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具有負載、減震和行走等功能。生物全息論認為,人的雙腳通過血管、神經與全身連接,腳是人體的縮影。人的腳作為一個全息胚,有62個區域分別對應人體的所有器官,被稱為“放射區”。
人的腳有10條與重要臟器有關的經絡經過,同時與主管機體運動功能的陽蹺脈、陰蹺脈,主管人體氣血調節功能的陽維脈、陰維脈等相交通。運用它們之間的聯絡、流注、交匯規律,可以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內分泌機制。
每天步行半小時,是最好的養生
步行,既能鍛煉腳,又有利于加強機體新陳代謝和全身組織器官的功能。經常步行有六大好處:
一、使骨骼、肌肉更堅實,關節更加靈活。
二、使呼吸肌發達、肺活量增加,使氧氣的交換能力得到加強。
三、使心肌發達、血液的貯備和輸出量增多,使心臟功能得到加強。
四、增強食欲,提高消化吸收率。
五、調節大腦功能,使人心情愉快、思維敏捷、動作協調、記憶力增強、睡眠改善。
六、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功能。
調查研究表明,步行可以使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發生逆轉,并有效減少糖尿病的發生。比較研究證明,每天步行3次,每次走30分鐘以上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比經常不運動的人要低25%。美國科學家對一組年齡在60歲以上的患有膝關節病的老年人進行了研究,發現每天堅持步行的老年人3個月后行走困難和平衡失調的癥狀明顯改善,基本解決了因平衡失調造成的跌倒問題。
日本學者提出“日行萬步”的鍛煉目標,按平均每步距離為70~80厘米計算,萬步就是7~8千米。在城市的上班高峰期,公共汽車的時速較慢,路程短時換坐車、等車為步行,既鍛煉了身體,又節約了時間。
鞋的選擇,與腳的保健有重要關系
不要穿過緊的鞋子。鞋子過緊會壓迫腳部的血管,造成血液流動速度變慢,血液供應減少,血液回流受阻,新陳代謝也因此受到影響。
一些愛美的女性喜歡穿鞋頭很尖、后跟很高的鞋子,還認為是一種時尚。這種鞋子,限制了腳趾的屈伸活動,不但使腳趾有不適感,而且易造成第一趾關節外翻變形,也會導致身體重心的變化,易造成腰部扭傷、拉傷和腰背部酸痛等。
足部保暖,是養生的重要環節
腳位于軀體的末端,離心臟較遠,血液的供應較少,且腳的表面脂肪層較薄,保溫能力較差,腳部的皮膚溫度相對較低。人的正常體溫一般在36.5℃左右,而趾尖溫度有時只有25%。
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神經聯系,腳部受涼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內的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擺動減慢,抵抗力明顯減弱。各種病菌、病毒就會乘虛而入并大量繁殖,使人生病。
有人做過實驗,把雙腳放在4℃的冷水中,鼻黏膜溫度會明顯下降,幾分鐘后就會流鼻涕、打噴嚏,感冒接踵而來。寒邪侵犯腳之后,還會影響心臟,引起胃痛,造成月經不調、行經腹痛、腰腿痛等。
小提示 冠心病患者忌內衣過緊
冠心痛患者晚上睡覺時不宜穿緊身內衣。
因為緊身內衣會壓迫胸部,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和呼吸受阻。冠心病患者的內衣應以寬松、舒適為宜。女性患者睡覺時還應該解下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