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吸引著許多國家郵票設計家的目光。他們通過郵票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傳播世博主題,薈萃世界文明精華,展現中外文化交融,傳遞各國人民對中國人民友好情誼。
展現東西方神韻
列支敦士登,雖說是歐洲的一個小國,但它有個美譽:“郵票王國”。世界各地的人們,都以能購到列支敦士登的郵票為榮。
為祝賀上海世博會,該國郵政選取中、列兩幅山水畫,設計了兩枚有齒和無齒小全張郵票。其設計亮點,是在有限篇幅里,卻同時能觀賞到具有東方韻味和西洋繪畫風格的兩幅山水畫名作。
展現在郵票上的《觀潮圖》猶如一幅懸掛在廳堂上的長軸。此畫為晚清高僧虛谷所作。畫面上茫茫的海面,水天一色,浪花飛舞。海邊巖石古樹樓閣屹立,閣內有二閑者正準備去觀海,引導人們將視線移向畫面中心。山石用重墨勾勒,水以淡墨烘染,有虛有實,有濃有淡,并巧妙地留出空白作云氣,使畫面境界顯得十分深遠遼闊。
在《觀潮圖》左側,則是一幅似鑲嵌在鏡框中的西洋繪畫《鳥瞰瓦杜茲》。它是畫家約翰·雅各布·施密特于19世紀早期創作的作品。瓦杜茲為列支敦士登的首府,位于中歐的萊茵河谷地,為一寧靜小鎮。古樸、高聳的王子古堡雄踞在樹木蔥郁的危崖之上,俯臨全鎮,氣勢奪人。
有意思的是,在本次博覽會列支敦士登館,用5萬枚郵票拼出《鳥瞰瓦杜茲》全圖,幾乎傾其從1912年發行第一枚郵票起的所有郵票。人們遠看是畫,近看才發現,一張張郵票與原畫的細節嚴絲密縫,完美結合,色彩也無可挑剔,宛若天成。
城邦國家獨一無二的風情
與列支敦士登相映成趣的是,被稱為“袖珍國”的圣馬力諾也是以發行郵票而馳名于世。圣國發行的“世博”郵票,展現了這個由九座城堡組成的城邦國家獨一無二的風情。你看,這枚小全張郵票。鮮艷亮麗,在藍天、青山綠水之間,襯托出手持圣馬力諾國旗的自由女神雕塑像的圣潔面容。這尊玉石雕像完成于1867年,比美國“自由女神像”還年長10歲。雕像背景是圣國的政府大樓。具有國家標志的蒂塔納山和三座古城堡,也都一一展現。全張的一側還繪有盤旋在崇山峻嶺的中國長城的雄姿,仿佛與圣馬力諾城堡、山水連結在一起,彰顯兩國之間長期以來的友好交往。
中、新文化交相輝映
新西蘭這枚小版張圖,是由5枚郵票組成,但卻呈現10個畫面,原來是為表現新、中兩國的事物各一,以凸現兩國文化中的相似性,追溯兩國文化歷史淵源。圖文采用“對倒”編排設計的理念,各印有中英文說明文字。由于它設計獨具匠心而引人注目,實為中、新文化的合璧之作。
面值50分是展現新西蘭特產圣誕花和中國牡丹花,兩花都呈現紅色,而在毛利文化和中國文化中紅色是富貴、喜慶、吉祥的象征。
面值1元是新西蘭神話中的天空、海洋和大地之神敱提亞基,它與中國的石獅一樣,都是阻擋邪惡勢力的守護之神。
面值1.80元反映的是在毛利文化世界起源之初,森林、人類及所有事物之神坦恩將雙手支撐著大地,用自己的雙腿頂開天空,把光引入人類,創造了光明世界。中國神話中有盤古開天辟地的傳說,將天地從混沌中分離出來,盤古死后將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變成了土地、太陽、月亮、風云和山川等。
面值2.30元是奧克蘭與上海,是各自國家的最大城市,且皆為港口城市,因船運貿易而崛起。
面值2.80元是毛利人代代相傳的玉掛墜,一個盤腿而坐的毛利人,頭微翹作若有所思的神態,惟妙惟肖。中國玉琮有5000年歷史,屬良渚文化的器物,是中華文化起源的重要見證。玉墜與玉琮,可謂是兩國玉文化的珠聯璧合。
卡通笑翠鳥有了中國名
澳大利亞是個動植物多樣化的國家,考拉、袋鼠是其中的佼佼者,經常在郵票上亮相。不過,這次作為世博會澳大利亞館的卡通吉祥物,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考拉等動物明星,而是喜群居,愛交際,并會發出一種特殊的鳴叫聲“庫——霍——霍——霍——哈——哈——哈——哈”,酷似人類的爽朗大笑聲的笑翠鳥,它與弧線外形和火紅顏色的澳大利亞館一起分別登上“世博”郵票,讓人耳目一新。
為了給笑翠鳥起個中文名字,澳方認為最有資格命名的,當然是本次世博會的東道主中國的民眾。于是澳館廣泛向中國民眾征集笑翠鳥的中文名稱,第一次就收到2800多個提名,經主辦方篩選,選出5個候選中文名,再由網絡投票選出最喜愛的一個,投票結果最后鎖定“鵬鵬”這個名字。對此,澳館代表感到十分滿意,認為鵬是莊子《逍遙游》中大鳥的名字,這個名字非常適合澳大利亞館吉祥物的中文名。“鵬”又同“朋”字同音,寓意友誼,蘊含澳中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緊密的合作關系。
“茜茜公主”·中國瓷·美泉宮
茜茜公主浪漫而又悲愴的傳奇人生,演化成一個時代的象征。奧地利為“世博”發行的郵票,將“茜茜公主”繪畫像攝入這枚小型張郵票上。畫像由法蘭茨·雅薩瓦·溫特哈特繪于1865年。小型張一側,為奧地利著名的“美泉宮”,是奧歷代王朝的皇宮,也是茜茜公主入主的地方。該宮藏有成對的中國瓷器,除中國外居各國之首。美泉宮下方,印有奧地利館的館標,其主體圖形為紅色的漢字“人”,由兩筆相互支撐的筆畫組成,“人”字所投射出的影子為奧地利國名的字母“A”,并用中英文寫有“2010年上海世博會奧地利館”字樣。通過郵票設計這個細節,生動地顯示中奧兩國交往的一段歷史,而這段歷史是從奧館獨特設計中體現出來的。
奧地利館有別于其他國家館的一大特征,就是該館墻體外表選用紅白雙色的瓷質貼畫,優雅地影射中國向歐洲出口瓷器的悠久歷史;同時也象征著奧地利將一座瓷質建筑帶回了瓷器故鄉中國,并以此向中國的悠久歷史與傳統文化致以深切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