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對錫赤通地區一體化發展的可行性評價和推進錫赤通區域經濟發展的一些基本認識,我們認為:錫赤通地區要實現協調發展,盡快成為自治區東部區域增長極,必須按照“著眼于未來、立足于培育、抓重點領域、求關鍵突破”的原則,制定“十二五”期間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發展方針、戰略定位等,作為指導區域經濟發展的總綱領。
一、錫赤通“十二五”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
?。ㄒ唬┮詳U張經濟總量為發展主題
目前影響錫赤通地區一體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在于經濟總量太小,不足以形成區域產業發展的內在需求,不足以形成支撐區域分工的經濟流量,也就不可能實現區域有效的分工與合作。
因此,盡管從全國、全區或自治區西部的發展水平看,已進入促進結構升級和轉變發展方式的發展階段,但針對錫赤通地區目前尚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起步階段的客觀現實,“十二五”期間,必須千方百計地把做大經濟總量作為經濟工作的基本立足點。不要人云亦云地別人抓結構調整,我也抓結構調整,別人抓轉變方式,我也跟著抓轉變方式,而是要重點圍繞解決發展不足問題,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理念,通過引投資,上項目,加大資源開發力度,始終保持一個高于全區和全國的較快經濟增長速度。在政府目標考核中,GDP和固定資產投資考核指標不僅不要淡化,而且要適度加強,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地區經濟總量有一個大的突破,為“十三五”或以后更長時期內調結構、轉方式、保民生奠定足夠的總量基礎。
(二)以壯大主導產業為中心任務
盡管產業結構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錫赤通地區的主要問題并不是產業結構不合理,而是主導產業的發育不足。因此,“十二五”期間,錫赤通各地區在經濟發展中先不必過分地追求經濟體系的完整性和經濟結構的合理性,而是要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主導產業的培育和做大做強上,一是扶持已有一定基礎和苗頭的能源、冶金、化工、農畜產品加工等產業盡快做大做強,二是抓住機遇,創造各種條件接納產業轉移。三是加大區域特色資源開發,盡快形成新產業。堅持先引進、后規范,先形成、后優化的方針,通過不拘形式、不拘內容地培育和引進新產業,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骨架。待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根據不同產業的功能和定位,再通過填平補齊完善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形成區域產業體系。
?。ㄈ┮宰龃笾行某鞘袨殛P鍵環節
中心城市對于區域經濟發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針對錫赤通地區目前總體城鎮化水平較低、城市規模小、帶動區域發展能力不強的現狀,要把城市建設作為區域發展的關鍵環節。
首先,要構建區域合理的城鎮體系構架,依托區域內的自然生態條件、人口集聚和產業發展要求,結合區域內城鎮化發展的步驟和節奏,制定區域城鎮體系建設規劃,明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和特色重點小城鎮的發展規模和功能定位,形成功能互補和區域城鎮體系。
其次,要重點加強中心城市建設。針對區域中心城市首位度不夠、集聚人口和帶動經濟發展的能力不高狀況,“十二五”期間要以做大做強赤峰、通遼和錫林浩特三個中心城市為目標,以擴大城市規模,提升城市功能為中心任務,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市產業發展,推動全民創業和城鄉就業,降低農民牧民進城門檻兒,加強環境整治和綠化美化,強化科教醫療等公共服務等措施,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宜業性、便捷性和保障性水平,形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要素集聚和服務輻射核心。
(四)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舉措
基礎設施的發達程度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支撐條件。近些年錫赤通地區的交通、通訊、倉儲、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雖然取得重大進程,但受經濟實力所限和歷史欠帳較多,加之區域面積巨大,目前基礎設施薄弱仍然是制約發展的重大瓶頸。
因此,錫赤通地區要按照適度超前原則,處理好經濟發展與基礎設施建設的關系,創新基礎建設融資及運行管理體制,力爭通過“十二五”的建設,使區域基礎設施覆蓋面和水平有個大的提高。在具體建設內容上,一是基于提升城市功能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基于城市聯通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基于資源運輸和產品運輸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基于能源輸出的電力通道等建設;五是基于解決水源保障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六是基于信息傳輸的通訊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五)以融入周邊發展為突破路徑
錫赤通地區目前尚處于經濟發展的起步階段,經濟總量、產業體系都不足以形成自主的發展機制,必須以借力周邊作為經濟發展的突破路徑。因此,要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服務周邊、配套周邊作為基本方針,加強區域合作,參與產業分工,借助京津冀和東北三省的資金優勢、技術輻射、產業帶動和基礎保障等條件,促進自身經濟的快速發展。
首先,要突出合作重點。根據錫赤通與周邊地區的資源及經濟互補性,一是要以能源為媒介。隨著東三省、京津冀經濟能源短缺問題進一步凸顯,通過與周邊協作解決能源保障問題的合作意愿進一步顯現。錫赤通地區要充分利用好自治區出臺的資源配置政策,加強與周邊地區電力、煤炭、油氣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合作,努力把錫赤通地區建設成東部重要清潔能源基地。二是以產業合作為目標。東北三省未來幾年將有數億元產值的配套合作產業。錫赤通地區要搶抓機遇,著力引進一批大項目、大企業,通過接納產業轉移植入與東北產業體系配套的新產業,促進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的形成。三是以創新體系合作為保障。依托東三省和京津冀地區的科研、人才、技術等領域的優勢,共建共享區域創新平臺,開展共性關鍵技術聯合攻關,促進區域內人才資源合理流動,提高區域技術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共同打造東北地區國家創新產業基地。
其次,要明確合作方向。針對錫赤通地區的區位條件和周邊省市的不同特點。一是在能源合作方面,因目前京津地區的能源供應有山西和蒙西作保障,錫赤通地區的能源合作對象應重點著眼于遼寧省。二是在產業合作方面,根據周邊地區的產業結構和帶動能力,錫赤通地區應重點加強與遼寧、吉林和天津的產業配套協作,而與黑龍江的產業合作應以呼倫貝爾市為重點。三是在科技人才合作方面,應以北京、天津、遼寧等省市為重點。
二、錫赤通“十二五”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
(一)在推進路徑上堅持政府主導原則
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有兩種路徑。一是市場主導路徑,即主要通過區域市場的自然發育和企業間的經濟聯系,形成區域自由的資源要素配置機制、合理的產業分工協作體系、共享的基礎設施建設格局和統籌的城鄉公共服務等。二是政府主導路徑,即通過政府的統籌規劃和行政化的資源配置措施促進區域協調協作發展。一般適用于處于發展起步階段的地區,政府通過統籌規劃和集中投入,促進盡快形成區域經濟增長極。
鑒于錫赤通地區經濟基礎薄弱,尚處于開發起步階段的客觀實際,為了盡快形成自治區東部增長極,建議采取政府主導路徑促進錫赤通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通過一定時期內的政府集中投入和產業政策傾斜,使錫赤通地區的經濟總量、產業體系和基礎設施條件有個較大幅度的提升和改善,為區域經濟產業分工奠定一定的總量基礎和支撐條件。
?。ǘ┰诋a業布局上堅持集中集聚原則
現代產業需要集中集聚發展,集聚才能形成產業集群,產生規模經濟效益和范圍經濟效果。錫赤通地區在目前的初級發展階段,可以暫不考慮產業結構的合理性和產業體系的完善性,但必須充分認識優化產業布局的重要性,盡可能地避免重復建設、布局分散和低水平同質化競爭問題。
首先,要合理優化區域的空間開發體系。要按照主體功能區的基本要求,依托國土空間的自然屬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堅持空間規劃引導人口規劃,人口布局引導城鎮和產業布局的基本方針,對區域的生態屏障、城鎮體系和重點產業發展區域做出控制性規劃,不同區域采取不同的開發方針。
其次,要把握好區域開發的不同時間步驟。區域總體開發要堅持非均衡發展方針,按照“先點上突破、再軸線聯結、然后全面發展”的分步實施策略,在“十二五”期間以重點城市和重點園區的點上突破為主,形成帶動區域發展的增長極。
再次,針對目前區域內工業園區規模小、水平低、布局分散、產業雷同等情況,要積極推進工業園區的整合和共建共享,按照靠城不進城的原則,選擇幾個區位條件好、配套能力強的園區作為自治區重點支持和區域聯合共建的重點園區,力爭在短時期內上規模、上檔次,形成園區做大支撐城市發展、城市發展服務園區提升的良性互動機制。
?。ㄈ┰趦炔恳惑w上堅持利益誘導原則
錫赤通地區雖然具有地理上的鄰近性、文化上的同源性和資源上的互補性等一體化發展基礎,但總體利益和局部利益、近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矛盾將客觀上影響著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的形成。
錫赤通地區涉及三個盟市級政府、32個旗縣級政府,還有若干個具有部分行政職能的工業園區或開發區,行政主體的多元化必將導致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各地區出于各自GDP核算和財政收入等利益目標的考慮,會在資源配置、產業分工和產業布局等方面以自身利益最大化進行目標選擇和政策設計,造成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沖突。這是目前區域內部出現重復建設、產業同構、布局分散和招商引資政策沖突的根本動因。
因此,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需要以利益為紐帶,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通過建立合理的GDP核算制度和財政收入分成制度,健全的資源生態補償制度和公共資源及產品共享制度,并輔之以國家和自治區的政策激勵制度和投資傾斜制度,促進區域內各利益主體變區域分割為區域統籌,變與鄰為壑為開放協作,從而形成統一、開放、協作、共享的利益機制,克服由于行政利益多元化導致的各自為政。
?。ㄋ模┰谥苓厖f作上堅持甘當配角原則
錫赤通地區要實現與東北三省和京津冀地區的經濟協作,既要克服缺乏自信心理,又要擺脫盲目自大情緒,要正視發展差距,端正合作態度,采取主動方針,制定正確的合作策略。
首先,要堅持甘當配角原則。針對區域內經濟基礎薄弱,現在產業競爭力不強的實際,在產業分工上要樹立“一切圍繞周邊,一切配套周邊和一切服務周邊”的理念,先不必強調在整個產業體系中的主導地位,也不必考慮產業層次是否低端,而是重點考慮產業規模和重點企業的做大做強,關鍵是要通過產業地位的提升爭取在區域產業分工中的主動占位。
其次,要改變對外來企業開發資源模式的片面認識。要處理好近期開發與長遠發展的關系,要積極引進外省市的資金和大企業加速資源開發,不要過分強調所謂的利益流失、對地區經濟帶動不大等問題。這是所有欠發達的資源開發地區必須經歷的一個痛苦過程,關鍵是通過合理的制度設計,促進資源開發盡可能服務于地方經濟,通過發展逐步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再次,要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對于區域內發展所需的人才、技術等高級要素,要堅持拿來主義原則,通過技術引進、項目合作和人才培養等多種模式提高區域的創新發展水平。
三、錫赤通“十二五”區域發展的戰略定位
(一)自治區新型能源化工及有色冶煉加工基地
錫赤通地處煤炭資源、有色礦產資源富集區,發展煤—電產業、煤—化工產業及有色冶煉加工業,具有低成本優勢和靠近市場優勢。從發展現狀看,煤炭、電力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在自治區產業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色冶煉及加工業已有一定基礎,在全區產業地位明顯提高。煤化工產業發展進程加快,多個煤化工大項目落地投產或即將投產。從發展潛力看,國家將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擴大內需政策,這為兩大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機遇?!笆濉逼陂g,在做大產業規模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產業延伸和產業升級,發展下游產業和配套產業,形成循環經濟體系,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綜合經濟效益,力爭到“十二五”末,主要產品的產能和產量占自治區的比重大幅提升,科技創新水平日益提高,產業影響不斷擴大,成為自治區新型能源、煤化工產業及有色冶煉加工示范基地,成為我區作為國家重要能源重化工產業基地的重要支撐點。
?。ǘ﹪揖G色、特色農畜產品加工基地
錫赤通地區綠色資源豐富,特色農畜產品突出,具有發展綠色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錫赤通地區依托豐富的農畜產品資源,努力做大做強農畜產品加工業,確立了農畜產品加工業的戰略地位。目前,區域農牧業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已擁有寧城塞飛亞、東方萬旗、草原興發等多家龍頭企業,具備進一步發展的條件。十二五”時期,錫赤通要進一步發揮綠色品牌優勢,提高精深加工和規模經營水平。依托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乳業、肉業、生物制藥、玉米、小雜糧等加工業,力爭成為面向東北、輻射全國的綠色農畜產品加工基地。
?。ㄈ〇|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錫赤通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優良的物流環境,其可直接延伸輻射到周邊多個城市,還可延伸到錦州港、天津港、二連浩特口岸和珠恩嘎達布其口岸。目前,區域物流設施初具規模?!笆濉逼陂g,隨著連接東北、華北的物流通道延伸貫通,區域八大物流園區設施進一步完善,區域貨運中轉、交易能力明顯提高,有條件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區域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四)我國北方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錫赤通地形地貌、人文歷史獨特,構成了古樸、原始、神奇的地域文化資源優勢。開發其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構建具有傳承性、獨特性、創新性的旅游文化,使地域文化與旅游文化共同發展,將成為推動錫赤通地區經濟發展的策動力?!笆濉睍r期,錫赤通在現有旅游發展的基礎上,以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歷史文化旅游品牌為目標,加強旅游合作,挖掘區域文化內涵,突出“自然與文化”旅游主題,使之成為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五)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錫赤通地處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地區,其生態質量不僅關系到人民的安居樂業,更牽系著東北、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笆晃濉逼陂g,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錫赤通地區先后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草原保護等 8大重點生態建設工程,生態建設和保護取得積極成效,首次實現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良性逆轉,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目前,錫赤通地區生態環境正處在建設與破壞相持、好轉與退化的關鍵時期,建設和保護任務仍十分艱巨。 “十二五”及今后一個時期,要緊緊抓住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加大重點工程建設力度,進一步筑牢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成為國家主要生態功能區。
(六)國家向北開放的橋頭堡
錫赤通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北與蒙古國接壤,有3個對外開放口岸,是我國向北開放最具優勢的地區之一。在對蒙、俄經貿關系中占有重要的區位位置。近年來,隨著中蒙、俄區域經濟合作深入發展,該地區已經成為我國與蒙古及中亞各國聯系最多的地區之一。當前,中蒙俄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需求更廣泛的國際合作將是各國發展的重點。隨著區域合作的進一步推進,該地區將是未來區域合作最具潛力和活躍的地區。“十二五”時期,錫赤通要發揮地緣、產業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加大向北開放力度,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拓寬經濟貿易合作的形式,盡快形成集投資貿易、出口加工、國際物流于一體的多功能經濟區,成為國家重要的向北開放橋頭堡。
(課題組成員:趙云平、韓淑梅、馮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