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都不能少》是張藝謀于1998年拍攝的一部鄉村教育的電影,獲得第5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大獎。主演就是當時年僅13歲的魏敏芝,她扮演一個臨時代課的鄉村教師。這部片子讓來自山村的女孩一夜成名。12年后,這個“土掉渣”的農村姑娘在美國楊百翰大學畢業后,帶領美國攝制團隊回國拍攝自傳式紀錄片。她還在美國夏威夷邂逅了一段美麗愛情,隨同她歸來的還有那高大帥氣的美籍華人丈夫大衛,魏敏芝演繹了一個現實版“灰姑娘”的故事。
一部電影改變了她的人生
張藝謀導演的《一個都不能少》大獲成功之后,找女主角飾演者魏敏芝拍戲的劇組也多了起來。當魏敏芝立志要當一名演員的時候,導演張藝謀勸她說:“做不做演員是以后的事,一定要先學好文化課。”她記住了張藝謀導演的話,沒有接受邀約,轉而刻苦地學習。從此,這個普通農村女孩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野。
1999年,河北石家莊精英中學錄取了14歲的魏敏芝,學校免去了除伙食費外的一切費用,每月還給她和雙胞胎妹妹各自另發300元助學金。她的父親也到學校里的維修組當了木工,母親在學校所屬的一家飯店做工。魏敏芝當時的感覺就像天上掉餡餅一樣。
2004年,高中畢業的魏敏芝收到了西安外國語學院的錄取通知。正當她擔心申請不到助學貸款時,幸運女神再次眷顧了她,西安外國語學院決定每年為她減免1萬多元學費。魏敏芝就這樣踏進了大學校園。
魏敏芝在學校見到了她生命中又一位貴人,美國夏威夷楊百翰大學的陳爾崗教授。陳爾崗是特意來找她的,問:“假如你有機會去美國留學,畢業以后會干什么?”魏敏芝回答說:“想當導演,學成后回國專拍那些山里的苦孩子,讓全社會都去關注和幫助他們。”沒想到,陳爾崗被她樸實的理想感動。
楊百翰大學常在世界各地尋找一些學習優異、家境貧困的學生,幫助他們到美國讀書。陳爾崗說,他們的學生45%來自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魏敏芝的成長可以給中國其他貧困地區的孩子一種激勵。
負責考察的美國校方代表陳爾崗挑選魏敏芝作為交流學生發表過感慨,說:“在這之前,我也曾經多次把我的名片給一些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并告訴他們,我可以幫助他們,但是,卻從來沒有人與我主動聯系過,惟獨魏敏芝聽了我的建議,認真做了準備。”
在夏威夷收獲美好愛情
2006年5月,當夏威夷楊百翰大學真的來西安外院挑選赴美交流生時,魏敏芝以英語筆試、口試最高分被順利錄取。在陳爾崗的幫助下,她還申請到了全額獎學金。魏敏芝獲得了赴美國楊百翰大學交流的機會。
赴美之前,楊百翰大學全校只有陳爾崗教授看過《一個都不能少》。當學校播放這部影片時,許多同學驚異地說:“你原來是大明星啊!”魏敏芝笑著說:“那都是過去的事了。”剛到美國時,魏敏芝英語在班里說得只算一般,現在她在校學生會主持活動時,能說好幾種語言,因為她的同學來自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魏敏芝在學校表現很優秀,在校電視臺拍攝、編導過一些電視短片和一部電影,還隨楊百翰大學合唱團到各地巡演,她當時又是主持人又是專題片副導演,能力相當出眾。
魏敏芝在海外求學之余,還收獲了愛情。原來,剛到夏威夷的第二個星期,魏敏芝去參加一個同學組織的聯歡晚會。在滿是老外的屋子里,她下意識地發現了一張東方臉孔,那就是大衛。大衛主動走過去說了句:“你好!”魏敏芝和大衛簡單地交流了幾句,發現對方根本不會幾個中文詞,除了感覺這男孩很穩重之外,并沒什么特別的感覺。
2006年10月的一天,魏敏芝在一名中國留學生的生日晚會上,同一群年輕人下中國象棋,見過一次面的大衛坐在她旁邊,時不時地指點魏敏芝一下,總能讓魏敏芝“絕處逢生”。聚會結束時,魏敏芝用英語和他交流起來,得知大衛是第5代美籍華人,中文名叫劉錦輝,比魏敏芝高一年級,主攻電影藝術專業。
魏敏芝和大衛正式交往是一年以后。一次與一位同學拍期末作業,大衛被同學找來客串演員,兩人接觸才多了起來。待到作業結束時,大衛在一次通電話時問:“敏芝,學校舉辦舞會,你做我的舞伴好嗎?”
突然有男孩子約會自己,魏敏芝很害羞,猶猶豫豫地回答說:“我不會跳舞啊!”大衛在電話那頭溫柔地說:“很好學的,我來教你。”這一次,魏敏芝動心了。
舞會結束后,大衛又邀請魏敏芝一起去散步,兩人的故事開始向著浪漫的方向發展。
原來,深受中國文化熏陶的大衛,早就被這個來自中國的女孩的勤奮所打動,尤其當知道這個樸實的女孩因扮演鄉村女教師而紅極一時的時候,他一直在用心觀察面前這個從電影中走出來的“小魏老師”,他發現,勤奮的魏敏芝是那么淳樸、可愛。
周末,魏敏芝在圖書館看書到晚上9點才回宿舍,早已等在路上的大衛,捧著一束鮮花走過來:“敏芝,我喜歡你,你能做我女朋友嗎?”沒有心理準備的魏敏芝臉上立刻飛起紅云。
2008年初,大衛接連在新年和情人節兩次向魏敏芝求婚。大衛拉上魏敏芝,說要去夏威夷檀香山郊游,并神秘地說有禮物送給她。山坡上,一片片鮮花盛開,大衛突然單膝跪地,掏出一枚心形戒指:“敏芝,你愿意嫁給我嗎?”一陣短暫的驚愕過后,無邊的幸福瞬間包圍了魏敏芝,淚水溢滿眼眶,她使勁點了點頭。最終,在夏威夷美麗的夜景和漫天煙花的映襯下,“幸福得像花一樣”的魏敏芝戴上了漂亮的戒指。
2008年7月7日,魏敏芝和大衛在夏威夷的海濱教堂舉行了婚禮。結婚后,大衛和魏敏芝結伴而行,共同學習,周末再一起回到夏威夷,跟大衛父母共享天倫之樂。
希望也能改變別人的命運
2010年7月1日,赤城縣鎮寧堡鄉東柵子村下著雨,這里是魏敏芝的出生地,紀錄片《奇跡的女兒》正在這里冒雨拍攝。魏敏芝走進已經廢棄了十多年的老房子,對著鏡頭深情地說:“我在這里生活到12歲,這里充滿了我童年的記憶。”在這部中美合拍的紀錄片中,魏敏芝既做制片助理,又是女主角。
和魏敏芝一起回國的還有她的美籍華人老公、公婆。這也是魏敏芝結婚兩年來首次帶愛人回國探望爸爸、媽媽。如今她的父母定居在石家莊。當車輛開進娘家所在的小區,魏敏芝看到等候在樓下的父母和親人時,立刻跳了起來。下車后魏敏芝首先給了母親一個大大的擁抱。母親看到外甥女,驚喜地抱起來不肯撒手。
魏敏芝結婚,爸爸、媽媽很支持,雖然沒能回國,但平時會在電腦視頻里見面、聊天。魏敏芝的愛人大衛是第一次見岳父、岳母。
“敏芝很優秀,在我眼里她最漂亮!”比魏敏芝大5歲的大衛話語中充滿對妻子的憐愛,為了實現妻子的夢想,他打定主意要跟著妻子回中國創業。魏敏芝的公公、婆婆和先生都不大會說中文,但“敏芝”兩個字的中文發音卻都很標準。
婆婆坦率地說:“真沒想到,敏芝在中國受到這么多人的關注和喜愛!在夏威夷,很少人知道她在中國是一位新聞人物。我們對敏芝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很感興趣。我們喜歡她淳樸可愛的性格,她是我家的小心肝。”
魏敏芝笑著說:“如果沒有這部電影,我可能會在家養豬、結婚、生孩子,做家庭婦女。如果不是拍電影,我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到國外讀書,也不可能改變我和一家人的命運。”很多人都認為在她身上發生了太多的奇跡。但她認為,真正能改變命運的還是“知識”。比如,了解一個國家的語言,這個國家的文化大門就為你敞開了。有時候魏敏芝也會驚訝,一個美國人寫的400多頁的劇本,她居然3天之內就能讀完,而且可以把它準確地翻譯成中文。
魏敏芝這次回國,除了探親,還要拍攝一部以自己成長經歷為主線的紀錄片《奇跡的女兒》,除了在赤城縣拍攝外,她還要在石家莊、西安外國語學院等地拍攝。現在是拍攝國內場景。片子明年冬季將在美國鹽湖城電視臺、河北電視臺等多個電視臺播出。魏敏芝說:“自己拍這部片子,一是懷舊,二是感恩,三是給更多的朋友一個啟示:只要肯努力,人生就會有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