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樂器店里看到一把從來沒見過的琴,琴頭似如意,琴身像滿月,直柄,十二品,四弦。它立在琴架上,活脫脫像個胖臉娃娃對著我笑。好奇而問,店主說是“阮”。
回家一查,得知“阮”是一種弦樂器,像月琴,是我國眾多民族樂器中的一種。因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中的阮咸善彈此樂器而得名。發展到如今,阮已有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貝低音阮,不但族系宏大,音色也繽紛多樣。小阮發音清脆、明亮;中阮音色恬靜、柔和,富有詩意;大阮發音堅實、渾厚有力,與大提琴有些相似。
特意去碟鋪淘來中阮大師劉星的《一意孤行》。碟面上,白雪皚皚,昂揚挺拔的一排行道樹與孑然獨行的人,構成了一幅簡潔而曲意深婉的水墨畫,美得像一首詩一闕詞。其主打樂曲《一意孤行》以中阮為主,配以琵琶、古琴等,在一陣細細碎碎的低吟淺語、欲言又止的緩慢節拍里,斂聚起人生的無助和痛苦。嘆息可聞,卻又被間或一陣陣一聲聲迸裂而起的阮之高亢聲所掩沒,凄厲悲婉,卻又豪情萬丈、灑脫不羈,仿佛每一個音符都在傾吐人生無盡的況味,每一根弦都在飛揚生命的風帆。是壯志未酬的空曠與悲涼?是人生隨意不羈的了然和曠達?劉星用一把阮,以曼妙而詩意的音韻掃凈凡俗煙云,讓世事,盡付笑談。而聆聽的我,則早已是“心逐白云天外飛”。
《一意孤行》共有十一首曲子,每一首都各有特色。閑云野鶴、虛懷若谷、行云流水、孤芳自賞、遙遙長路……聽聽曲名,就能心生一種古典情懷,讓人流連徘徊。當然,不是所有的曲都帶著悲意和苦悶,像閑云野鶴、行云流水,中阮那恬靜柔和、圓潤豐厚、清明自在的音色,再配以簫、笛、箏、琵琶等伴奏,有飛越,有馳騁,亦有寧靜,有慢行,能瞬息洞開心靈之門,讓人展開想象的翅膀:滿目青翠,清風在梳理小鳥的翅膀,小鳥在枝丫間跳躍。清泉吟哦,田疇靜美。是融入了無窮的喜悅在喚你:來呀,來呀。你不自覺就跌入了想象的世界,不爭、不躁,清雅、脫俗、有趣,余味無窮。
白居易在《和令狐仆射小飲聽阮咸》的詩中描繪:“掩仰復凄清,非琴不是箏。還彈樂府曲,別占阮家名。古調何人識,初聞滿座驚。落盤珠歷歷,搖佩玉錚錚。”阮之音韻,清澈明亮;所達之情,婉轉低回,可謂盡在一挑、一勾、一拂間。
心在燈紅酒綠里忙碌得太久了,感覺很累,聽聽劉星的阮樂《一意孤行》,就很好。它會是醫治浮躁最好的一劑清涼貼,以樂韜憂,心靈如清閑的云朵一樣自在超然。
(編輯 仕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