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增長”跟“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相比,有更多的量化指標,也更具體了。“包容性增長”最終要惠及更多的貧困人口,惠及更多的勞動者,惠及到社會的大多數,讓他們的收入增長要比一般人更多一些,這些將變得更加明確。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原副代表、首席經濟學家湯敏表示,他高興地看到胡錦濤主席在正式場合提出了“包容性增長”這一概念,這對解決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
當別人惋惜我沒有雙臂的時候,我會說我擁有一雙完美的腳。
——首屆《中國達人秀》冠軍劉偉自豪地說。劉偉10歲失去雙臂,但酷愛音樂的他學會了用雙腳來演奏鋼琴,用美妙的琴聲與歌聲征服了每一位國人。對于困難,劉偉有著自己的體會:“剛開始困難簡直是一座山,但是后來通過努力實現夢想時,再回頭看那困難,只是一個小小的臺階?!?br/>
當質疑的利劍高懸,華中科技大學和她的校長就永遠不會忘記“以學生為本”。華中科大也會在質疑中前進,在批判中成長,在質疑與批判中步入一流。
——以“根叔”形象紅透全國的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這樣說。他表示“質疑是創造的基礎”,歡迎每個學生質疑學校的某些做法,也可以質疑校長本人。
以成敗論英雄已經是一個錯,現在人愛以金錢的多少來論成6057f600165ab4c60674e7d74793bb8cb774e06bb53c8a6449243b24754f3741敗,就是錯上加錯了。
——寫出《風聲》《解密》《暗算》等作品的著名作家麥家對社會上層出不窮的“名人”感到無奈,他認為我們應該張揚那些對時代進步、他人幸福作出卓越貢獻的人,張揚他們在傳播友愛和責任人生、理想人生的過程中所擁有的崇高美好的精神。
對這一代美國青少年來說,學中文是明智的選擇,因為這會向他們打開一個世界。不是說漢語將掌控整個世界,而是因為它會開啟工作、生活、交流的機會之窗,讓我們理解對我們的將來如此重要的一個國家。
——美國語言學家德博拉·法洛斯在接受《時代》周刊的采訪時說,美國青少年應該把學中文當作一個明智的選擇。
縱觀過去的40年,我意識到年輕人了解自然世界越來越落伍,這讓我憂心忡忡。
——為《金融時報》寫了40年“園藝專欄”的??怂箲n心忡忡地說,也許對于植物、對于動物、對于這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我們認識得實在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