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禪茶是指寺院僧人種植、采制、飲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飲、結緣、贈送等。禪是一種境界。中國禪茶文化精神概括為“正、清、和、雅”。“茶禪一味”的禪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史上的一種獨特現象,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2010年,第五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會與中國寧波國際茶文化節同步在寧波舉行。其中“禪茶東傳寧波緣”研討會,“海上禪·茶·樂”對話專座和茶會碑揭碑儀式,更是別開生面。
世界禪茶盛會何以花落寧波?前四屆舉辦分別在河北、臺灣、江西和福建。寧波自古有“東南佛國”之稱。前幾年,專家學者和僧人在寧波考察時,建議以禪茶文化為平臺,弘揚中華文化。在寧波市人民政府支持下,由寧波東亞茶文化研究中心,寧波七塔報恩禪寺聯絡海內外學者、僧人,廣泛征集禪茶論文。2010年4月24日,近200人濟濟一堂,參與“禪茶東傳寧波緣”研討會。
全國主要省(市)及港澳臺地區的茶界和宗教界的資深專家,還有日本、韓國等境外著名學者及僧人,或會上宣講,或書面交流,多角度探討了禪茶淵源、茶與禪的關系及其作用等。寧波茶文化促進會顧問杜鈞寶以名山名寺產名茶的史實,闡述自古禪農種茶推進茶業發展。太白山中的天童寺一帶,至今還流傳古代寫僧人的茶詩:“太白山尖晚發槍,蒙蒙云氣過蘭香,里人哪得輕沾味,只許山僧自在嘗。”天童寺方丈誠信大和尚宣講論文,講到唐朝懷海禪師早年住持寧波金峨寺,醞釀禪茶法則,后來形成“百丈清規”,坐禪吃茶列為宗門規矩范圍。日本茶祖榮西在天童從師,把帶去的茶樹茶籽種植于日本福岡,宣傳飲茶好處,寫出了似同中國《茶經》的《吃茶養生記》,他又通過日本航海船運來了一百根大木頭,助建天童寺千佛閣弘揚禪茶文化。現在天童寺為紀念千佛閣的歷史見證,在原址的東邊山上又興建了千佛塔。
會上宣講論文的有日本茶湯學會原會長、教授倉澤行洋博士,韓國東亞禪茶研究所所長、《茶的世界》雜志社主編崔錫煥先生,還有國內的多位專家。他們在會上闡述了寧波禪茶文化的豐厚底蘊。唐代我國高僧鑒真和尚,因日本僧人邀請六次東渡,其中幾度泊岸今寧波轄地,第三次航海得救后駐錫阿育王寺數月。日本僧人最澄隨遣唐使來華學佛,進出于寧波港,把茶籽茶樹種到日本滋賀縣,成了日本最古老的茶園;宋代道元禪師在寧波天童學法回國,從四明山帶去茶種,播種在日本圓覺寺一帶,成了日本最主要的茶區。北宋初年,高麗國王子、僧人義通學成天臺宗教義,在明州(寧波)弘教20年,逝世后葬于今寧波育王山。元祐二年(1087),又有高麗僧人義天到明州尋得經籍,編成4700余卷,創高麗天臺宗。明州有高麗使館遺址,已成為禪茶文化交流的見證。
如果說,研討會從學術高度,以充分史實和嚴密的論證,闡述了世界禪茶文化及其在寧波的古今情狀,顯得嚴肅而鄭重,那么在寧波七塔寺,4月24日、25日連續兩夜,舉行了“海上禪·茶·樂”對話專座,則顯得輕松古雅,禪味幽深,給人以禪的感悟和藝術上的享受。
七塔寺位于寧波城內,建寺1152年,與天童、育王、延慶寺并稱為浙東四大叢林。七塔寺全體僧人為辦好寧波的禪茶盛會傾其全力,“海上禪·茶·樂”對話專座請臺灣佛光大學林谷芳教授參與策劃。在七塔寺圓通寶殿前廣場,月朗風輕,涼意怡人,先由可祥大和尚主法,率七塔寺的法師列隊登臺舉行獻茶供佛儀式。可祥法師說:“中國的僧人以茶參禪,以禪品茶,演繹發展出了獨特的禪茶文化。這是七塔寺建寺1152年以來,第一次舉行如此盛大的禪茶文化盛會。”
開始兩個節目由七塔寺和韓國僧人獻藝,為全場定下法調,接著演出的“海上禪茶樂”為“平湖秋月”“漁歌道情”“妝臺秋思”等美妙樂曲。臺灣著名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林谷芳先生領銜的表演團隊,在隨后兩小時演出中,給在場茶客帶來一場“茶與樂的對話”。以三道茶,呼應三部分氣質不同的音樂。伴隨著龍井清香的是臺上笛子演奏《鷓鴣飛》的幽深細膩、昆曲《牡丹亭》的典雅柔美。《霸王卸甲》琵琶奏出高亢悲情的曲調,茶人開始上第二道茶“木柵鐵觀音”。伴隨著最后一道“松沅熟普”茶,是生命深沉感慨的《二泉映月》《高山流水》。林谷芳教授說:“我們今天的茶與樂的對話,就以音樂與茶所內涵的一些意義,將相同屬性的茶與音樂結合,并配合禪境的塑造,以茶顯樂,以樂映茶,讓參與者感受禪茶世界。”臺下每張桌旁,各有一位臺灣茶人為座上人士施以“報恩香茗”,在表演沖泡、聞香、品茗、鑒賞等茶道藝術中,茶人目不斜睨,口不言辭,似乎要把禪意注入茶盞中,那專注的神態,平靜的心情,使在座人士在觀賞歌舞、品嘗香茗的清雅氣氛中,愉悅身心,領略禪茶真味。
在盛會期間,還特別舉行賑災捐款儀式。七塔寺方丈可祥大和尚率四眾弟子,通過當地慈善總會,向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捐款30萬元,用于建設一所希望小學,以報恩之心,為災區的孩子撐起一片藍天。
第五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會的活動,提升了寧波“東南佛國”“綠茶之源”的國際地位,誠如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純一大和尚所言:“寧波的禪茶文化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豐碑。”
4月25日,七塔寺內張燈結彩,禮炮齊鳴,第五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會碑記(茶會碑記)揭碑儀式隆重舉行,參與儀式的200余中外人士聆聽碑文介紹。
第五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會碑記(茶會碑記)曰:
“……自圣教東傳,繼而禪宗蔚起.參禪者宴坐息慮,每于五夜寂寂,賴茶以敵昏睡、破饑渴、助禪悟,而茶于禪門之功可謂大焉。故僧家視茶為清友,無一日可去也。茶禪交融、一味同參,趙州和尚‘吃茶去’公案、緇素咸知,禪茶之道于時興焉。”
“第五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會,國際茶人、高僧、學者云集寧波千年古剎七塔報恩禪寺,特設兩場“海上禪·茶·樂”對話專座,俊彥星聚,勝會難逢,以茶為媒,以禪為悅,藉寶剎之靈光,宏演四明六千年之茶史,可謂茶禪雙照,心境一如。斯時也,月色溶溶,篆煙裊裊,絲竹隱隱,逸興翩翩,品茗談禪,賞藝交心,實為寰中茶界之幸事也!此舉不唯七塔報恩禪寺之盛典,亦為綠茶之源寧波之榮光也!
歲次庚寅三月十二日寧波七塔報恩禪寺立”
碑文共628字,內容分四明形勝、茗茶淵源;禪茶交融、茶輸外邦;盛會佳境、各方參與等幾個方面,讀起來瑯瑯上口,文情并茂,其立于七塔寺內,成為千年古剎又一景觀。隨著歲月的延伸,它必將彰顯在世界禪茶文化的史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