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芬蘭位于歐洲北部,有三分之一地區位于北極圈內,氣候寒冷。芬蘭境內遍布湖泊,以“千湖之國”著稱;國土面積66.7%被森林覆蓋,因而又被稱為“森林之國”。
在現代史上,1939~1940年的蘇芬戰爭后,芬被迫簽訂向蘇聯割讓領土的芬蘇和約。1941~1944年納粹德國進攻蘇聯,芬參與了對蘇戰爭,1944年2月,芬作為戰敗國簽訂了巴黎和約。1948年4月,又與蘇聯簽訂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
在輕武器領域,芬蘭每個時期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沖鋒槍誕生,如蘇米M31,M44、佩洛沖鋒槍等,本文主角杰迪-瑪蒂克沖鋒槍則誕生于1980年代初,其諸般特點值得一書——
杰迪-瑪蒂克(Jati-Matic)9mm沖鋒槍由芬蘭坦佩雷輕武器(Tampeeren Asepaja Oy)公司的經理賈利·蒂瑪利(Jali Timari)在1980年設計,并由該公司在1982年開始試生產,次年投入量產。該沖鋒槍結構簡潔,在設計上有許多特別之處。
傾斜的槍機運動方向
杰迪-瑪蒂克沖鋒槍采用開膛待擊及前沖擊發方式,外形很小巧,因大量采用沖壓件,所以質量很輕。其雖然質量很輕,但連發發射的穩定性并不差,且容易控制,這得益于它的槍機運動方向。從外觀上看,杰迪-瑪蒂克沖鋒槍給人的感覺是槍管前端向上翹,其實那是視覺誤差,這種視覺誤差是由機匣側面向后上方傾斜的突棱造成的,事實上,該槍槍管軸線與機匣頂部是平行的,而機匣側面的突棱是槍機組件運動的導軌。
其槍機組件運動方向與槍管軸線呈5°夾角,并且槍機框質量較大。槍彈擊發后,槍機組件向后上方運動,產生一個與槍口上跳方向相反的力矩,從而有效地抑制了槍口上跳。傾斜的槍機運動方向還間接產生了另外一個好處:使握把位置比常規結構的沖鋒槍要高一些,因此射手的握持位置更貼近槍管軸線,有利于減小射擊中的使槍口向上翻轉的力矩。所以盡
433964d1288a8e2c3273d81c9a1b3350管該槍由于尺寸小、質量輕,使其后坐感略大于UZI、MP5之類質量較大的沖鋒槍,但卻有效地降低了槍口上跳,連發穩定性相當好,即使單手射擊也很容易控制。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傾斜的槍機運動方向并非杰迪-瑪蒂克首創,早年法國的MAS-38沖鋒槍就已經采用類似設計,不過MAS-38的機匣尾部是向下斜而不是向上斜。

杰迪-瑪蒂克沖鋒槍的槍機和槍機框采用蠟模鑄造工藝加工而成。抽殼鉤為沖壓件,除具有抽殼作用外,還兼起槍機和槍機框連接卡銷的作用。與普通沖鋒槍的設計相比,杰迪-瑪蒂克的特殊設計也使得它的生產過程較為費時,成本也稍高。所以限制了它的廣泛推廣。
獨特的機構設置
杰迪瑪蒂克沖鋒槍的上機匣由鋼板沖壓而成,作為一支由芬蘭人自主設計的沖鋒槍,杰迪-瑪蒂克特別考慮到在寒冷、潮濕的冰雪環境下的可靠性。為減少灰塵和水分的影響,平時,槍機框后部將拋殼窗封住,起到防塵蓋的作用。槍機后坐時,槍機框上的開口與機匣上的拋殼窗重合后開始拋殼,槍機后坐到位呈開膛待擊狀態時,槍機框前部又將拋殼窗封住,此時槍機框右側面紅色的“FIRE”字樣會提示使用者處于待擊狀態。“FIRE”字樣突出在槍機框表面,即使夜間也很容易摸到,方便辨識。
杰迪-瑪蒂克沖鋒槍的握把、彈匣座和扳機護圈是一個整體成型的聚合物部件,在寒冷條件下不會凍住皮膚,而且也減輕了質量。扳機采用鋼制骨架包覆聚合物的形式制成。槍管下方有一個聚合物制成的折疊式前握把,兼作拉機柄。當前握把/拉機柄折疊到位時,會鎖住槍機,即便扣動扳機也不會走火。該槍前握把/拉機柄與槍機框采用分離式設計,發射時,將前握把/拉機柄拉向后方,使槍機處于待擊位置。再將前握把/拉機柄推到前方位置,這樣便可握住前握把/拉機柄射擊了。雖然該槍未安裝槍托,但有一個可拆卸的肩托作為配件,供客戶選擇使用。
杰迪-瑪蒂克沖鋒槍沒有快慢機柄,而采用類似于AUG的單連發扳機,扳機扣壓到一半時為單發發射,扣到底時為連發發射。雖然該槍的射速并不高,為650發/分,但由于該槍靠扣壓扳機實現單、連發,且扳機力也比較大,因此實施點射不易控制。
槍管由不銹鋼制成,露出機匣外的部分不長,如要安裝消聲器,需換上帶螺紋接口的槍管。許多內部零件,特別是那些磨損較大的部件也采用不銹鋼制成。
機械瞄具由片狀準星和U形缺口照門組成,照門實際上是位于機匣頂部的一個簡單的固定聚合物缺口,而準星則有護耳,可調左右、高低。
雙排彈匣插在扳機前方,容彈量有20發和40發兩種。彈匣體為鋁制,托彈板為聚合物制,彈匣底板為鋼制。彈匣背面每隔10發彈的位置有一個觀察孔。該槍也能使用瑞典卡爾·古斯塔夫M45沖鋒槍的36發雙排彈匣,將史密斯-韋森M76沖鋒槍的36發雙排彈匣稍做修改后也能使用。
杰迪-瑪蒂克沖鋒槍的結構簡單,完全分解后只有39個部件。
產量較低 遺世不多
杰迪-瑪蒂克沖鋒槍產量極少,從1983~1987年間,一共只生產了500支,其中大部分都出售了。據說有相當一部分提供給芬蘭軍隊的車組員和后勤人員,少量配發給芬蘭的高級軍官和特種部隊,不過,這一說法缺少明顯的證據。
到了1990年代初期,另一家芬蘭公司——金槍有限公司(Oy Golden GunLtd.)購買了杰迪-瑪蒂克沖鋒槍的設計,并進行改進,更名為GG-95后于1995年重新推出,不過產量也不大。相比于原型,GG-95的改進之處包括采用一個帶快慢機的單、連發發射機構,快慢機柄有保險、單發、點射和連發四個位置,機械瞄具和原來的差不多,但準星不再可調;機匣頂部增加了一個導軌座,用于安裝激光指示器、夜視瞄準鏡或其他輔助瞄準裝置。另外,GG-95不能安裝槍托,因為GG-95主要定位為一支個人自衛武器或作為一件隱蔽武器,而不是普通的沖鋒槍,其有效射程為100m。GG-95的產量不大,出售到何處,由誰買走,這些信息均尚未披露于眾。
中國的仿制品
杰迪-瑪蒂克沖鋒槍可供軍隊和警察用作個人自衛武器和戰斗武器,中國北方公司在看到該槍的市場前景后,不僅仿制了使用9mm巴拉貝魯姆彈手槍彈的杰迪-瑪蒂克沖鋒槍供外貿出口,同時,在其基礎上改進研制了配用7.62mm手槍彈的杰迪-瑪蒂克沖鋒槍。仿制的9mm口徑的杰迪-瑪蒂克沖鋒槍外形和內部結構與原型槍幾乎完全相同,略微不同之處在于,原型槍的照門為聚合物材料制成,且片狀準星左右、高低可調,而仿制型的照門為鋼制,焊接在機匣尾端頂部,準星為柱狀,不過同樣可調左右、高低。另外,仿制型的機匣頂部沒有設置瞄準鏡座。
仿制的7.62mm口徑的杰迪-瑪蒂克沖鋒槍與原型槍在外觀上的明顯區別是,彈匣座改為傾斜形狀,彈匣也改為與槍彈相適應的弧形彈匣,鋼制彈匣容彈量20發。其機匣頂部設計了瞄準鏡座,槍管口部加工有螺紋,可加裝消聲器,以適應更廣戰術需求。
編輯 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