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碳旅游的相關概念
低碳旅游是伴隨低碳經濟而出現的一個熱點話題,并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魏小安在接受《中國旅游報》采訪時談到:“在低碳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旅游的優勢充分凸顯。按照碳成本來說,如果旅游1年減排1億噸,就是創造30億美元的財富。”
那么,究竟什么是低碳旅游呢?由于是一個新名詞,低碳旅游目前尚無正式的定義,以下列舉兩種比較流行的說法:
第一種借用低碳經濟的概念,認為低碳旅游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游。它不僅對旅游資源和旅游全過程的規劃開發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對旅游者和旅游全過程提出了明確要求。它要求通過食、住、行、游、購、娛的每一個環節來體現節約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動來詮釋和諧社會、節約社會和文明社會的建設。
第二種顧名思義,“低碳旅游”是一種降低“碳”的旅游。在旅游活動中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盡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旅游,并用自己的行動彌補活動所釋放的“碳”。
二、上海都市旅游的發展現狀
2008年1月28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京正式啟動“中國低碳城市發展項目”,上海、保定入選首批試點城市。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處在較低的水平。發展“低碳經濟”是建設低碳城市的一個重要方面,而發展“低碳旅游”不僅是順應上海發展“低碳經濟”的積極舉措,也是幫助上海都市旅游轉型的有利契機。
上海旅游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樹立了都市旅游的鮮明形象,但是上海旅游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凸現出許多問題,比較明顯的是:自然環境質量不佳,空氣中總懸浮顆粒嚴重超標,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3-9倍;交通擁堵情況也一直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而且旅游客流量的增加以及外來務工人員的流入使得交通系統更加窘迫。可以說,上海的環境承載力已經不堪重負,所以,上海亟需發展低碳旅游來解救自己,實現其旅游業從數量擴張戰略向質量擴張戰略的轉型。
三、實施低碳旅游的措施
現在人們對低碳旅游談得很多,這有助于提高全社會的重視程度。但我們一定要慎防從概念出發,無論是低碳旅游還是生態旅游,不管冠以何種名目,首先要做深入的調查研究,進行試點,找到適合當地旅游業發展的低碳模式,然后再進行推廣。
就上海低碳旅游而言,可以選擇崇明島作為試點區。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低碳旅游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旅游業內外部以及區域之間等多方面的協調合作,難度較大。而低碳旅游景區相當于一個低碳旅游系統的微縮版,能很好將這些方面結合起來,化繁為簡。
(二)上海市政府的政策傾向有利于崇明島的低碳旅游發展。上海選擇崇明島和臨港新城作為低碳發展綜合實踐區,崇明島上的東灘生態城預計2040年竣工,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碳中和區域。上海市對崇明生態島建設的定位使得崇明發展低碳經濟成為可能,并帶動旅游產業的低碳化。
(三)崇明島自身的優勢。崇明島生態環境良好,人口密度低,土地資源豐富,受傳統工業化發展的影響較少,有望設計一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道路。
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低碳交通
1. 在島內建設快速公交系統。所謂快速公交系統,是指利用特制改良型的公交車輛,快速運營在公共交通專用道路上,保持軌道交通的特性并且具備常規公交靈活性的、便利快速的一種公共交通系統。快速公交系統的優點可簡單歸納為以下3點:(1)環保,主要體現在使用的是綠色燃料,噪音極低,這符合低碳發展的要求。(2)建設成本低且周期短,與軌道建設項目相比可以節省80%的費用,一般情況下,新建一條20km的快速公交線路僅需1年時間。(3)在線路調整和改造上,快速公交系統非常靈活,其交通網絡便于擴大,也便于其他交通方式實現快捷換乘。這樣就能將崇明島與上海主城區連接起來,不僅使兩地之間的往來更加便利,也能有效緩解市區的人口壓力。
2.實施交通管制。在景區內不允許使用機動車,鼓勵游客步行或提供自行車租賃服務,讓游客在游覽的同時也能鍛煉身體,景區還可提供電瓶車用于換乘。通過這些方式,將因交通運輸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至最低。
目前,崇明島的旅游業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但其發展潛力無疑應該被看好,所以做好當地的交通設施建設是很有必要的,這將為未來崇明旅游業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能為上海其他區域旅游業的低碳化起到示范帶頭作用。
(二)低碳信息化
低碳信息化是指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在線旅游服務。通過龐大的用戶量和快速的信息服務方式,幫助旅游產業鏈上的企業提高服務效率,間接降低損耗。比如,某些酒店憑借強大的搜索技術平臺及實時的信息服務,就直接或間接降低了紙張和能源損耗,從而降低企業整體的碳排放量并實現增值收入。在線旅游服務還有益于旅游者低碳出游計劃的實現,旅游者通過旅游搜索不僅節省時間,也降低了出游費用。
未來上海信息化建設將進一步加快電子商務的發展,同時加快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改造,重點是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信息化改造。具體到崇明島的信息化建設,就旅游住宿業而言,應實現內部辦公智能化和自動化,以及與相關部門如旅游管理部門、銀行網絡的互聯;旅游交通部門應完善電腦預訂系統,同時開發多路聯機訂票系統;旅行社要實現管理、營運各個環節的自動化和提高外聯網的水平;另外,還應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與管理信息系統,包括環境保護管理、自然生態保護管理等。同時注重加強信息員隊伍的培訓工作,重點培訓網站建設的專業技術、圖片處理技術、電腦維護等專業知識。最后一點需要依托上海制定旅游人力資源發展戰略,利用高校教育資源優勢,形成多類型、多層次的培訓體系。
(三)低碳建筑
在減少碳排放的進程中,低碳建筑的普及和推廣具有重要意義。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與設備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旅游景區內賓館、酒店建筑的低碳化建設尤為復雜和重要,具體來說,根據低碳建筑的概念對其提出以下建議:
1.建筑物緊湊相鄰,以減少建筑的總散熱面積;樓層不要太高,以節約電梯的成本并減少使用電梯帶來的能耗; 樓頂、外墻和樓板都采用300毫米厚的超級絕熱外層,以減少表面熱損失;窗戶選用內充氬氣的3層玻璃窗,窗框采用木材以減少熱傳導;設計屋頂花園,減少熱輻射,蓄積雨水,改善環境。
2.合理利用常規能源,如煤、石油等;采用節能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廣使用節能灶,節能燈等;盡量利用可再生能源,重視結合本地能源優勢,利用自然能,如開發崇明島上的風能和太陽能來發電和加熱;使用生物燃料,如可以使用修剪的樹枝和廢木料發電,一來不產生碳排放,二來減少垃圾的產生。
3.保存水資源,除了利用各種節水設施外,還可利用雨水和廢水。屋頂的雨水部分流入陽臺花園儲水罐,用于花園澆灌,部分流入地下儲水罐,經處理后用于廁所;廢水通過小規模生物處理系統過濾掉食物之后,進行地下水罐補充雨水,用于沖洗廁所,濾出的“有機物”保留在溫室中作肥料,用來培養觀賞植物。
四、結語
低碳經濟是人類的未來,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來。世界旅游組織預測,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場。上海國際大都市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全球旅游發展重心往東轉移的趨勢勢必給上海都市旅游增加新的市場機遇。但是,機遇與挑戰是并存的,上海要想在未來的國際和國內旅游市場中脫穎而出,現在就必須做好功課、打好基礎。發展低碳旅游不僅有助于開創上海都市旅游的新局面,還可以在全國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對中國的旅游業來說也是一件意義深遠的事情。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