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兩岸三地文化交流的頻繁,戲劇文化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少,就我個人而言,我希望能夠用某一種語言反思,但整個文化多元化的生態環境不要喪失。
1994年他就得了金馬最佳編劇,他是香港知名的專欄作家、電臺DJ、大學講師、舞臺劇導演。他,就是林奕華。他經常語出驚人,他的下世紀預言是:“男人與女人的明天:男人將變回男孩,女人將成為男人,愛情,將從地球上消失。想要男人,得到男孩+想要女人,得到男人=想要愛情,得到戰爭。”
Grace:你認為當下港臺地區與內地的戲劇文化有什么差別?
林奕華:香港戲劇很重視生活的語言,大陸戲劇是要提升語言,臺灣則重視肢體語言。隨著兩岸三地文化交流的頻繁,戲劇文化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少,就我個人而言,我希望能夠
用某一種語言反思,但整個文化多元化的生態環境不要喪失。
Grace:您的“城市三部曲”分別表達的是什么?
林奕華:我一直在探討一個主題:我們為什么不快樂?我覺得,那些來看戲的人,他們骨子里、心底里其實對這個問題還是有探究的欲望的。我容許觀眾按照自己的生活體驗找答案。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展現了職場的殘酷。《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讓人見識了愛情的競爭。《命運建筑師之遠大前程》讓都市人看清自己的幸福感正在被控制和吞噬。
Grace:《命運建筑師之遠大前程》一名的由來?
林奕華:《命運建筑師之遠大前程》來源于狄更斯1860年寫成的同名作品《遠大前程》,國內觀眾可能更熟悉它的另一個名字《孤星血淚》。遠大前程不一定是等于為了偉大理想而對自己有所期許,卻是因為希望滿足個人欲望而產生的虛幻妄想”,《命運建筑師之遠大前程》的故事,于是由此展開。
Grace:您自己操刀寫劇本的時候多嗎?
林奕華:我的戲不是一個人寫劇本,比如《包法利夫人》幾乎是全體演員一起創作。我和他們一起聊,然后他們扮演角色,用角色身份說話,有錄像錄音,再有一個人來統籌成劇本。
Grace:你的戲里面大都引入了很多影視明星,比如李心潔、張艾嘉等,是為了商業考慮嗎?利用明星效應來吸引觀眾嗎?
林奕華:1930年代演話劇還是一樣有電影演員來演,一樣有明星,這不新鮮,真的。為什么大家都問導演找明星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任何明星所成就的那部作品,才是真正的價值和精神所在。如果你把我用過的所有明星串起來,就會發現,第一,他們的作品都有人文關懷;第二,他們都有創造力。他們不僅僅是一個偶像。銀幕上的李心潔雖然很多面,但她燦爛的笑容,爽朗的笑聲一直未被盡情展現,我們這次就要借著她首登臺的機會讓觀眾去見證——原來喜劇感在美麗女演員身上才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