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
2001年9月11日,19名恐怖分子劫持四架美國客機,并駕機撞向美國紐約世貿中心、五角大樓等標志性建筑物和機構,襲擊共造成近3000人死亡和數千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9月11日上午,被恐怖分子劫持的美洲航空公司第11次航班,撞向110層高的世貿中心大樓北樓。十幾分鐘后,第二架飛機,美洲航空公司第77次航班,撞向世貿中心大樓南樓。在起火燃燒不久后,世貿雙子塔坍塌,又導致正在現場救援的34 3名消防員喪生。當地時間9時45分,美聯航的第175次航班被恐怖分子劫持,并撞擊五角大樓。在最后一架被劫持的飛機上,乘客與恐怖分子抗爭未果,10時,飛機在匹茲堡東南130公里處墜毀。
恐怖襲擊發生后,美國很快確定劫機者身份,并指責該起恐怖襲擊是由“基地”組織頭日本拉登幕后主使。“9·11”后,布什政府發動“反恐戰爭”,于2001年10月對阿富汗發動軍事打擊,推翻塔利班,又于2003年3月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薩達姆政權。
國共重慶談判
國共兩黨自1945年8月29日起在重慶舉行談判。
日本剛一投降,國共兩黨隨即開始爭奪受降區和受降權,內戰一觸即發。但廣大民眾反對內戰,主張雙方展開和談建立聯合政府。在輿論壓力下,蔣介石三次發電報,邀請中共代表前往陪都重慶共商國是。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在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國民政府代表張治中的陪同下,乘飛機到達重慶。
在談判中,雙方斗爭異常激烈。國民政府堅持“政令軍令統一”,要求中共“交出解放區”“交出軍隊”,而中共代表則堅決反對放棄軍隊和解放區。最后,雙方都做出了一定的妥協中共表示愿意縮編其領導的軍隊,國民政府方面則表示其軍隊整編計劃正在進行;對于解放區和國民大會,雙方決定各自申述立場,并提交政治會議解決。
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定》,同意“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決定召開各黨瓶代表及無黨瓶人士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和平建國大計。但事實上,國共都對和平缺乏足夠的興趣,協議簽訂后不久內戰就全面爆發。
林彪墜機身亡
1971年9月13日,政變計劃敗露后,林彪、葉群、林立果等人乘坐飛機出逃,但飛至蒙古溫都爾汗附近時,飛機墜毀,機上人員全部死亡,此事件被稱為“九一三”事件。
1970年8月,中國還處在“文革”的高潮之中。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在廬山召開,會上毛澤東與林彪間的矛盾激化。1971年8月14日,毛澤東開始南巡,并在講話中提到“有人急于想當國家主席,要分裂黨,急于奪權”。通過這些講話,毛澤東實際點出,廬山會議上林彪的行為具有反黨性質。林彪等人得到消自、后很驚恐,于9月13日乘坐飛機出逃。
“九一三”事件發生后,毛澤東不顧反對,將林彪等人制定的《“571工程”紀要》,全文傳達給全國縣團級以上干部。這份文件將“文革”的實情展露在普通中國人面前,讓很多人在極度震驚之余,逐漸走出了領袖祟拜的蒙昧狀態。
《伯爾尼公約》簽訂
1886年9月9日,瑞士、英國、比利時、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利比里亞、海地和突尼斯等十個國家,在瑞士伯爾尼簽訂了一份關于著作權保護的國際條約,即《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簡稱《伯爾尼公約》。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版權公約。
19世紀末期西歐國家的大量文學、藝術作品流傳到世界各地,這些國家開始注意保護版權。1878年,法國文豪雨果在巴黎主持召開文學大會,并成立了一個國際文學藝術協會。1883年,該協會經多次討論后制定出一個國際公約草案,成為《伯爾尼公約》的前身。《伯爾尼公約》于1887年12月正式生效,這也標志著國際版權保護體系初步形成,其確定的幾項原則,后來成為國際版權保護工作中的基本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