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處職場中,也許你覺得這一年過得如飛一樣的快,林林總總的事發生在過往,有的如煙云過眼,隨忙碌的歲月流走,沒有什么印象;有些事熱鬧非常,不但影響到昨天,還可能影響到明日,令人印象深刻。
X 星象:新職業群涌,來的多是客
新職業層出不窮,而網絡更是新職業的高產之地,且其職業以群的形式紛涌而來。就拿“客”來說,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網絡X客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威客、播客、換客、掘客、拼客、曬客、印客、秀客、淘客、職客、奇客、測客……這里要細說幾句的是職客。職客,也稱職場經紀人,是一個新興的、時尚的職業。職客雖然還沒有正式的出生證(列入國家的新職業),但市場需求給了它名正言順的地位。據說,目前從業人員近萬人,而且以兼職為主,市場缺口極大,從發展趨勢看在向專職過渡。職客網預測,在5年到10年內職客數量會發展到20萬到80萬人之間,但這個數字還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C 創業:打工皇帝爭相做老板
中國進入創業時代,創業的旋律扣人心弦,不僅讓無業可就的下崗職工、大學生、農民工先行一步走上創業之路,同樣讓職業經理人們心動并行動起來。不是嗎?在聲勢浩大的創業大軍隊伍里,我們發現職業經理人的身影漸行漸多。以谷歌原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為代表,緊隨其后的就有盛大游戲原CEO李瑜、諾華制藥原中國區總裁李振福、MSN中國原副總陳嘯、央視原制作人王利芬。與此同時,另一個群體的創業熱情亦空前高漲。據最新統計,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今年應屆畢業生自主創業的人數出現大幅增長。全國自主創業的2009屆應屆畢業生僅為1.1萬人,而2010屆超過10.9萬人,總人數接近去年的10倍。國家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一波波出臺,正如好雨知時節,讓大學生們趕上了創業的好時候。
C 創富:哥創的不是業,哥創的是富
創業板高價發行上市,造就了批量“紙上”富翁,但這些通過管理層持股計劃產生的“高管”股東,卻在創業板尚未滿周歲之時,匆匆離開其高管崗位。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33名創業板高管辭職。 “創業板的股價可以漲到天上去,也可以跌到地下來,一窩蜂地炒新以及盲目的追捧為股價起伏不定埋下禍根。”分析人士稱,“創業板上市企業團隊集體持股是普遍現象,對高管而言上市可享受資本溢價,且對人才吸引及激勵有正面作用,但這招并非萬能的。”吳曉求認為,現在的創業板已經成了一個“創富板”。一位著名經濟學家也認為有些人不是為了創事業,而是為了創富業,這并非長遠的眼光。
Q 趨冷:擇業、跳槽、充電多了幾分冷靜
浮躁、起哄、跟風,一直以來都是職場人的通病。流行、盛行的東西一呼百應,人人爭先;熱門專業、熱門考試、熱門的就業領域,總能讓大家趨之若騖,而最終引發的隱患就是盲從和盲目。今年,我們在盤點時卻發現,職場人多了幾分冷靜,學會了個性化的設計和思考。首先,在擇業時,不少求職者一改以往的蹲守大城市、寧可“漂”著的觀念,將目光投向了二線、三線城市,自覺選擇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其次,在學習方面,今年的職場人更注重實用與實效,一些熱門考試有所降溫,有針對性、個性化的學習成為充電選擇的標尺;第三,跳槽轉業更慎重,一年一度的“金九銀十”跳槽旺季的情況似乎有點不同,據中華英才網調查數據顯示,超過57%的職場人并沒有成形的跳槽計劃。大家更明了一條準則:跳槽應該以職業目標為中心,為職業目標服務。
Z 準則:缺少職德損人不利己
職場競爭趨于白熱,不擇手段地打壓對手、挖人墻腳、雇人行兇、違法犯罪的事件接連發生。如果作一電影回放,這幾個鏡頭格外清晰:5月13日,因涉嫌強奸女大學生,知名培訓機構山木教育集團總裁宋山木被警方刑拘;8月5日,郭德綱徒弟李鶴彪因涉嫌毆打北京電視臺《每日文娛播報》欄目記者周廣甫,被行政拘留7天;8月29日,肖傳國花10萬元雇傭戴建湘等人對方舟子實施報復;10月6日,中國足協原掌門謝亞龍因涉嫌操縱足球比賽、收受賄賂犯罪被依法逮捕;10月,國內兩大乳制品巨頭伊利、蒙牛商戰升級;11月3日,億萬網民都被卷入了QQ與360的戰爭,成了IT巨頭商戰的籌碼……紛爭事件的背后是規則的背離和職德的缺失,結果是既損人也不利己,而違反原則、觸犯法律需要付出的將是沉重的代價。
M “門”多:學歷門最惹公眾關注
在現實生活中,“門”越來越容易與身邊的事件聯系在一起,我們看到,不少媒體喜歡用“門”這個字來表述某個或大或小的新聞事件。從車模“獸獸門”、煙草局長“日記門”到唐駿的“學歷門”,“門”類繁多。 當然,最引發社會討論的當屬“學歷門”,從這扇門人們看到唐駿的另一面。“學歷門”也引發了一些“水學歷”人士亡羊補牢,急忙關“門”。追本溯源,“門”在媒體中的運用最早濫觴于1972年美國的“水門事件”。因為這次不光彩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總統尼克松下臺,所以此后,“門”就成為政治丑聞的代名詞,而在中國,“某某門”這個說法則是從2008年的“艷照門”興起的。只是此“門”被人們用俗了也用濫了。而把任何的熱點事件都冠之以“門”的頭銜,其實并不恰當。
X 薪情:職場薪酬一派“漲”相
從去年的擔心被裁,到今年的理直氣壯要求漲薪,社會氛圍和人們的自我估價完全不同于金融危機的前兩年。從政府到企業再到個人,形成了共識:漲薪。從珠三角加工企業的農民工到多個省市的職工最低工資,從金融、地產到服務行業,員工薪酬漲聲一片。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的消息,今年全國已有30個省份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檔增長幅度平均為24%。從太和顧問大中華區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來看,2009年被壓抑的薪酬在2010年出現強勢反彈,金融、高科技和房地產,實際薪酬增長率分別為14.2%、10.4%和8.5%。部分金融企業的實際薪酬增長幅度甚至達到30%以上。2010年本科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為2337元,碩士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為3568元,比2009年分別上升了16%和19.5%。
Y 游戲:開心網門前冷落車馬稀
2009年7月28日,開心網站宣布,僅一年時間,它的注冊用戶數量成功突破4000萬大關,并以每天20余萬新增注冊用戶的速度持續增長。4000萬“小偷”?為了不讓別人偷到菜,必須算準時間,花大量時間看管自己的田地。這導致一些人沉溺于開心網中不能自拔,影響到正常的工作。故此,30位企業老板發起成立了針對開心網的“反廬舍聯盟”,得到500家企業響應。而一年后的今天,開心網PV 值持續下降。曾幾何時,辦公白領幾乎都成了開心一族,每天默認的話題就是今天你上開心網了嗎?全民偷菜,害得企業、機關不得不制定相應的制度規定。但現在很多人發現“偷菜”和“開心餐廳”其實沒什么好玩的,感到厭倦了。開心網的沒落是好事,這一方面說明網游要創新,另一方面也讓大家收收心,專心干自己應當干的事,選擇更多的方式來解壓。
F 瘋炒:專業化網絡化平民化炒作成風
從明星的婚戀、轉會、官司、艷照到某個丑小鴨的網絡包裝,炒作之風從影視圈蔓延到職業圈,呈現專業化、網絡化、平民化的趨勢。與以往不同的是,現在炒作更為專業,一是有專家著書立說,教人如何炒自己,如何炒成功;二是有專門的網絡推手——以此為職業,精心策劃,有目的地包裝,讓鳳姐、小月月一下紅透;三是催生了專門的炒作機構——以炒作為盈利點的新興公司,百度上可見多家,其宣傳語譬如:“策劃高關注事件,自發擴撒性傳播”“新穎的推廣手段,準確傳播見效快,投入少回報高。” 炒作成了一種職業、一個行業、一些人的盈利方式。只是炒作成為職場的一種風氣,無端地炒、無聊地炒、低俗地炒,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Z 職業:就業形式“短工一族”漸多
“短工”一直被認為是體力勞動者的“專利”,但這種情況近年來有了改觀。一大批具有各類專業知識的大學生及在職白領人員加入了“短工”隊伍,他們在書面翻譯、口譯、家教、樂器教練、市場調查等職業中都留下了身影。
短工已經不再是臨時工的代名詞。在財務、行政助理人員、銷售人員、IT工程師、呼叫中心坐席員等崗位,“短期派遣”越來越多。在上海世博園里,數萬名的服務人員也都是工作期限6個月的“短工”。各類企業對一些員工的周期性或短期的需求,以及白領們對靈活、自由就業形式的偏愛,讓“短期派遣工”風行職場。最新調查顯示,由于“短工一族”用工機制靈活、時間自由并可身兼數職,目前,近73%的職場新人正在或打算從事兼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