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已走過20多年,在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下一個20年該如何走,前進的方向在哪里,這是APEC當前面臨的嚴峻問題。
APEC從亞太地區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并存的實際出發,奉行“開放”、“自主自愿”、“協商一致”、“非約束性”的原則,推行經濟體之間平等對話,交換政策意見,促進各成員體制定有利于經濟持續發展的政策和策略,形成了有別于歐盟和其他地區合作組織的一整套獨特做法。遇到問題時,前者的路徑是協商、達成一致、自愿執行,而后者則是談判、形成文件、強制執行;前者靠內在動力,后者靠外在強制。APEC模式是史無前例的,是當代國際政治的一大創舉。20多年一路走來,APEC所產生的效果并不遜色。
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取得了長足進展。本地區的平均關稅從1989年APEC成立之初的17%下降到2008年的6.6%;發達經濟體的平均關稅則更低——只有3.9%,大大低于WTO公布的世界平均關稅10.4%。成員體之間的貿易已占各成員體間、貿的67%,高于北美自由貿易區達42個百分點之多,比區域化程度最高的歐盟還高出2個百分點。到去年底為止,成員體之間已簽署并啟動了43個雙邊貿易自由化協議,有力地推動了本地區一體化進程。
APEC成立之后的20年正是中國改革開放重要時期,從經貿合作的角度來香,為中國的和平發展提供了一個較為寬松的外部環境,減少了不少外來的限制和壓力。此外,APEC所奉行的原則也符合中國所倡導的有關“平等互利”、“努力擴大各國利益的匯合點”、“合作共贏”、在“對話中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構建和諧的世界”等主張,具有時代的生命力。
當然,APEC模式也有局限性,如議論多、行動少、效率相對較低等。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由其特點所決定的,不能求全責備。在新的時期,還是要堅持并發揚APEC作為亞太合作的主渠道作用。
APEC以占世界人口的40%,創造了世界GDP的54%和全球貿易的44%。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與便利化,以及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推動APEC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中心、全球新格局中的一個關鍵地區。
一方面,需要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與便利化,促進本地區的經濟發展。但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挑戰,如世界經濟失衡、南北發展嚴重不平衡、宏觀和微觀監管缺失、社會保障體系滯后、能源和環境保護、貧富差距拉大、人類安全關注等。顯然,APEC單靠以前的做法,把目光僅僅局限于消除貿易和投資障礙,已完全不能有效地應對上述新挑戰。
民期以來,APEC所奉行的“開放”、“自主自愿”、“協商一致”、“非約束性”原則一直受到質疑和挑戰,不時有人提出要將APEC“改造”為一個有約束性的經濟合作組織,或一個以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為最終目標的談判機構。但亞太地區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決定了約束性規定是行不通的,談判是難以應對本地區所面臨的嚴峻挑戰的。
正如2009年APEC第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宣言指出:“我們將于明年制定全面的長期增長戰略,以支持各經濟體內和經濟體之間實現更加平衡的增長、構建更加包容的社會,創造更加可持續的環境。”
看來,惟一可行的辦法是,APEC要從維護本地區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出發,堅持既定的行動原則,與時俱進,增加合作內容。即在抓好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與便利化的同時,要把處理本地區所面臨的嚴峻問題作為重點,把增加經濟政策的協調,特別是新的經濟增長戰略的磋商、協調和合作作為重點,以幫助備成員體制定正確的經濟增長政策,更好地發展本地區的繁榮和人民的福祉。
經濟增長政策和戰略的交流與合作,是經濟合作中最高層面的合作,是為各經濟體持續發展提供政策保障,為商品、資金和服務的交流“鋪路絮橋”創造條件的。
有效的經濟增長必須是平衡的、包容的、可持續的、創新的和安壘的。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構成一個完整的經濟增長戰略,每一個方面又涉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具體領域,可以進行交流與合作的內容十分廣泛。
當然,如果經濟增長實現以上五個特點,對于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與便利化也將是一個有力的推動。
實現新的經濟增長戰略,是一篇大文章,APEC可做的事很多。主要有:一是政策的設計、開發,建設;二是政策的交流、協調和合作;三是為實現增長戰略和政策,必須進行的相關結構調整和能力建設。如果這三方面工作做好了,必將有力地促進整個地區的繁榮與發展,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邁上一個新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