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的煩惱
崔瑞田
有一個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他要求一群實驗者在周日晚上把未來七天所有煩惱的事情都寫下來,然后投入一個大型的“煩惱箱”中。
到了第三周的星期天,他在實驗者面前打開這個箱子,逐一與他們核對每一項“煩惱”,結果發現其中有九成煩惱并未真正發生。
接著,他又要求大家把那些寫有發生了的一成煩惱的字條重新丟人紙箱中,過了三周再來尋找解決之道。結果到了那一天,打開箱子后,大家發現那些煩惱也不再是煩惱了。
煩惱是自己找來的,這就是所謂的“自尋煩惱”。據統計,一般人的憂慮有40%是屬于現在,可92%的憂慮從未發生過,剩下的8%則是你能夠輕易應付的。
有一個秘密醫生都知道,那就是大多數疾病都可以不治而愈。同樣的,大多數的煩惱都會在第二天早晨好很多。克服憂慮的秘訣是養成一種超然的態度,把心頭泛濫的愁煩看作流過去的江水,不任憑自己沉溺在里面。把心神集中在現實和身邊的事物上,并且養成凡事感恩的習慣。有時我們如置身在嚴冬的黑夜中,但要求自己把應該快樂的理由一一寫下來,就可以引導我們快速地從憂愁的迷宮中脫身。
(李金鋒摘自《商界》)
累與不累
哈梅爾
一名老司機,開了大半輩子的卡車,幾乎跑遍了全國各個角落。一天,他要指導一名新來的年輕司機。老人起初讓這名年輕人自個兒開車。年輕人駕駛著18輪大卡車,在馬路上跑了三個小時,最后筋疲力盡,請求老司機替換自己。
這名老司機接手后駕駛七八個小時,仍然精神十足地邊握方向盤邊哼著歌。年輕人很納悶,問老人為什么開車這么長時間,卻一點兒也不累。
老司機反問他:“你早上離家時,都做了些什么?”年輕人回答:“我向妻子告別,跟她說我去工作了。”老司機笑著說:“我早上離家時也跟妻子道別,不過我不是告訴她我去工作,我說白天要開車到處兜兜風。”
(張強摘自《智慧與幽默》)
淚水與汗水
沈 湘
一位化學老師,正在給學生們講課。化學老師說:“淚水和汗水的成分有99%是相似的,只不過一種是通過淚腺排出的,一種是通過汗腺排出的。”
學生們還是不太明白。這時,化學老師指著窗外不遠處一位正在哭泣的農夫,說:“你們看,他現在流的就是淚水。”因為遭受7災難,農夫的莊稼欠收,所以那位農夫正蹲在地邊傷心地哭泣呢!
學生們都很同情農夫的遭遇,同時也明白了淚水是怎么回事。這時,化學老師又指著不遠處另一位正在勞動的農夫,說:“你們看,他現在流的就是汗水!”那位農夫也遭受了災難,但他卻沒有哭泣,他想通過勞動將損失補回來。汗水將他的衣服都浸濕了,他仍然在不停地勞動著。同學們禁不住為他鼓起了熱烈的掌聲!
化學老師被同學們的熱情感染了,他若有所思地對學生們說:“淚水和汗水的化學成分相似,但前者只能為你換來同情,后者卻可以為你贏得成功!”
(伍一摘自《石獅日報》)
朋友也可被寵壞
區樂民
她是一個現代女俠,重情重義。老同學的女兒病了,老同學和丈夫都要上班,她自告奮勇,上門照顧女孩。親朋戚友生日,她會統籌生日會,出錢出力出地方,把自己整潔的家,弄得一塌糊涂。遇上喪事,她必是召集人,安排花圈帛金事宜。喜事當然少不了她,當送嫁姊妹的次數,如天上繁星。
她是義工,教小朋友做功課。她最擅長中文、英文、常識、音樂、體育和美術,惟一不會教的是數學,因她從不計算。總之認識她的人,皆感幸運。
女俠雖然厲害,但也是人,也會病倒。有一回,她進了醫院,一躺就是七天。多數朋友只是致電問候,出院時,她感到有點失望,因為一束花也沒有收到。
過了幾個月,她向朋友提及此事,朋友都說:“哎呀!買花探病,一向是你負責嘛!”
女俠醒悟了。孩子固然會被寵壞,原來朋友也可以被寵壞。
(安玉社摘自“紅袖添香”)
做富人的祖先
焦淳樸
約翰·富勒出生在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家里有七個兄弟姐妹。他的父親是一個黑人佃農,對貧窮早已認命。
富勒有一位了不起的母親,她始終相信一家人應該過上快樂且衣食無憂的生活,她經常和兒子談到自己的夢想。
“我們不應該這么窮。”她時常這么說,“不要說貧窮是上帝的旨意。我們很窮,那是因為你們的爸爸從來不想追求富裕的生活,家里每一個人都胸無大志。”
母親的話深深印刻在富勒的心里,并且改變了他的一生。他一心向往能躋身富人之列,開始積極地追求財富和成功。他從肥皂推銷員干起,漸漸積累了一點財富。12年后,他傾其所有收購了給他供貨的公司。
他說:“雖然我不能夠成為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為富人的祖先。”
(劉菲摘自《中外故事》)
魚的對話
水 手
一天,大魚問小魚們:“在一個釣鉤上掛著一條又肥又嫩、內質鮮美的蚯蚓,你們會想什么辦法吃到它?”
小魚們聽了,各自挖空心思,絞盡腦汁,構想設計最佳方案。既能吃到美味,又不至于丟掉性命,什么方法才能兩全其美呢?
第一條小魚歡快地擺著尾巴說:“咬住蚯蚓的一端,使勁猛扯。把它從釣鉤上撕扯下來。”
第二條小魚說:“一點一點地躲避著釣鉤慢慢蠶食。”
第三條小魚說:“猛吞釣鉤上的美味,而后再快吐釣鉤。”
大魚聽了搖了搖頭,把它們的回答全部給否定了,然后,意味深長地說:“不要和誘惑較勁,不要總想怎樣得到它,而應遠離它,越遠越好。”
(李明摘自《學習之友》)
10年前,10年后
佚 名
10年前聽劉德華的歌,老師說我很前衛;10年后再聽劉德華的歌,學妹說,哦,原來學哥這么懷舊?劉德華是誰?樓下鄰居小妹問我。
10年前津津有味地看偶像劇,逢插播廣告,連忙換臺或者上廁所;1 0年后津津有味地看各種廣告,逢到偶傍劇,連忙換臺或者上廁所。
10年前我以為孩子是一個奇跡;10年后我知道母親才是一個奇跡。
10年前我認為我需要很多人的愛;10年后我知道很多人需要我的愛。
10年前別人總是對我很憤怒,就好像我一直是個不良少年一樣;10年后我總是對別人很憤怒,就好像我一直是個良好少年一樣。
10年前我對一個女孩子說:“我愛你。”她說:“對不起,我們還小。”10年后我對一個女孩子說:“我愛你。”她說:“對不起,我還小。”
(李曉摘自“校內網”)
心情差?試試心理假動作
文 岳
糟糕的情緒是大腦對外部刺激的反應。有時,改變刺激源,有益改善情緒。美國《男性健康》雜志最新載文指出,心情不好時,不妨嘗試以下7種“心理假動作”,能讓你的壞情緒在不覺間悄悄溜走。
1.強裝笑臉。在心情抑郁、心理壓力大或生氣的時候,強裝笑臉有助于釋放不良情緒。
3.穿藍色襯衫。藍色是一種天然的心情“放松劑”,這正是“仰望藍色天空,心情倍感輕松”的真正原因。相比之下,橙色刺激性最強,黑色容易激起怒氣,紅色雖然可以提升人的體內能量,卻容易令人不安。
4.哼哼歌。英國倫敦諾道夫·羅賓斯音樂治療中心的臨床醫學家表示,唱歌是改善心情的最簡單方法。因為唱歌可調整呼吸,使整個身體都隨著節奏運動。不管是自己哼唱或是與朋友同唱,哪怕只是靜靜地傾聽,都有助于放松身心。
5.要想心情好,關鍵吃得巧。比如,苦甜兩種味道結合(在咖啡中加點橙汁),或者軟硬食材結合(爆米花和堅果同吃)等,都能夠給味蕾帶來新鮮感,進而改善心情。類似的食物還有中餐里的糖醋排骨、糖醋雞塊等。
6.聞聞檸檬香。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最新研究證實,檸檬香味具有去憂、安神和止痛作用。
7.與寵物親密接觸。多項研究證明,撫摸貓狗等動物有助于降低血壓和平穩心率,進而降低心臟病等病癥的發病幾率。
如果能夠站起來
葦 笛
最近,楊瀾采訪了新任殘聯主席張海迪。楊瀾問,如果上帝讓她站起來,她將做些什么?張海迪想了想說:“你知道嗎,坐在輪椅上是很難炒菜的,因為所有的廚具都是根據健康人的身高設計的,所以在家里,我先生不讓我做油炸類的食品,因為一起油鍋,油就會直接濺到我的臉上。如果有一天能夠站起來,我希望為我的先生做他最愛吃的油炸食品;我還希望能夠像一個普通的媽媽那樣,到學校去接我的孩子放學,然后拍拍他的肩膀說,咱們回家吧。”
我本以為,對她這樣一個終身禁錮于輪椅的人來說,一旦能夠站起來,她將會盡情地奔跑、跳躍,甚至徒步去周游世界……
愿望實在是太過平常了。每一天我都要下廚為愛人準備飯菜,也要到學校里接孩子回家,但我因此感受到什么幸福了嗎?——沒有。甚至,我還會因為生活的瑣碎而抱怨。我們總覺得只有賺到更多的金錢、擁有更大的名聲,我們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是,我們從沒意識到,在我們忽略掉的日常瑣事里,蘊藏著怎樣深厚的幸福。
(傅之勇摘自《武漢晚報》)
讓你更上鏡的方法
小 米
站在鏡頭前,雖然不是明星,你也可以拍出明星相。以下10個辦法,可以讓你更上鏡喲。
1.略集中眼神于鏡頭上方,稍往前移動你的臉,讓下巴向下微傾。
2.將舌頭置于牙齒后,然后微笑。這有助于放松你的臉。
3.手臂置于身體兩側,但不是像被膠水粘在那里一樣。為了看起來自然,手臂與身體應該稍微有點距離。
4.試衣服時使用白色墻作為背景,使用非直接照射的自然光源(樹下或靠近窗戶的室內)。
5.避免采用常見的拍照花樣,如伸出兩個手指做“V”字。
6.照片放大一切,因此盡量少化妝。30歲以下的,只需一點睫毛膏和唇膏就足夠了。30歲以上的,再搽點遮瑕膏就行。
7.練習經典的模特姿勢。身體3/4對著相機。讓某腳在另一腳前,某個肩膀更靠近拍攝者。
9.學習上相人士以及你認為那些看起來在相片中不錯的人。對鏡觀察你自己最好的角度。
10.讓自己感到輕松。嘗試著閉眼,然后慢慢睜眼,并正好在照片拍攝前完全睜開。
(朱正杰摘自《羊城晚報》)
一輩子最怕什么
王清銘
1984年,潘石屹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經濟改革研究室,他博得領導賞識,被確定為重點培養對象。
一次,單位新分來一位女大學生,潘石屹帶著她領辦公桌。這位同事對分配給自己的桌椅十分挑剔,挑了一個小時都沒確定。潘石屹勸她湊合著用,對方卻非常認真地說:“小潘,你知道嗎?這套桌椅可能要陪我一輩子的。”不經意的一句話觸動了潘石屹。想到一張辦公桌陪自己一輩子,他不寒而栗。這年春節一過,他變賣家當,辭職南下。
一輩子最怕什么?怕呆在同一個地方,怕坐同一張椅子。怕的是日子一天天重復,除了磨鈍心靈的感受和增加皺紋,什么也沒有留下,從上一輩人那里剪切過來一個人生。
(曹雪峰摘自《北方新報》)
笑樹
鐘 明
非洲盧旺達首都的芝密達蘭哈德植物園里,有一種樹能發出“哈哈”的笑聲,人們風趣地把它叫做笑樹。笑樹是一種高約7米的喬木,樹干褐色,葉子呈橢圓形,它發笑的秘密在于它的果實。笑樹每一根枝杈間都長著一個小鈴鐺似的小果子,果子是空心的,而且果皮薄而脆,上面有許多小孔,里面藏著堅硬的種子,當種子成熟的時候會自行脫落在果殼里。每當微風吹過,種子碰擊果殼,無數個小鈴鐺似的果實一起鳴響,于是便發出了“哈哈”的笑聲,仔細一聽,還真以為誰在開懷大笑呢!
當地人巧妙地利用笑樹會“笑”的功能,把它種植在田邊,每當鳥兒飛來的時候,聽到陣陣笑聲,以為是人來了,不敢降落,從而保護了農作物不受侵害。
(姚小梅摘自《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