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世紀60-70年代,多元化經營強調以資產組合理論為基礎的不相關多元化的風險分散作用;到了80年代,企業更加注重通過集中于相關業務獲取協同效應; 90年代以后,隨著核心能力理論的提出和廣泛傳播,以核心能力為基礎的相關多元化成為多元化經營的主流。青島海爾即為典型案例。
一、青島海爾的多元化經營發展歷程
青島海爾成立于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對原青島電冰箱總廠改組的基礎上,以定向募集資金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并于11月19日在上交所上市交易。股票上市后,青島海爾充分發揮上市公司優勢,積極利用資本市場整合市場資源,先后進行了4次再融資,極大地促進了公司的發展。在青島海爾的發展歷程中,多元化是其重要的成長方式。它從1992 年開始實施多元化戰略,在這一過程中,青島海爾走出一條專業化起步、相關多元化發展、非相關多元化擴張的道路。
(一)專業化階段
1984-1991年是青島海爾的專業化起步階段,專心致志只做電冰箱一種產品,力求做到盡善盡美,用高質量的電冰箱打開了世界上對電冰箱產品檢驗最嚴格的德國市場,從而打開了歐洲乃至全球市場,為公司打下了堅實的質量管理基礎。
(二)相關多元化階段
1991年青島海爾開始進入相關多元化發展階段,將在電冰箱產品領域取得的成功經驗以及品牌優勢延伸到相關的家用電器領域,產品從單一電冰箱發展到擁有白色家電、黑色家電、米色家電在內的86大門類130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產品范圍最廣、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大型企業。
(三) 非相關多元化階段
在年營業額沖擊200 億元人民幣的1999年,青島海爾開始實施非相關多元化擴張戰略,而且行業的跨度非常大,包括醫藥、人壽保險和房地產等與原來家電行業截然不同的領域。截至2008年底,青島海爾涉足的領域包括家電、IT、家居、生物、軟件、物流、金融、旅游、房地產、通信、電器產品、數字家庭、生物醫療設備等13個產業群。在此基礎上,加上1993年進入的模具注塑行業和1998年進入的機械制造業,共涉及15個行業。
二、海爾多元化與企業經營
本文以杜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