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溫家寶出訪俄、塔并出席上合組織成員國總理會議
11月22日~25日,溫家寶總理正式訪問俄羅斯并舉行中俄總理第十五次定期會晤、正式訪問塔吉克斯坦并出席在杜尚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第九次總理會議。
訪俄期間,溫家寶與俄羅斯總理普京在圣彼得堡共同主持了中俄總理第十五次定期會晤。溫家寶表示,中國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支持俄羅斯復興強國。中俄的現代化不會損害別國利益。一個牢固、強有力的中俄關系,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也是維護國際戰略平衡、推動世界進步與發展的重要保障。
溫家寶在塔吉克斯坦出席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第九次總理會議并發表講話。溫家寶在講話中表示,去年北京總理會議以來,上合組織政治、安全、經濟和對外交流職能得到加強。成員國在涉及彼此重大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在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反對恐怖襲擊方面相互幫助,務實合作不斷擴大,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協調更加密切。會議結束后,成員國總理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會議聯合公報》。溫家寶還會見了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并與總理阿基洛夫舉行會談,就雙邊關系及其他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 第1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墨西哥坎昆舉行
聯合國世界氣候大會,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6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六次締約方會議,于11月29日~12月10日在墨西哥海濱城市坎昆舉行。
與去年的哥本哈根會議相比,經過近一年的談判,各方降低了對坎昆會議的預期目標,態度變得更加務實。有分析認為,本次會議在氣候基金、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等方面可能取得突破,為明年的南非會議奠定基礎。有近1.5萬人參加了本次會議,其中包括194個締約方國家的代表、工商業代表以及環境組織、研究機構的代表。
□ 第二屆中美政黨高層對話在華盛頓舉行
第二屆中美政黨高層對話12月2日~3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中聯部部長王家瑞與美國民主黨代表、前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和共和黨代表、前助理國務卿理查德·威廉姆森共同主持。
雙方圍繞中美政黨各自執政理念與實踐、中美關系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進行了坦誠、開放、深入的對話。中方介紹了“十二五”規劃建議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意義,闡釋了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發展、和平發展、和諧發展的理念與實踐和在重大內政外交問題上的政策主張。美兩黨代表分別介紹了美當前政治經濟形勢和面臨的主要機遇與挑戰。兩國政黨與會代表一致表示,對話取得圓滿成功,達到了增進互信、擴大共識的目的,雙方將繼續保持密切溝通,適時舉行第三屆中美政黨高層對話。
以奧爾布賴特和威廉姆森為團長的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代表團于今年4月初訪華,參加中美政黨舉行的首次高層對話。
□ 伊朗核問題會談在日內瓦重啟
12月6日~7日,伊朗代表團在瑞士日內瓦與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舉行新一輪核談判,歐盟外交事務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率領代表團與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賽義德·賈利利舉行會晤。這是自2009年以來伊朗與六國之間的首次核對話。
聯合國已經通過了四份制裁伊朗的決議,雖然沒有對伊朗石油經濟產生決定性影響,但是卻讓該國損失了數十億美元,這給伊朗政府帶來一定的壓力。就在會談前一天,伊朗聲稱在生產重要核工業原料鈾“黃餅”方面已實現自給自足。分析人士認為,在這種背景下舉行核談判,伊朗方面不會做出實質性讓步。伊核問題各方曾于去年10月在日內瓦舉行會談,但未取得實質性突破。其后,美、俄、法三國與伊朗在核燃料問題上的磋商也未能達成協議。由于伊朗拒絕放棄鈾濃縮,會談陷入僵局。
□ 科特迪瓦選舉出現兩位總統
12月4日,科特迪瓦現任總統洛朗·巴博和前總理瓦塔拉同一天宣誓就任科新總統。國際媒體普遍認為,“一個國家,兩個總統”的政治局面可能會再次把科特迪瓦推向政治危機和內戰的邊緣。
科特迪瓦11月進行了兩輪選舉,按科憲法規定,選舉結果最遲應在12月1日公布,但科獨立選舉委員會直到2日才宣布科前總理瓦塔拉以54%的得票率擊敗科現任總統巴博。然而3日,科憲法委員會主席恩德爾通過國家電臺和電視臺向民眾宣布巴博獲勝,理由是巴博在北部七個地區的支持者受到威脅而無法投票,瓦塔拉在這七個地區獲得的約50萬張選票被宣告作廢,最終巴博以51%的得票率反超。目前,聯合國、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等國際組織試圖為科特迪瓦政治僵局找到一個和平的解決辦法。
科特迪瓦從2002開始發生了兩年多的內戰,盡管到2004年年底沖突已經結束,但該國從此出現了叛軍控制北方、政府控制南部的分裂局面。大選最早原定于2005年舉行,但直到今年9月選民名單才被最終核證。
□ “維基解密”曝光諸多美國外交內幕
11月28日,“維基解密”網站再次曝光逾25萬份據稱是美國國務院的機密文件,將諸多美國外交內幕和盤托出。11月30日,國際刑警組織向“維基解密”創始人朱立安·阿桑奇發出紅色通緝令。12月7日,阿桑奇在倫敦向英國警方自首后被捕。
“維基解密”這次公布的秘密文件多數的落款日期注明在2004年以后,更有約九千份文件的落款日期注明在2010年1月至2月之間。文件內容包括美國與有關國家“討價還價”,以幫助古巴關塔那摩美軍監獄在押人員遣返回國、美國政府懷疑阿富汗政府官員腐敗、美國自2006年以來就沒能阻止敘利亞向黎巴嫩真主黨提供大批武器等。為了盡可能降低文檔曝光對美國外交關系的損害,國務卿希拉里親自致電多國外長做出解釋,強烈譴責“維基解密”曝光敏感文件。
□ 日本外相空中視察北方四島
日本外相前原誠司12月4日乘坐海上保安廳飛機從空中視察了日本同俄羅斯存有歸屬爭議的北方四島(俄方稱南千島群島)。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前原誠司在視察后對媒體表示,如果領土問題得到解決,日俄關系將變得穩固,為此必須作出堅持不懈的努力,以解決北方四島問題。前原誠司當晚在北海道根室市同北方四島有關人士就對俄外交問題進行對話。日本首相菅直人近日也表示出準備近期視察北方四島的愿望。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11月1日登上南千島群島的國后島視察,這是俄羅斯國家元首首次視察俄日爭議島嶼。日方對此強烈不滿。千島群島位于堪察加半島與北海道之間,群島南部齒舞、色丹、國后和擇捉四島被日本稱為北方四島。長期以來,日俄兩國在四島歸屬問題上互不讓步。
□ 柬埔寨首都發生嚴重踩踏事件
11月22日,柬埔寨首都金邊鉆石島發生嚴重踩踏事件,目前共造成375人死亡、755人受傷。11月22日是柬埔寨為期三天傳統送水節的最后一天,全國各地約有300萬人涌向金邊觀看在王宮前的洞里薩河上舉行的龍舟大賽以及在金邊鉆石島等地的慶祝活動,由于游人太多,金邊市區連接鉆石島的一座橋產生晃動,引起人們恐慌,導致相互擁擠踩踏事故。柬埔寨調查委員會對事故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踩踏事故發生的初始原因是有關于吊橋即將坍塌的謠言流傳開來,民眾驚慌逃散所致。柬埔寨將11月25日定為全國哀悼日。
事件發生后,中國政府向柬政府提供50萬美元援助,用于救助傷員和處理善后事宜。
□ 以色列發生特大森林火災
以色列靠近海法市的北部地區近期發生森林大火,這是該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森林大火,造成至少41人喪生。
據悉,這場大火在當地時間12月2日上午約11點半發生,12小時后火勢仍無法被控制。大火是從山區的一個垃圾場開始的,火勢蔓延了近4000公頃土地,超過400萬株林木被燒毀。火災共造成至少41人喪生,1.7萬人被迫撤離。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2日向國際社會求援,共有來自以色列和十余國支援的30多架不同型號的飛機參加了救火行動。由于5日夜里北部地區突然降雨,大火全部被撲滅。據初步調查,警方懷疑火災是人為用火不慎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