己的義軍弟兄進入北京,僅僅瀟灑快活了一個月,便凄凄慘慘地敗走西安,交了一份白卷。
從表面看,同樣是“進京趕考”,我們在黨的帶領下,勝利地通過了歷史進程中的各種大考、中考、小考,并能隆重地在首都北京舉行了新中國60周年大慶,而一代農民英雄李白成僅僅在北京忙活了一個月,便一敗涂地,交了一份不合格的答卷,原因何在呢?
在諸多原因中,有一條至今對我們還有著重大警示意義的,那就是在“欲”這道考題上,人們會交上一份什么樣的答卷。所謂“欲”就是權欲、錢欲、色欲。也就是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和崇拜。早在進京之前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就告誡全黨:“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正因為我們全黨上下牢記他的教導,自覺抵制和反對形形色色用糖衣襄著的和并不裹著的“欲”彈的攻擊,才順利地通過了各種考試,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當然,在每個歷史階段,也都出現過像貪污犯張子善、劉青山這樣的落榜者。這也是不足為怪的。大浪淘沙,魚龍混雜,這就是歷史和現實。
對比一下,李自成這些農民英雄進京后都做了些什么呢?據史載,剛進北京不久,李自成便聽信讒言,以“不愿久居人下”、不滿自己職稱的罪名,殺掉了知識分子出身的、功績卓著的李巖;丞相牛金星整天搖著金扇,穿著玉帶藍袍的時裝,肉山酒海,往來拜客;大將劉宗敏不僅大肆聚斂財富,還忙里偷閑地把吳三桂的愛妾陳園園奪來做“二奶”。惹得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帶領清兵,打入關內。李自成們在“欲”這張考卷上交了白卷,豈有不敗之理?
其實,人人都有“欲”,人不能沒有“欲”。誰不想工資高一點,獎金多一點,升遷、晉級順一點?這是人之常情。沒有“欲”,沒有追求和目標,與草木何異?與禽獸何異?關鍵是怎樣對待工資、獎金、職務等這些“欲”。俗詁說,欲壑難填。欲望是一種永無止境也永遠無法滿足的自我放逐。正確對待“欲”,自覺節制“欲”,這是我們同那些農民英雄的重要區別之一。我們即使不能大公無私、公而忘私,但最起碼可以做到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托爾斯泰說:“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我們應該時時品味這個古老的真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的征途上,我們還有許多大考、中考、小考要面對,“欲”也會以各種形式,襄著各種包裝站在我們面前,“天花板”就是其一。我們將如何去“趕考”。?我們將交出一份什么樣的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