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一個佛教經濟體的發展
杰弗里·薩克斯(Jeff rey D Sachs)經濟學教授,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主管同時還擔任聯合國秘書長千年發展計劃的特別顧問
我最近云了不丹,它的獨特性正引出一系列全世界都感興趣的經濟和社會課題。不丹的農業經濟和宗教生活一直維持著一種目給自足貧窮且與世隔絕的狀態,直到近幾十年來數位杰出的君主開始帶領國家走向技術現代化(公路、電力、現代醫療衛生服務和教育),國際貿易(尤其是與鄰國印度)以及政治民主情況才有所改觀。
不可思議的是不丹在推行這一系列變革時所采用的思維方式。不丹正在捫心自問經濟現代化如何才能跟深厚文化和社會幸福結合在一起?在不丹。經濟所面臨的挑戰不是GDP的增長,而是GNH(國民幸福總值)的增長。事實上這個指數不需要公式去計算而是在應對嚴肅挑戰和深厚的佛教自省傳統的聯合作用下謹慎從容地推動著這個積極而重要的國家進程。而這當中也蘊藏著足以觸動我們每個人的深刻內涵。
當然,不丹GNH總值的其中一部分也包括滿足人們的基本需要,而考慮到不丹國內相對較低的收入水平,這類旨在滿足基本需要的物質改善是切實可行的。
但GNH指標也完全超越了單純的廣義扶貧式增長。不丹也在思考如何將經濟發展與環境可持續性聯系起來——該國在大規模森林保護和特有物種多樣性保育方面的舉措已經部分回答了這個問題。不丹在也自問,如何在個劇烈變革的時代維護本國的平等傳統和獨有文化遺產?而身處個十年前才開始引進電話的社會中,個人又該如何在這個城市化和全球通訊急速襲來的時代保持穩定的心態?
而我之所以決定前往這個國家,是因為聆聽了不丹總理吉格梅·廷里在2010年德里峰會上那場激動人心的可持續發展演說。廷里列出了兩個非常有說服力的要點,首先是他在飛往印度的飛機上親眼觀測到的環境破壞比如冰川融化以及植被減少,縣發就是關于個人以及幸福的意義。他打了簡單的比喻我們都是有限而且脆弱的血肉之軀究竟能把多少“東西”——快餐電視廣告豪華轎車新奇玩藝和時裝——塞進自己的身體卻又不致打亂心靈的平靜呢?
美國式的高消費使整個社會陷入分裂并引發連串的野心、孤獨、貪婪以及過度操勞。但或許更少人關注的則是這些趨勢是如何在美國內部不斷加速的。除了其他原因這可能來自于不斷增長且極大地沖擊著人們心靈的廣告和公共關系。而對于全世界來說問題就在于如何引導經濟去創造出可持續的快樂——并與物質享受和個人健康,環境保護 以及精神和文化的承受能力相結合。
中國經濟增長潛力下行
德意志銀行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
由于六個宏觀和結構性因素的變化,中國GDP的年均增長潛力很可能從過去十年的10%左右下降到今后十年的7%左右。這六個原因包括,出口減速、房地產需求減速城鎮化速度放緩、勞動力增速下降、生產率增速下降、資金成本上升。我們使用數量模型估計的結果也支持這一結論。
如果承認增長潛力的下行,宏觀政策的基本前提就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實際GDP增長率下次再降到7%時,就不再意味著經濟陷入蕭條而應該理解為是進入了正常,合理的增長區間。
由于勞動力供給增長速度的下降只要能保持7%左右的GDP增長,就不會加劇失業和社會穩足的壓力。如果增長潛力是7%而一定要用刺激政策將增長提升到9%以上這雖然可以實現短期繁榮但會不斷導致資產泡沫、通脹、壞賬和經濟大起大落等長期成本,最終不可持續。
有沒有普世價值?
到底有沒有普世價值?換句話說,有沒有人類普遍認為是好的東西和人類普遍認為是壞的東西。
我認為人類是有普世價值的。它決不是某個國家,某個人種所宣稱的普世價值而是真正的普世價值。它是不是基督教宗教觀,也不是西方那四個飽含區域歷史現實涵義的口號。
我心目中的普世價值暗合馬斯洛的五個需求層次首先是生存價值其次是安全價值第三是歸屬價值第四是尊重價值第五是自我實現的價值。制度只是實現普世價值的手段它本身不是普世價值。世界上某一群人(某個國家,某一社會)所宣稱的普世價值只是他們那一群人的價值。
《財經網》消息
中國企業500強央企包攬前十
【《財經》記者董瑁】中國企業聯合會和中國企業家協會9月4日共同發布了《2010中國500強企業發展報告》央企包攬500強前十位中石化以1.39萬億元營業收入連續六度位居榜首。
除了中石化外前十的500強企業依次為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移動、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人壽保險、中國鐵建、中國中鐵和農業銀行。民營企業中,華為排名最靠前,為37名:沙鋼,海爾,蘇寧,國美也跨身千億元俱樂部。
申萬巴黎更名“申萬菱信”
【《財經》實習記者曲艷麗】長達半年之久的申萬巴黎33%外資萬股權轉讓事件終有突破,申萬巴黎也將隨之更名為“申萬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接近股權轉讓的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本發轉讓的實際受讓方為日本三菱UFJ信托銀行,隸屬MUFJ旗下,擁有龐大的海外資產,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資機構之一。
銀信合作新規影響有限
【《財經》實習記者明了】銀行(601398.SH/01398.HK)、中國銀行(601988.SH/03988.HK)兩行高層均表示銀信合作新規對銀行影響有限。建設銀行(601939.SH/00939.HK)董事會秘書陳彩虹亦表示,理財產品的轉人對信貸規模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8月10日銀監會發布《關于規范銀信理財合作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商業銀行應嚴格按照要求將表外資產在今明兩年轉入表內。此舉將會對銀行信貸規模盈利能力產生較大影響。
上期本刊高關注度報道
(《財經網》上期本刊高關注度報道)
2010年8月29日~2010年9月9日
1 伊春空難調查
2 南海之爭的理性選擇
3 重慶戶改躍進
4 爭議壓力測試
5 宋晨光官場現形記
6 沭陽另類騰籠換鳥
7 專訪索羅斯·監管的困惑
8 投行的回歸——專訪摩根士丹利董事長約翰·麥克
9 廣汽“不融資”上市
10 今天您施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