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句古話:“能登上金字塔頂的生物只有兩種,鷹和蝸牛?!柄椨袕妱诺某岚?,能飛上塔頂不足為奇,但行動緩慢而脆弱的蝸牛能和鷹一樣登頂,實在令人驚訝,它是用勤奮創造了奇跡。曾經看過一篇報道:“一只蜜蜂要釀造1kg的蜂蜜就必須在1000000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花叢與蜂房的平均距離是1.5km,那么蜜蜂要釀造這些蜜就得飛行450000km,差不多繞地球飛行了11圈?!边@些數字很驚人吧!蜜蜂雖然只是昆蟲界小小的一員,卻完成了這不平凡的壯舉,可見勤奮的力量有多么巨大!
勤奮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古代圣賢孔子從小就養成了勤奮讀書的好習慣。他認真刻苦,每本書都翻閱了一遍又一遍,連串竹簡的帶子都被磨斷了好幾次,于是“韋編三絕”成為美談,這也充分顯示出勤奮的魅力。一個人只有勤奮學習方能凸顯出固有的聰慧和才華,否則只會江郎才盡、令人扼腕。特別是在當今這個知識迅速更新、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更應該也更需要勤奮。處處留心是勤奮,奮筆疾書也是勤奮;深思篤行是勤奮,不斷總結也是勤奮。一勤天下無難事,勤奮給人以智慧的啟迪和前進的動力。
可是,勤奮的意義又何止于此呢?“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華羅庚先生的這句名言告訴我們:先天的劣勢并不可怕,只要我們付出足夠的努力,必定會有收獲。曾國藩小時候的天賦并不高,一篇詩文,別人讀一遍就能熟記,可是他卻要讀好幾遍。但他并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反而不懈不怠,勤學苦練,終成博學之士、一代名臣。回望歷史的長河,我們可以看到那么多閃光的例子——祖逖聞雞起舞的佳話,王獻之苦練書法的美談,還有達·芬奇對“畫蛋”的執著,貝多芬練琴時彈得滾燙的手指……他們勤奮的精神令人感動,可敬可佩。
勤奮并堅持不懈,才能熟能生巧。美國運動員格雷格·洛加尼斯是一位無敵的“跳水王子”,有著“跳水之王”、“空中藝術家”之稱的他曾經22次獲得全美跳水冠軍,至于在大大小小的國際比賽中究竟奪得過多少金牌,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作為一名偉大的運動員,格雷格·洛加尼斯仍然深信“熟能生巧”。為了這個“熟”字,他天天經歷著魔鬼式訓練。在1977年第比利斯蘇美對抗賽中,由于跳臺設備不符合標準,他落下時頭部撞到了跳臺,背部先接觸了水面,失去知覺15 min。但他并未因此離開跳臺,過了幾天又開始了往日的訓練。格雷格·洛加尼斯對跳水運動的堅持,終于成就了他輝煌的運動生涯。無獨有偶,奧運冠軍劉翔也曾感慨:“我每天跑10km才跑到了奧運會的領獎臺上?!钡拇_,只有堅持不懈,才會在某一刻達到所謂的“巧”。這種“巧”已不再限于技術的熟練,更是一種職業的追求與夢想,一種人生的成功。商務網站“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說過一段略帶幽默的話:“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闭\然,勤奮的效果只有在堅持面前才能充分顯現出其神奇的一面。只有堅持才能將勤奮托起,看到朝陽的絢麗與美好。堅持,可以叩開成功之門。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堅持練就是數理化學習的基石。尤為重要的是,練能從深處挖掘知識,從而將知識融會貫通。持之以恒的練會讓自身水平不斷提高和升華。這固然是枯燥甚至痛苦的過程,但正如破繭成蝶,堅持下去才能綻放出美麗的一刻。
“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只有常學,常想,常練,才能有所進步”,讓我們記住華羅庚先生說的這句話吧?!俺!北闶菆猿?,是熟能生巧的潛臺詞。這雖然是漫長的磨煉,但我們也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恒。
現在的我們,面對著人生的金字塔,是否已經用勤奮和堅持為未來作好準備了呢?在金字塔頂,蝸牛會比鷹更自豪,因為它用行動向人們詮釋:貴在勤奮,贏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