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凱
(安順市交通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貴州 安順 561000)
平整度是路表功能中最重要而又直觀的一項技術指標,它關系到行車的安全、舒適以及路面受到沖擊力的大小和使用壽命乃至運輸效益等。影響瀝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很多,它不僅同路面施工階段的施工裝備、施工工藝和施工管理水平有關,還同路基的強度和抗變形能力,以及路面材料的強度、抗變形能力和均勻性有關。
路基的施工質量,是整個路線工程的關鍵,也是路基路面工程能否經受住時間、車輛運行荷載、雨季冬季的考驗。要做好路基工程,必須扎扎實實地進行路基的填筑,尤其對原地面的處理和坡面基地的處理。填筑路堤時應首先進行原地面處理。當路堤填筑高度不小于1.0m時,應注意將路基范圍內的樹根,草叢全部挖除。若基底的表層土系腐殖土,則須用挖掘機或人工將基表層土清除換填,厚度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以不小于30cm為宜,并予以分層壓實。
坡面基底處理。當坡面較小(橫坡小于1∶5)時,只需清除坡面上的表層,其處理方法同上。但坡度較大(橫坡大于1∶5)時,應將坡面做成臺階,讓填料充分嵌在地基里,以防止路堤的滑移。臺階的尺寸,依土質、地形和施工方法而不同,一般寬底不宜小于1m,而且臺階頂面應做成向堤內傾斜3%~5%的坡度,并分層夯實。
路堤填料一般應采用砂礫及塑性指數和含水量符合規范的土,不使用淤泥、沼澤土、凍土、有機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質的土。對于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的土,一般不宜作為路基填土。
路基施工時,應嚴格按現行《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要求進行,并應通過試驗路段來確定不同機具壓實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適宜的松鋪厚度和相應的碾壓遍數、最佳的機械配套和施工組織。
為了保持路基能經常處于干燥、堅固和穩定狀態,必將影響路基穩定的地面水予以攔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圍之外,防止漫流、聚積和下滲。同時,對于影響路基穩定的地下水,應予以截斷、疏干、降低水位,并引導到路基范圍以外,使全線的溝渠、管道、橋涵構成完整的排水體系。在一般路段,路基排水溝渠I包括邊溝、截水溝、排水溝,要注意防滲、防沖,采取加固及防止滲漏措施。截水溝應設在離塹頂邊緣以外不少于10m的地方,斷面不宜過大,溝底縱坡宜在0.5%~2.0%之間,在填挖交界處引出邊溝水時,注意出水口的加固。在埡口、深路塹、高路堤、滑坡、陷穴等地段,可用挖魚鱗坑、水平溝、種草、植樹等方法對坡面徑流進行調治與防護;在沖溝頭植樹,防止沖溝溯源侵蝕,危害路基;布設在溝谷的路線,在溝谷中筑壩淤地,并保護路基坡腳不受水的沖刷破壞;還可做護坡埂、澇池、水窯等。
嚴格按照《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J034-2000)要求進行底基層和基層施工,必須堅持除與土基接觸的底基層可以采用路拌法施工以外,其上面的各層均應采用集中場拌和攤鋪施工方法,以確保標高、橫坡、強度、平整度達到設計要求。當采用攤鋪機進行基層施工時,為了消除中間高兩側低的現象,可適當調整攤鋪機兩側的橫向斜桿,使熨平板呈中間低兩頭翹狀態。加強基層養護,在基層施工完成后,采用不透水薄膜或濕砂進行養護,也可以采用噴灑瀝青乳液保護。嚴格控制基層平整,面層鋪筑前用5m直尺對基層進行平整度檢測,平整度差且大于8mm的路段應進行整平。面層鋪筑前受到其他工序污染,如表面滴落水泥成硬渣時,應予及時清除,以確保面層平整度。
攤鋪機基準線的控制,攤鋪機在進行自動找平時,需要有一個準確的基準(線),使用者可結合路面的結構層次和施工位置進行選定。其基本原則是:當以控制高度為主時,以走鋼絲為宜;當控制厚度為主時,則采取浮動基準梁法。
一般是底面層用走鋼絲,中面層和表面層用浮動基準梁法。攤鋪機的攤鋪進度控制,攤鋪機應該勻速,不停頓地連續攤鋪,嚴禁時快時慢。因攤鋪速度的變化必然導致攤鋪厚度變化。為了保證厚度不變,就要調節厚度調節器以及搗固器和熨平板的激振力與振搗梁行程,在攤鋪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停機,應將每天必須停機中斷攤鋪點放在構造物一端做收縮縫的位置。在中途萬一出現停機,應將攤鋪機熨平板鎖緊不使下沉;停頓時間在氣溫10以上時不要超過10min。停頓時間超過30min或混合料溫度低于100℃時,要按照處理冷接縫的方法重新接縫。
攤鋪機操作控制措施,選用熟練的攤鋪機操作手,并進行上崗前培訓;在攤鋪過程中,運料車應在攤鋪機10~30m處停住,并掛空檔,依靠攤鋪機推動緩慢前進,并應有專人指揮卸料車進行卸料,確保攤鋪機供料系統的工作具有連續性,如中斷攤鋪時間短,僅受料斗內的混合料已經冷硬,則應先將受料內已冷硬的混合料鏟干凈,然后重新喂料;派專人負責及時清掃灑落的粒料;攤鋪前,熨平板必須清理干凈,調整好熨平板的高度和橫坡后,預熱熨平板。熨平板的預熱溫度應接近瀝青混合料的溫度,一般可加熱到85~90℃。
初壓,第一階段初壓習慣上常稱作穩壓階段。由于瀝青混合料在攤鋪機的熨平板前已經初步夯擊壓實,而且鋼攤鋪成的混合料的溫度較高(常在140左右),因此只要用較小的壓實就可以達到較好的穩定壓實效果。通常用6~8t的雙輪振動壓路機以2km/h左右速度進行碾壓2~3遍。碾壓機驅動輪在前靜壓勻速前進,后退時沿前進碾壓時的輪跡行駛進行振動碾壓。
復壓,第二階段復壓是主要壓實階段。在此階段至少要達到規定的壓實度,因此,復壓應該在較高溫度下并緊跟在初壓后面進行。復壓期間的溫度不應低于100~110℃,通常用雙輪振動壓路機(用振動壓實)或重型靜力雙輪壓路機和16t以上的輪胎壓路機同進先后進行碾壓。碾壓遍數參照鋪筑試驗段時所得的碾壓遍數確定,通常不少于68遍,碾壓方式與初壓相同。
終壓,第三階段終壓是消除缺陷和保證面層有較好平整度的最后一步。由于終壓要消除復壓過程中表面遺留的不平整,因此,瀝青混合料也需要有較高的溫度。終壓常使用靜力雙輪壓路機并應緊接在復壓后進行。終壓結束時的溫度不應低于瀝青面層施工規范中規定的70℃,應盡可能在較高溫度下結束終壓。在施工現場,組織得好的碾壓應是初壓、復壓和終壓的壓路機各在相互銜接的小段上碾壓并隨攤鋪速度依次向前推進。
為保證各階段的碾壓作業始終在混合料處于穩定的狀態下進行,碾壓作業應按下述規則進行:由下而上(沿縱坡和橫坡);先靜壓后振動碾壓;壓實成型的瀝青面層完全冷卻后才能開放交通。橫向接縫的碾壓,橫向接縫的碾壓是工序中重要一環。碾壓時,應先用雙輪壓路機進行橫向(即垂直于路面中心線)碾壓,需要時,攤鋪層的外側應放置供壓路機行駛的墊木。碾壓時壓路機應主要位于已壓實的混合料層上,伸入新鋪混合料的寬度不超過20cm。接著每碾壓一遍向新鋪混合料移動約20cm,直到壓路機全部在新鋪面層上碾壓為止。然后進行正常的縱向碾壓??v向接縫的碾壓,壓路機先在已壓實路面上行走,同時碾壓新鋪混合料10~15cm,然后碾壓新鋪混合料,同時跨過已壓實路面10~15cm,將接縫碾壓密實。
縱向接縫,兩條攤鋪帶相接處,必須有一部分搭接,才能保證該處與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厚度。搭接的寬度應前后一致。搭接施工有冷接茬和熱接茬兩種。不管采用冷接法或熱接法,攤鋪帶的邊緣都必須齊整,這就要求機械在直線上或彎道上行駛始終保持正確位置。橫向接縫,相鄰兩幅及上下層的橫向接縫均應錯位1m以上。橫向接縫有斜接縫和平接縫兩種。搭接處應清掃干凈并灑粘層油。當搭接處混合料中的粗集料顆粒超過壓實層厚時應予剔除,并補上細除。斜接縫應充分壓實并搭接平整。
瀝青路面平整度是施工機械、人員素質、操作水平的綜合反映,只有加強施工現場管理,精心組織施工,才能保證路面平整度,提高路面工程質量。
[1]《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 TJ 03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