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民進黨十四屆一次“全代會”在臺北舉行。本次會議雖也行禮如儀地舉行了五都選舉造勢活動,并由此引出“全黨邀請”林義雄重新入黨的“戲外戲”,但攸關民進黨長遠發展且早就預告要在本次會議出臺的“十年政綱”卻根本未被提及。因此,本次會議其實已經簡化為一場權力結構重新洗牌的大會。這是自民進黨成立以來少有的一次不關心路線發展只聚焦權力改選的會議。
各派忙于連換票
由于本次會議既牽涉到黨內換屆選舉,又適逢全島五都選舉,因此,本次會議的議題有二:改選黨內最高權力機構中執會,中常會,及黨內最高監督機構中評會;為五都選舉進行造勢動員?;谖宥既诉x早已確定,而新一屆中執委、中常委,對各派在黨內的發展前途,特別是對2012年“立委”、“總統”候選人提名有決定性影響,因此,黨內權力機構的換屆改選實質上已是本次會議的重中之重。
為了爭取最大利益,各派采取了各種動作,除在本派內部動員外,還與其他勢力展開密集的合縱聯橫。被稱為黨內最有戰斗力的新潮流系,將其結盟對象悄悄地從蘇貞昌轉到黨主席蔡英文身上,這也使得那些號稱支持蔡英文“改革”的新生代加緊向新系靠攏。蘇貞昌因要投入臺北市長選舉,加上其更大目標是2012年“大選”,因此本人并未親自投入選舉,但為了讓更多的子弟兵上壘,還是全力加強了與有“人頭黨員大戶”之稱的“綠色友誼連線”的合作,同時不忘與南部霸主高雄市長陳菊系統的利益交換,“昌綠菊”成為新聯盟。謝長廷雖被其他“天王”、派系逼得在五都選舉中輪空,但仍不甘寂寞。糾集本派系人馬與一些“小山頭”、“散戶”加強聯系,甚至不惜重新投入原已不放在限中的中執委、中常委選舉,為“重出江湖”邁出關鍵的一步?!肮馒B”呂秀蓮也被迫放下一貫孤傲的身段,與聲勢日漸式微的“公媽派”惺惺相惜,而作為“公媽派”代表的蔡同榮也難得一見地向呂秀蓮示好。曾以陳水扁為龍頭,一度是黨內最大派系的正義連線,雖已基本處于樹倒猢猻散的境地,但該派要角羅文嘉、陳其邁等人仍想作最后一搏。陳水扁雖已身陷囹圄,且早不具備黨員身份,但仍未忘情黨權分配,不時對黨務指指點點,甚至公開表態支持呂秀蓮參選中常委。此外,如游錫堃系統、陳明文系統等小派系,也與其他系統頻頻進行選票交換。
陷入“權力恐怖平衡”泥淖
按規定,此次會議需選出30席中執委,并由中執委互推出十席中常委。經過合縱連橫,新系最終成為最大贏家,共獲得六席中執委、三席中常委,蘇系與綠色友誼連線結盟共取得六席中執委、兩席中常委,同時支援前嘉義縣長陳明文當選中常委;謝系則通過自己的努力,一舉奪下三席中執委與一席中常委,謝長廷更以最高票當選為中執委與中常委。呂秀蓮忙了半天最終卻竹籃打水一場空,無緣中常委;游系,(陳)菊系則各有一名代理人當選中常委。這一結果顯示,民進黨最高權力機構呈現出“恐怖平衡”的局面。
一、蔡蘇矛盾在本次會議中再次得到印證。上屆權力改組時,民進黨內最大派系是所謂的“新蘇連”,即新潮流系、蘇系與綠色友誼連線的結盟,共有六席中常委,他們當時的共主是蘇貞昌,蔡英文雖被推為黨主席,不過代理而已。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磨損”,這一狀況早已“物是人非”。不僅結盟已逐漸解構,島內也時有“蔡蘇心結”、“蔡蘇矛盾”的傳聞。更有消息稱,新潮流及李登輝認為蘇只會“暴沖”,“有勇無謀”,因而漸漸寄希望于蔡英文身上,希望她能代表綠營參加2012年“大選”。此次選舉蘇系之所以會與新系分兵,其實就是想凸顯自己的實力,同時廣結善緣,擴大自己在黨內的影響。進而為2012年“大選”積蓄力量。這表明,兩人及其背后支持力量已開始準備作最后的對決。
二、謝長廷在民進黨內的地位不可小視。此次謝系低調只求謝長廷當選票數的最高化,其實已為民進黨內下一波權爭埋下了最大變數。按民進黨慣例,黨主席暫時出缺時由第一高票中常委代行其職。屆時,如果蔡英文確因忙于新北市長選舉而分身乏術,最終被迫請假出缺黨主席之職;或是蘇貞昌與其他五都參選人認為蔡不應兼黨主席及參選人兩重身份而逼蔡暫時“請假”,謝長廷都有代理黨主席的機會。并且,無論謝最終能否代理黨主席,以其第一名中常委的位置,謝在五都選舉中隨時皆可以輔選之名現身,進而保持自己的曝光度與影響力。五都選舉后,無論民進黨輸贏,謝都處于不敗之地。
三、林義雄有了重新領導民進黨的機會。陳水扁上臺之后,林義雄就逐漸淡出了民進黨權力核心,后為表達對陳水扁貪腐的不滿憤然退黨,直到最近,在五都候選人的力邀之下,林與民進黨的關系才重趨密切。事實上,林并非不喜歡民進黨。也不是不想管民進黨的事,而是其行事風格難以融入民進黨罷了。而此次會議民進黨通過敦請林義雄重新入黨案,其實就為林重返民進黨領導地位提供了正當性。今后,如果各派系、“天王”纏斗過激。或是基于其他原因導致民進黨陷入混亂,林都可憑其聲望與輩份。重新成為民進黨的領頭人。
走向何處?
民進黨之所以能夠在2008年慘敗之后很快地重新站起來,靠的是國民黨所面臨的困境及失誤,而非自身的改革與進步。
首先,新路線千呼萬喚不出來。民進黨之所以會失去政權并輸得很慘,關鍵在于當年陳水扁極力推進“急獨”路線。讓島內政治失序,經濟停滯,道德失范,導致整個社會嚴重撕裂,民眾看不到前進方向。正因為此,蔡英文在去年底便提出“十年政綱”企圖通過改變激進形象,實現再次轉型,重新喚回流失的選民。這也一度讓不少民眾對民進黨充滿期待。但事實卻是,本次會議根本就沒有提及“十年政綱”,會后也沒有—個合理的解釋,“十年政綱”似乎就此悄無聲息。更嚴重的是,民進黨基于意識形態作怪,至今處處干擾破壞ECFA,絲毫沒有顯示其理性務實的一面。
其次,民進黨仍舊缺乏推動“改革”、“進步”的基本力量。在島內形勢瞬息萬變的情況下,民進黨要想吸引更多選民,就應給人以新的愿景和期待。然而,此次權力機構改選過程卻清楚表明,那些“天王”、“天后”、要角、大老根本不愿輕易退出歷史舞臺,新一屆權力機構的主體依然是舊勢力老面孔,其中雖也有個別年輕人,卻是借助父母余蔭,遑論指望他們來推動民進黨“改革”、“進步”呢?同時,民進黨派系雖已名義上解散,但其作用甚至比以往更甚。無論是30名中執委,抑或10名中常委,無不要靠派系的羽翼,這也使得那些不愿與派系同流合污的“改革”、“進步”力量根本沒有生存的空間。
第三,民進黨“重塑清廉形象”依然是只說不做。島內輿論指出,民進黨本次會議之所以能一致通過敦請林義雄重新入黨的提案,其另一重要目的只不過是想借林所代表的“清廉”、“無欲”形象,在五都選舉中騙取選票。同時,導致民進黨形象破產的扁系在民進黨內依然大有市場。本次會議之前,一些扁系重要人物,如林德訓、劉導等早已投于蔡英文門下·本次會議過程中,扁系子弟兵諸如羅文嘉、陳其邁等也一度非常活躍。最后若非他們高估形勢,也不至在中常會沒有席位。所有這些都清楚表明,民進黨雖一再表示希望“重新擦亮民進黨的清廉招牌”,不過是在“說一套做一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