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槍三大模塊
芬奇霰彈槍最早于2009年的SHOT展上亮相,但當時卻很少有人看到過它的真面目,廠商將它裝在攜行箱里,以防止其設計理念和外觀設計提前泄露,由此可見貝內利公司對該槍的重視程度。SHOT展之后,人們才得以在美國同家步槍協會(NRA)舉辦的展會中一睹它迥然不同的風采。
芬奇霰彈槍主要由三火模塊構成,分別是槍托組件、槍管/上機匣組件以及下機匣組體,其中槍管/上機匣組件包含槍機、槍機框、復進簧等部件,下機匣組件包含發射機及管狀彈倉。該槍真正做到了模塊化,攜行時三大組件可以分裝,需要使用時再安裝即可。其拆卸與安裝十分方便,即便很少用槍的新手,初次接觸芬奇霰彈槍也能輕松組裝或拆卸,而不至于望著一人堆零部件發呆。日前市售的芬奇霰彈槍主要有兩種型號,分別為槍管長660mm、采用枯木迷彩涂裝的型號和槍管長710mm、采用純黑涂裝的型號。尤其是采用枯木迷彩涂裝的型號,其外形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與眾不同的設計特點
當然,外形和涂裝上的噱頭在其次,射手真正關心的仍是槍械的性能。真正接觸芬奇霰彈槍后,才發現它每個部分的設計都有別于傳統設計,雖然操作方式與其他半自動霰彈槍相似,但其采用貝內利公司獨特的慣性后坐系統,有些類似于自由槍機式自動方式,而又與其不盡相同。芬奇霰彈槍的自動機由愴機、槍機框、復進簧及慣性簧組成,慣性簧裝于槍機與槍機框之間,這是與普通自由槍機式系統的不同之處,因為后者沒有慣性簧。該槍擊發的瞬間,槍機在彈底火藥燃氣的作用下后坐壓縮慣性簧(此時槍機框還未后坐),儲存一部分能量并開鎖,隨著槍機繼續后坐,推動槍機框一同后坐并完成抽殼、拋殼動作。槍機框后坐到位后,在復進簧力的作用下帶動槍
機向前復進,推彈入膛,槍機框復進到位后,慣性簧伸張,使槍機繼續向前復進,完成閉鎖。由于慣性簧被壓縮時吸收了一部分后坐能量,因此芬奇霰彈槍射擊時的后坐比較柔和,槍口上跳也比較小,對提高射擊精度非常有利。
芬奇霰彈槍的橫閂式保險設在扳機護圈前部,向左推保險(此時紅色圈露出)為發射狀態,向右推保險則為保險狀態。對于右手持槍者而言,裝好彈后,搭在扳機上的右手食指前伸并輕輕一推保險,便解除了保險狀態,非常便捷。
芬奇霰彈槍全槍質量3.2kg,槍托由聚合物材料制成,槍托兩側制有防滑棱,便于握持。槍托后部帶有不規則的厚緩沖墊,其外形非常符合人體工程學,槍托下方安裝有背帶環。芬奇霰彈槍的最短扣機距離(槍托后端至扳機的距離)為365mm,對大多數人而言都比較合適。另外隨槍還配備了3個可夾在槍托與上機匣之間的調節環,用戶可根據自己的身材通過增減調節環來調節扣機距離。此外,為適合不同用戶對貼腮部位的不同要求,該槍貼腮部位的墊片也可進行調節。
該槍管狀彈倉容彈量為5發。彈倉尾部的托彈板由橙色工程塑料制成并涂有熒光粉,即使在夜間也能查看彈倉中是否有彈。后拉槍機時,如果彈倉內無彈,則白天能從拋殼窗看到橙色的托彈板,夜間能看到托彈板發出的熒光。如果彈倉內有彈,則排在最后的一發彈在推彈簧力的作用下進到托彈板上,即將托彈板遮蓋住;從拋殼窗向內看,白天則能看到這發位于托彈板上的霰彈,夜間則看不到熒光。
該槍槍管前端采用的是光纖準星,方便暗夜條件下進行瞄準。另外,貝內利公司還隨槍附配5支不同類型的喉縮及拆裝工具,可以自由選擇使用。
當然,拿到槍后第一件事就是學會組裝,因為芬奇霰彈槍在攜行箱中是分三部分放置的。裝配時,首先將槍管/上機匣組件與槍托組件連接在一起,兩部件連接處由互相扣合的鋼構件制成,將連接位置對準后用力將槍管/上機匣組件逆向扭動約45°,直到聽見“咔嗒”一聲即表明連接緊固到位。然后,再裝配下機匣組件。下機匣組件與上機匣/槍管組件也采用扣合式設計,無需工具即可完成,將這兩部分對正后用力壓在一起,然后用力旋轉管式彈倉頂端的金屬帽即可緊固。
野外試用感受
在野外射擊時,一些體形較小的獵物往往比較敏感,因而只能在遠處射擊。由于芬奇霰彈槍能自動供彈、拋殼,在狩獵多個小動物時,比唧筒式霰彈槍快了許多。
在野外長途跋涉和射擊時,芬奇霰彈槍的聚合物槍托也顯示出了比傳統木質槍托更大的優勢。由于其本身質地較有彈性,據槍射擊時肩部所受沖擊比較柔和。
據使用者反映,無論是野外獵禽用,還是比賽用,采用新技術、新材料和先進設計理念的芬奇霰彈槍毫無疑問都能勝任,有戶外射擊體驗的射手更是對其愛不釋手。
編輯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