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世,一夫多妻不足為怪,一妻多夫則鮮有所聞。紐約華人的漂泊生涯中就有這種事,我便知道一例。化去姓名不妨說來聽聽,以證海外討生活之不易。
有女甲氏,現近六旬,二十多年前來美時還是風韻猶存的可人兒。當年她別夫離子,以訪問學者身份落地紐約,開始了漫漫移民之路。但她英語不好,過去是學俄語的,語言障礙一棍子打懵了她。想找白領工作語言不行,走進餐館端盤子心理上又過不去。她想過回國,老公也勸她,不行就回來。但為了孩子今后能在美國上大學,她決定堅持再堅持。
生活的艱難一筆帶過,最難時每天僅幾片面包一杯牛奶。孰料這時她遇到了乙君,一位四十來歲的單身漢。他來美時間較長,靠給人家做裝修為生,經濟還不錯。乙君對甲氏一見鐘情,呵護有加,全然不在乎甲氏在國內有家有室,期待有朝一日能用熱烈情感融化甲氏心底之冰霜,走到一起。不久,他們同居一處,對外人以夫妻相稱。乙君每天外出工作,甲氏恪守家園,竭盡家庭主婦之能事。再不久,他們還一起買了房。
問題是,歷史可以鑲嵌,但無法割裂。甲氏忘不了國內的老公孩子,她兒子一天天長大,來美讀書之事已很難再拖。甲氏決定與乙君攤牌,向他表示要接家人來美的愿望。乙君痛苦異常,但終因愛字當頭,同意甲氏接老公孩子來美團聚。十幾年之分離沒想到竟一夕間改變。
甲氏老公丙君,絕非凡人。他走進乙君房問,攜一壺酒幾款菜,一聲大哥坐下來。他對乙君言道,什么都不說了,我全知道。這些年沒有你,就沒有我們全家的紐約團聚,更沒有孩子今后的前途,這樣吧,我將甲氏讓給你,我盡快搬出去。乙君不忍,說該搬走的是我,你們本來就是一家人。可此時的乙君不比當年了,身體不行了。甲氏聽到這話沖進來泣曰,乙君,你一人能到哪去呀,準來照顧你?三人哭成一團。丙君一聲長嘆,罷了,既然如此,咱哥倆誰也不走,就這樣住著,一三五歸你,二四六歸我,如何?乙君力拒,丙君力爭,相持不下。最后甲氏一聲長嘯:別爭了,就這么定了,皆無言。
如今甲氏之子早學業(yè)有成,娶妻生子遠走高飛。那棟房子里,至今仍住著一妻二夫三口人。他們都坐六望匕了,走過坎坷,經歷人所不能經歷者,心情倒格外平和坦然。我望著他們真誠的笑臉,心底無一絲卑視,反倒充滿敬意。如果我是甲氏,我做不到。如果我是乙丙君,我也做不到。生活的多樣性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也絕非一個對錯所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