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連載中,我們分析了HP ProCurve企業級無線解決方案的方方面面,也感受到智能架構在應用及擴展上為用戶帶來的便利。對于一套無線解決方案而言,性能或許不是最重要的衡量因素,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很重要。并且只有結合量化的性能測試數據,才能客觀地評估這套方案,同時驗證智能架構為應用體驗帶來的改善。所以,我們在“企業無線網絡的智能時代”專題連載的最后一期,為各位讀者帶來詳盡的HP ProCurve企業級無線解決方案性能測試報告。
相對于傳統的802.11 a/b/g產品, 支持802.11n規格的無線設備能夠獲得更高的傳輸速率和更為寬廣的信號覆蓋范圍,已成為無線部署的主流之選。因此,我們在性能測試中使用了兩臺支持雙基站模式的MSM 422智能接入點,考察HP ProCurve企業級無線解決方案在802.11n部署模式下的性能表現。這兩個接入點均連接至一臺8端口交換機,使用PoE供電的方式進行驅動。根據日常應用的實際情況,測試用例分為“無線-有線”、“無線-無線”兩種方式,分別測試1臺無線終端(Laptop1)與1臺服務器(Server)之間和兩臺關聯到不同接入點的無線終端(Laptop1、Laptop2)之間的性能。
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大量工作在2.4GHz頻段的無線設備,為了減小信號干擾給傳輸性能帶來的影響,802.11n無線標準也允許設備工作在5.8GHz頻段。而在政策層面,我國已開放5.8GHz頻段用于高速無線局域網等數據業務。鑒于此,我們將MSM 422智能接入點的無線電模組配置為802.11n模式,使其工作在5.8GHz頻段(3x3 MIMO Radio)。測試用筆記本電腦內置了Intel Wireless WiFi Link 4965AGN無線網卡,支持同樣的連接規格。在整個測試過程中,筆記本電腦與MSM 422之間協商的通信速率基本保持在300Mbps,并能長期保持穩定。
吞吐量是網絡性能評估中最關鍵的指標,無線領域尤為如此。在“無線-有線”測試用例中,無線終端單線程上/下行吞吐量分別達到120Mbps/98Mbps;當采用10個線程進行測試時,上/下行吞吐量更是達到157Mbps/111Mbps。而在“無線-無線”測試用例中,由于兩個節點都采用無線接入的方式,我們實測得的單線程/10線程下行傳輸速率分別為56Mbps和73Mbps。總體看來,這三組成績不但大幅度超越了傳統的802.11 a/b/g產品,也顯著高于我們測試過的所有消費級802.11n產品,很好地體現了企業級801.11n無線解決方案的性能優勢。
人們希望802.11n帶來應用體驗的全面提升,而愈發復雜的業務勢必要對無線傳輸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基于無線網絡的高清視頻播放為例,除了要有充足的帶寬,網絡延遲與抖動也必須足夠小才行。本次測試我們就模擬了這種應用,對HP ProCurve企業級無線解決方案進行了全面考察。我們使用思博倫通信提供的Spirent Warrior解決方案,通過Central Warrior控制部署在兩臺筆記本電腦和服務器上的Edge Warrior,先后單向傳輸10Mbps和40Mbps的UDP數據流(模擬高清碼流,幀長1518byte),時間為30分鐘。在10Mbps負載下,無論是無線端從有線端下載,還是無線端之間的傳輸,傳輸質量都非常穩定,丟包率均為0;而使用40Mbps流量進行測試時,無線端從有線端下載丟包率仍然為0,無線端之間傳輸則出現0.14%的丟包。通過分析實時延遲曲線,我們判斷這與無線傳輸方式本身的不確定性導致的速率波動有關。在真實的使用環境中,只要傳輸時延與抖動在合理范圍內,這個數量級的丟包率還是無傷大雅的。
總體看來,HP ProCurve企業級無線解決方案優秀的性能表現與其架構的先進性是密不可分的。我們注意到,由于智能接入點都連接至8端口交換機,數據流均以點到點模式直接傳輸,不用經過無線控制器,擺脫了性能瓶頸。傳輸過程中,即使斷掉交換機與無線控制器之間的鏈路,也不會影響各節點間數據傳輸,不存在單點故障的隱患。如果用一句話總結本次測試,那就是:企業無線網的智能時代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