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學翔
(廣東寰球廣業工程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130)
工業園區道路交通規劃是工業園區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園區的建設有其配套的道路交通很重要,它影響著市政工程管線的敷設以及其他基礎設施的建設。工業園區道路系統規劃應滿足客、貨車流和人流的安全與暢通反映園區風貌為地上地下工程管線和其它市政公用設施提供空間。目前我國有數以千計的工業園區正在蓬勃發展,正確地面對工業園區的交通問題,切實地制定符合我國工業園區發展的道路交通規劃將為我國工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與城市道路網相比,工業園區行人交通量較少,車輛較多。由于工業企業的大量存在,使得貨運量占總運量的比重明顯高于其他運輸方式的運量。園區道路系統的結構主要是指它的功能層次,容量是指道路系統的承載能力。結構與容量之間的關系,常常在交通規劃中被忽視。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往往只注意空間容量,忽視功能結構。在路網規劃中的指標如道路密度、用地率等都是反映空間容量尺度的,但在實踐中發現,兩個同樣規模的路網,由于結構的不同,其容量大不相同。系統功能層次結構對于系統容量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道路分級很重要,若道路等級的構成不科學,各級道路的空間位置關系不得當,或與總體規劃的關系不協調,就會削弱道路分級的效果,使道路等級形同虛設,應科學劃分園區道路等級,按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等級進行劃分,實行交通分離,不同等級的道路各盡其職。即主干路用于長距離快速交通,滿足“通”的需求,主要用于園區主干道次干路用于機動車低速交通,主要用于園區次干道支路用于慢速交通,滿足“達”的需求,用于各車間之間的道路。通過道路系統的有序連接,實現長短距離交通的分離,提高長距離交通的速度與效率將慢速、短距離交通消化于不同等級的道路上,減輕主干道的交通壓力。
路網級配就是各層次道路在路網中的比例。園區交通問題并不僅僅是路面寬度問題。園區道路網要想具有足夠的容量,除了要有足夠的道路長度和道路面積外,在很大程度上還決定于形成園區道路網系統的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之間合理的比例關系以及網絡的連通性等條件。主干路、次千路與支路之間按照合理的比例及銜接關系組成一個整體網絡時,其整體效應便可以得到發揮。反之,各個功能組成部分在數量上比例失調,銜接關系上層次混亂,即使道路面積總和并不少,由于協同效應的喪失,路網整體容納能力必然相應減少。經驗表明,從主干路到支路,其路網合理的級配結構應是“金字塔”型,即越是等級低的道路其密度越高。
道路交通輔助設施狀況不僅會影響到停車、加油等的方便程度,還會影響到道路交通的暢通。根據道路交通調查資料,可對道路交通輔助設施的數量、布局等與道路交通的適應程度進行分析評價。
統籌規劃,協調發展。首先考慮公路與鐵路、水路等其他主要運輸方式的現狀及發展規模相協調,與園區內國道、省道等骨干路網相協調,充分發揮公路運輸能力和優勢。
結合實際,適度超前。路網規劃要適應園區交通運輸的需要,利用科學的預測和規劃方法,本著實事求是、量力而行、適度超前的原則,合理地確定路網密度、線路走向和技術等級。
遠期與近期結合,突出重點。根據總體規劃的要求,分階段、分層次進行規劃。
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路網布局應與保護自然環境、保護文物、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態平衡、減少占用耕地有機結合,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注重科技進步,注重交通安全。
合理規劃道路路網布局。道路是園區交通的基本載體,路網規劃應適應園區發展的需要,并有利于主干路向機動化的方向發展,構建層次分明、功能明確的路網體系。路網布局是指道路節點、線路的空間地理分布。路網布局的優化貫穿于規劃編制的全過程。對于任何一個區域的道路網絡系統,路網布局的優劣是決定路網功能的關鍵因素之一。
各級道路間合理的比例關系應按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逐級遞增呈正金字塔結構。目前園區路網規劃中,存在主干道比例相對過大,支路比例不足,干道交通難以迅速分流,而造成交通梗塞的現象。支路過少,則聯系不暢,難以實現路網的整體功能。在做規劃方案時,主干路的走向及縱坡要考慮與次干路及支路的銜接,主干路及次干路應力求通暢,支路要做到“通而不暢”,減少斷頭路,限制車速,以保證行人安全。在園區路網改造中,增加支路網的密度往往比大拆大建、拓寬干道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可避免陷入修路、堵塞、再修路、再堵塞的怪圈。
做好道路紅線的規劃。道路紅線規劃是工業園區總體規劃中道路系統規劃的繼續和具體化,主要解決園區各主、次干道走向和位置,以及道路功能性質的劃分等問題。確定道路的走向位置包括道路中心線和側紅線是道路紅線規劃的關鍵。選線是否合理,影響主要道路功能的發揮和道路兩側建筑的布置。道路選線盡可能達到線型平直,坡度緩和。同時,要因地制宜,在低山丘陵地區就不能強求平直,應綜合考慮工程量和投資因素。園區改造應充分利用現有道路基礎,盡量減少房屋拆遷。
利用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布置。園區路網的選線布置既要滿足行車的要求,又必須結合地形、地質、水文等條件,并考慮工廠的出入聯系要求。道路路網的規劃和設計應盡可能平而直,盡可能減少土石方工程量,并為行車、工業廠房布置、排水、路基穩定創造良好條件。園區位于河網地區時,道路宜平行或垂直于河道布置地形高差較大的園區,宜設置人、車分開的兩套道路系統,道路網的密度宜大于平原地區。園區位于低山丘陵地區時,主干路走向宜與等高線接近于平行布置,避免垂直切割等高線,并視地面自然坡度大小對道路橫斷面組合做出經濟、合理的安排。當主、次干路布置與地形有矛盾時,次干路及其他支路都應服從主干路線形平順的要求。
工業園區的用地組織能否做到配置得當、結構清晰、功能合理、整體協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道路網組織功能發揮得如何。一般說來,工業園區道路網布局規劃要考慮以下幾個要求:
工業園區道路系統規劃應滿足客、貨車流和人流的安全與暢通反映城市和工業園區風貌、歷史和文化傳統為地上、地下管線和其它市政公用設施提供空間滿足城市及工業園區日照、通風、救災、避災的要求。
區內道路是多功能的,它們之間有時是矛盾的。在規劃時,應明確功能并按功能的主次進行協調。規劃中,根據人流、車流的通行規律和流量,道路分級形成系統。
建立并完善交通分流體系。園區道路系統規劃應滿足人流和貨流的安全與暢通,應符合人與車交通分行,機動車與非機動交通分道的要求,也就是人車分流。所謂分流,必須保證兩者自成系統,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實現人車分流,應在園區主干道上設置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沿主干路、次干路規劃建設人行道,規定道路兩側任何建筑物及工程管架不得擠占人行道。目前有些化工園區為了增加綠地面積,取消了人行道,在人行道上種植草皮,從而將行人推到了機動車道,增加了不安全的因素。應在人流較集中的地段建設人行過街天橋和地下人行通道等。使人車分流在平面或空間上實現。
要滿足消防、救護、抗災、避災等特殊要求,還要結合其它市政設施的布局,尤其要考慮地下管線的布局要求。其它市政基礎設施的布局要注意配套齊全,各種工程管線包括電力、電訊、給水應該地下敷設,減少對工業園區日常生活的干擾。各種設施之間要相互協調,便于其功能的充分發揮。
[1]李德華,城市規劃原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潘文安.物流園區規劃與設計,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
[3]熊曉冬.工業園道路交通規劃研究分析,中國市政工程,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