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人有力量
【英】《經濟學人》7月31日
廉價勞動力一直是中國經濟奇跡的基石。去年,1.3億中國農民工的月平均工資是1348元人民幣,是美國工人的1/20,但這已經比2009年上漲了17%。隨著中國內陸工廠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工人更愿意在距離家鄉很近的地方工作。沿海的缺工現象越來越嚴重,而工人的耐心也在一點點喪失,工潮的出現就是明證。中國農村大約還有7000萬潛在勞動力,但是,勞動力供應不是無限的,從明年開始,15-29歲的人口數量將急劇下降。
一直以來,富裕的西方世界十分需要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一項統計顯示,得益于中國廉價商品的進口,與中國的貿易每年為每戶美國家庭帶來1000美元額外收入,同時幫助西方維持了物價穩定。現在,中國工資上漲也將開始向西方輸出通脹。但通縮是比通脹更大的威脅,中國工資上漲和美國一直要求的人民幣匯率上漲有相似效果,會減少中國的貿易盈余,刺激消費。這會幫助世界經濟回到充分就業。
被割鼻的阿富汗婦女
【美】《時代》8月9日
本期《時代》封面的阿富汗少婦叫艾莎,18歲。去年,她不堪被夫家當成奴隸長期虐待,決定離家出走,不久就被警方逮捕,并判刑5個月。事后,她丈夫又向塔利班指控她的行為“讓家族蒙羞”,竟然親手行刑,割掉了她的鼻子與雙耳。這樣的遭遇在阿富汗并不罕見。塔利班嚴格規定女性必須戴面罩,而且沒有兄弟或丈夫陪同就不得踏出家門。目前,阿富汗政府正在實施所謂的和解計劃,預計將和塔利班交換許多和解條件,女權問題恐因此被極力打壓。這讓阿富汗婦女們紛紛擔心自己將是這場“和平交易”的最大犧牲品。顯然,不能只顧追求“和平”而犧牲女性的權利。
錯亂經濟
【美】《商業周刊》8月2日
6月份,世界大企業聯合會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了9%,住房價格已經連續8個月下跌。同時,失業率依然在兩位數上徘徊。但在全美最大的購物商場,現在卻擠滿了喝著昂貴咖啡、拎著各種昂貴電子產品和鞋袋的購物者。今年以來這里的銷售額已經增長了9%。這表明美國已形成消費錯亂的市場:人們一方面在高端消費品上揮霍和炫耀,另一方面卻減少優質品牌日用品的開支。目前市場格局就是涇渭分明的廉價和奢侈品之分。經濟無規律可循,并出現忽高忽低的復蘇形態。與傳統定式截然相反的怪異消費行為比比皆是,市場的波動幅度比以往更大。
官方許可的災難
【德】《明鏡》8月2日
7月24日,德國杜伊斯堡市舉辦的音樂節“愛的大游行”發生踩踏事故,21人死亡。主辦方和官方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主辦方雖然準備了3 條通道,但連接主通道的隧道卻只有26米寬,130米長,居然也獲得了官方審批。更糟糕的是,主通道同時設計為出口和入口,當天下午在主通道和音樂會場之間出現游客擁堵的現象,同時從隧道源源不斷地有游客要求進入會場,此時警方的封堵使兩股人流越聚越多。即便在此時,活動仍然沒有停止,喧鬧的音樂聲嚴重影響了救援的進展,最終發生了悲劇。杜伊斯堡市民要求市長辭職,主辦者夏勒表示不再舉辦這一活動。
伏爾泰:法國式傲慢
【法】《快報周刊》7月28日
11月21日是法國啟蒙運動領袖伏爾泰誕辰410周年紀念日,正如雨果對伏爾泰的評價,“伏爾泰不只是一個人,而是整整一個時代。”直至今日,他仍是世界上一切反抗暴力、捍衛民主自由的人們的崇拜對象。伏爾泰倡導自由思想和自由主義,其作品以語言尖刻、文筆諷刺而聞名。由于他態度傲慢,惹怒了貴族,曾兩度入獄。伏爾泰的骨灰安放在巴黎先賢祠,墓志銘寫道:“詩人、歷史學家、哲學家,他拓展了人類精神,并且使之懂得它應當是自由的。”在法國國家圖書館里,一個收藏著他的心臟的盒子上寫著:“我的心臟在這里,但到處都是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