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大旱不能簡單諉過于氣候
一條大渡河,可以建356座大壩,這會對生態、對沿江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什么影響?
大自然怎么了?多年以來,我國北方沙塵暴肆虐,空氣污染嚴重;歷來雨水豐足的西南地區,今年卻持續高溫少雨,不少地方河塘枯涸、大地干裂,居民飲水困難。據統計,嚴重旱情已導致我國西南5省區市6千萬人受災。飲水困難人口1807.1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503.4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達236.6億元。
此次西南大旱,和當地水利建設與經濟開發過程中的環境問題有何關聯?本刊就此采訪國內知名綠色環保組織“綠家園”召集人汪永晨女士。
實習記者袁誠
1
你從什么時候開始關注江河問題?感到有何變化?
汪永晨:我從2003年開始關注中國江河的問題,幾年下來,我發現一條條河都枯了,沒有一點水,里面全都是大的鵝卵石。像四川的岷江、大渡河、雅礱江,云南的金沙江、怒江、瀾滄江,都是這樣。我是從1980年代就在這里采訪,那時候坐在車上都可以聽到嘩嘩的浪花聲,可現在都一條條地干涸了。
2
有分析指出,此次干旱是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加劇破壞大氣結構,造成海洋季風無法登陸形成降雨,你怎么看?
汪永晨:我們不能否認這個,但我們也要看到河流干涸對小氣候的影響。現在長江上游要建8個大的水電站,金沙江的上游現在已經建了8個,一節一節的水全都閘住了,下流全都干涸了,這種影響非常明顯。
3
你認為西南地區在水利建設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汪永晨:從水電站來看,我認為有3個問題:一是生態。一條江河養育的不僅僅是人,這次大旱還有多少野生動物、植物會受影響?這些很少為人關注。
二是缺乏規劃環評。比如修金沙江水電站,往往只做局部環評而不做整個流域的環評。只說這一段沒有問題,這一段就可以建水庫,但這一段對全流域的影響呢?像長江、怒江,我們甚至都沒做它的本底調查。
三是水的所有權問題。江河本來是公共財產,但現在所有的江河都被電力集團“跑馬圈水”,被各大水電集團瓜分了。放不放水,農民要看老板臉色。
4
什么是本底調查?
汪永晨:就是整個流域,到底有多少動物、植物,它的生物多樣性是什么狀況,這樣的本底調查都還沒摸清,就把局部破壞了,這是對生態環境的極不尊重。
5
這會給整個生物鏈帶來怎樣的影響?
汪永晨:云南是全世界少有的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方,這樣下去,整個生物鏈都將受到滅絕性影響。長江流域已有很多魚類的物種受到摧殘,那兒的魚苗都是遷徙的,即“回游”,它的產卵都是在上游,現在大壩截流后,上去的下不來,下面的上不去,現在長江“四大家魚”的魚苗減少了97%。
6
西南地區大量種植桉樹、橡膠樹,影響怎樣?
汪永晨:種植桉樹能不能起到保護生態、蓄水、涵養水源的作用?現在都是些官員和少數科學家出來說與這個水壩無關、與桉樹無關,你們的數據在哪?
這些都是利益集團種的。砍掉原森林、種成桉樹,都得到了政府同意。桉樹兩三年就要成材,要把周圍大量的水都吸來,有些種桉樹的地方連莊稼都不長了。
7
按照政府規劃,旱災之后各地將加大對水利設施的投入,你有何看法?
汪永晨:其實那些以灌溉為名修筑的水庫,完全沒有發揮灌溉功能。
8
今年出現了“南北同旱”的現象,北方沙塵暴頻發與西南干旱有關聯嗎?
汪永晨:北京研究沙塵的專家化驗發現,從2006年到今年的3月20號,沙子的含鹽量占2%多,就是海水也才4%多,為什么含鹽量這么高?他們就追蹤上去看,其實就是在內蒙古等地大量的湖泊全干了,這些湖最后都成了鹽堿湖,鹽堿干了以后會隨風飄。真的沙子是飄不了那么遠的。這說明沙塵其實跟人類對沙漠的過度開發、對草原的破壞有直接關系。
9
面對干旱,你認為當務之急是什么?
汪永晨:不能簡單地把旱災歸結于老天爺。一條大渡河,可以建356座大壩,這會對生態、對沿江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什么影響?
10
你怎么看中國環境的未來?
汪永晨:我還是樂觀的,金沙江去年有兩座水電站沒有通過環評就截流,后被叫停了。我們希望更多的民眾一起參與呼吁,重新影響環境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