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及天然氣價格改革時,專家學者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了美國近三年的“頁巖氣”革命。
2008年前,面對迅速增長的天然氣需求,業界普遍認為美國大量進口液化天然氣不可避免。但是,在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實現了頁巖氣開采技術的突破后,頁巖氣這種此前被認為沒有經濟價值的非常規天然氣的開采出現井噴,短短三年司,美國天然氣實現自給,并超越俄國成為世界最大天然氣生產國。
資料顯示,美國頁巖氣年產量從2007年的340億立方米躍升至去年的900億立方米。預計到2015年,美國頁巖氣的年產量將達到1800億立方米。去年,美國的天然氣年產量達到6240億立方米,遠遠超過了年產量為5820億立方米的俄羅斯。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許永發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天然氣實現自給,頁巖氣是最主要的原因。
中石油勘探公司總地質師吳國干把美國頁巖氣快速發展的原因歸結為三點:一是政策扶持。1980年美國政府頒布的《能源意外獲利法)》第29條規定:1980年 1992年司鉆探的非常規天然氣井的產出可享受稅收補貼政策(其中頁巖氣為3.5美分/立方米),鼓勵非常規氣體能源和低滲透氣藏的開發。得克薩斯州更是對頁巖氣開發免收生產稅。二是開發成本不斷降低。水平井分段壓裂技術的突破,大幅度提高了頁巖氣單井產量。同時,市場機制促使工程造價不斷降低,實現了頁巖氣低成本開發。三是天然氣管網發達。美國已建成四通八達的天然氣管網和城市供氣網絡,為頁巖氣的商業化開發創造了條件。
業內公認,技術進步是美國頁巖氣開采得以推廣最關鍵的影響因素。頁巖氣技術的關鍵突破是由新田(NEWFIELD)公司完成的。這家成立于1989年、總部位于休斯敦的公司迄今的資產規模也只有70億美元,在資產規模動輒成百上千億美元的能源行業可謂不值一提。但正是這樣的小公司,成了美國能源產業的創新之源。
中國的頁巖氣資源量也可用巨大形容,但是勘探開發卻處于初級階段,迄今仍然沒有商業化的井口出現。
根據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廊坊分院的統計,目前中國頁巖氣的資源量在30萬億立方米左右,占到常規天然氣資源量56萬億立方米的一半還多。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頁巖氣的開發主要應以中小公司為主,小公司機制靈活,面臨風險時能快速決策。“但只有放開上游市場引人競爭,中小公司才有機會進入這個領域。”
反觀幾大油氣公司,目前都存在一種重油輕氣的思想,因為開采石油的收益要遠大于開采天然氣的收益。據韓曉平測算,當國際原油價格在80美元每桶時,天然氣井口價格要達到4.7元人民幣/立方米才能達到石油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