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6日是“中國腦健康日”,越來越多的專家開始關注腦健康,并從事相關的研究。本刊記者連線同濟醫院心身科崔海松副主任醫師,聊起這個話題——
俗話說“腦子越用越靈”,如今這句話在一些白領身上似乎不再那么靈驗。趙總是一家國際知名廣告公司駐滬辦的創意總監,常常工作到半夜。前一段時間,公司接了某國際著名汽車公司的廣告策劃業務,在與客戶見面時,趙總發現客戶剛作了自我介紹,自己卻記不起他們的名字,在需要稱呼對方之前不得不頻繁地看對方的名片。即便如此,還常叫錯對方的名字。“有時明明話到嘴邊了,又忘了要說什么,我才三十多歲啊,怎么記憶力減退這么明顯!”趙總無奈地說。
其實,這都是用腦過度造成的。用腦過度可能會讓大腦變“笨”。用腦過度的人并不在少數。近年上海市一項調查顯示,上海超過60%的白領每天伏案工作到深夜,其中80%的人因用腦過度而患上腦疲勞,很多30多歲的年輕人有明顯癥狀。
“腦子越來越不好使了”成為不少人的口頭禪。面對這一現狀,同濟醫院心身科崔海松副主任醫師感到擔憂。據她介紹,目前看心理門診的人相當多,有時半天要看80多位患者。這部分人年齡在20-40歲,其中30歲左右最多。大多數人反映,常忘記電話號碼、總說錯話、特別容易疲勞、面部表情僵硬等。
在心理門診的求助人群中,一部分為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白領,他們訴說因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想脫穎而出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因此體力和腦力均處于超負荷狀態。還有一部分是機關領導、企業老總等強腦力勞動者,這些人承受的社會壓力比較大,大多數處于軀體癥狀并不十分明顯的亞健康狀態。
另外,人格特征也是導致用腦過度的因素。有三類人最容易患腦疲勞:第一種是個性要強的人,他們不允許自己落在別人后面;第二種是追求完美的人,對問題考慮得特別全面和細致,對工作一絲不茍;第三種是喜歡競爭的人,“我要贏”在他們的觀念中根深蒂固。
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就是海量信息占據了人們的大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接受信息的能力是異常驚人的,在1/10秒的時間里,大腦可接受1000個信息單元。如果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信息,大腦就會受到繁雜信息的干擾而產生病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