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是前進的不竭動力
親愛的2010級同學們:
你們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學校黨委和行政,向你們表示最熱烈的歡迎!歡迎你們來到充滿活力和激情的華中科技大學。
在大學的學習生活即將開始之際,你是否開始質疑你中學的學習方式?你是否質疑你的學習目標?同學們,也許對你青澀時代的質疑能成為你今后成熟的開始。
你們的確要學會質疑。在中小學時期,你們確實缺少質疑的訓練。你們習慣了培優的課堂,習慣了解題的技巧,習慣了考取名校的目標。你們質疑過嗎?人生的真諦是什么?成功的訣竅是什么?踏入社會的本錢又是什么?所有這些,卻并非是培優的課堂、解題的技巧、名校的光環。
讓我們回顧質疑的力量。
當今以色列文壇最杰出的作家阿摩司·奧茲認為,質疑是猶太文化的一個秘密。我認為這也是猶太民族保持巨大創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
質疑是科學進步的基礎。哥白尼正是質疑托勒密體系,才成為推翻“地心說”的第一人,同時也真正成為近代科學質疑的第一人。
質疑是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的基礎。法拉第對是否可能由磁產生電的質疑使他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隨后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沒有對大型計算機功能的質疑,便不會有個人電腦的出現,更不會有劃時代的微軟和比爾·蓋茨。
質疑也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在改革開放前夕的中國,有人開始質疑真理的標準。隨即引發了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逐步產生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共識。那便是中國一直持續到今天的改革開放的理論基礎和思想準備。可以說,沒有質疑就不會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共識;沒有質疑就不會有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沒有質疑甚至不會有中國近三十多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同學們,這就是質疑的力量!
質疑需要追求。質疑需要追求真理,需要求是需要正義。人類社會需要和諧,和諧的基礎正是正義;質疑還需要勇氣和膽量。那是因為,質疑的對象往往和權威聯系在一起。布魯諾實際上質疑了教會的權威。在當時,那可是絕對的權威。更多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會碰到權威。學科中的領頭人、單位的領導乃至高級官員,都可能是權威的代表。有時候,質疑會不經意地挑戰權威;有時侯,質疑的對象可能直接是權威。如果你真是為了追求真理、追求正義,質疑權威就不可怕了。布魯諾為了追求真理,勇敢地面對劊子手說:“你們宣讀判決時的恐懼心理,比我走向火堆要大得多。”同學們,想想布魯諾在羅馬的百花廣場上英勇就義的情景,那需要何等的勇氣和膽量!
如果用一句話表示質疑最需要什么,那就是科學精神。求是、正義、勇氣等,不過是科學精神與品質的外在表現。
你們最需要質疑什么?
你們首先需要質疑曾經的學習目的以及方式。在中學,很多同學為了考取一流大學而學習。雖然這也在情理之中,但目標和目的顯然不高。中學里,你們習慣了老師的灌輸,你們致力于掌握解題的技巧,然而卻忽略了思想與哲理的領悟,忽視了自己潛能的開發。
要敢于質疑權威和先賢。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而伽利略的質疑以及他在比薩斜塔上做的實驗推翻了先賢亞翁的學說。
有時候也需要質疑常識。曾經,“地心說”就是那時的常識。后來的質疑終于使人們認識到當初地心說的“常識”并非真理。即使某一個常識并非謬誤,但對它的質疑也可能促使對其更本質更深刻的認識。牛頓質疑蘋果為什么會掉到地上,物體自由落體時掉到地上難道不是常識?牛頓的質疑產生了對自由落體物理本質的認識。更深層次、更本質的認識其實也是一種發現。即使常識就是真理,至少從學習的角度而言,質疑也可加深對真理或知識的認識深度。
高明的人常常質疑自己。有時需要質疑自己已有的選擇,有時需要質疑自己的行為。當你對網絡或游戲產生一種特別的快意時,一定要質疑自己是否已經對網絡或游戲產生了不正常的沉迷。萬一有一天你陷入其中而難以自拔,你更需要質疑自己的行為、自己的責任何在。
有時候不妨質疑自己的質疑。可以質疑一下自己的質疑是否有道理、是否有意義。質疑自己的質疑或許是一種“否定之否定”,學習中的這種質疑往往能使你對知識的理解或感悟進入一個更高級的階段。
在華中科技大學,你們還可以質疑這所學校的某些做法,還可以質疑校長。質疑與批判的自由正在成為華中大的一種文化。當質疑的利劍高懸,華中科技大學和她的校長就永遠不會忘記“以學生為本”,華中大也就會在質疑中前進,在批判中成長,在質疑與批判中步入一流。
同學們,關于質疑,你們知道還要注意什么嗎?
疑問是質疑的基礎,或者說質疑發端于疑問。真正的學習一定要有疑問,沒有疑問的學習不能算做真正的學習。清人劉開在《問說》中言:“君子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清朝另一學者陳憲章認為:“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見疑問之重要。“疑”不要僅停留在自己心中,有疑則問。在老師心目中,沒有愚蠢的問題,而譏笑提問者卻是愚蠢的。當然,疑問還不能算做質疑,或許可以說疑問只是學習的初級階段,質疑則是學習的更高級階段。
質疑常常產生于逆向思維。有時候真理就潛藏在對常識的逆向思維中。法拉第不就是對電產生磁的現象進行逆向思維才發現磁也可以產生電的嗎?
質疑不需要虛榮。當質疑權威時,免不了有人說不知天高地厚;當質疑常識時,免不了有人說連常識都不懂。虛榮的外衣沒有用,不妨用你的本真去求是和接受真理。
質疑不需要功利,甚至不需要目的。孟德爾家境貧寒,為了探索遺傳的奧秘,他進行了長達八年之久的豌豆實驗。他的研究成果被埋沒三十多年才為科學界所承認,直到他去世前也沒能看到應該得到的榮耀。但是,科學精神而非功利支撐著他研究的興趣與信心。也許你們看到今天的社會很功利,但是請相信,中國恰恰將在你們年輕一代身上找回科學精神,在你們之中呼喚出更多的“賽”先生。這是中國希望之所在。
質疑不是懷疑一切,不要為質疑而質疑。把質疑變成懷疑一切,只會使自己陷入質疑的偏執,甚至使自己心理失衡。對社會的一切都看不慣,甚至以質疑去嘩眾取寵的人,最終有可能會成為社會的棄兒。
同學們,華中科技大學的學子們,請學會質疑。未來的學術泰斗、未來的政界領袖、未來的商界精英,他們共同的、基本的素養之一,便是質疑。華中科技大學,她快速、持續發展的文化基因中,也有質疑!
■編輯邱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