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在瑟克特夫卡爾、彼得格勒、莫斯科的科研所對奇異金屬殘塊試樣的化學成分還進行了一系列光譜和質譜測定,并得出明顯不同的結果。在檢測方法上,對金屬殘塊試樣表面的各個不同部分進行了分析,而且事先往往沒有對其凈化,消除污物、氧化物、氫化物及其他化合物,這些物質都是在金屬殘塊試樣同包裝盒、桌臺面、空氣、煤氣和人的手指接觸時,在試樣表面迅速生成的。此外,研究人員對奇異金屬殘塊試樣進行光譜和質譜測定時,金屬在激光束的作用下蒸發面積為1.2平方毫米,均質金屬和針晶的混合物的蒸發面積比值有偶然波動。當激光束再次對金屬殘塊試樣已被清污凈化的部分照射時,表面變成富含熔點更高和更難蒸發的成分,這些成分跟純質成分相比存在一定差異。
研究人員還對在能量為800焦耳激光脈沖的作用下形成的等離子體輻射光譜進行分析,進而證實奇異金屬殘塊確實具有表中所列的那些元素。在這種情況下,在等離子體輻射光譜中,鈣和鈉的譜線已不復存在,因為通常當這兩種元素的含量在0.00 001%~0.0001%之間時,光譜線最亮。借助該檢測裝置證實了鈰、鑭、釹的標準試樣光譜的正確性,用萃取、離子交換、提純、電解、部分熔化、分離結晶和真空蒸餾等方法,能確保奇異金屬殘塊中我們所研究的那些合金元素的絕對純度高達99.90%~99.99%,這樣一來,在這些元素的標準試樣中發現了鈣和鈉的耀眼譜線。這關系到從礦物中提取這些元素的技術手段,首先以氧化物的形式獲得這些元素,然后再借助鈣和鈉將其脫氧還原,剩下部分已是極純的標準元素。在奇異金屬殘塊的合金元素中缺少我們地球上工藝技術加工時必然存在的鈣和鈉的雜質——僅此一點就首先足以證明,制造奇異金屬殘塊合金的工藝技術絕非我們地球上的。
為了驗證“葉爾托姆奇異發現”是否來源于地球,飛碟學家向科羅廖夫市材料研究所的專家們進行了技術咨詢,該研究所是專門從事航天技術材料研究的。當飛碟學家把“葉爾托姆奇異發現”中的金屬殘塊拿給從事此項研究的材料專家們時,專家們驚異地說:“具有這種成分的合金不能用,甚至不可能用在火箭航天技術的大型部件上。”這種驗證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這關系到從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發射的運載火箭的飛行軌跡行經葉爾托姆以北150千米時墜落的可能性。
此外,飛碟學家還查遍了列寧圖書館中關于稀有金屬的全部文獻資料,卻沒發現對類似于奇異金屬殘塊應用的信息和科技情報。
為了真正搞清奇異金屬殘塊的來歷,飛碟學家又來到稀有金屬研究所,向稀有金屬實驗室的專家們進行技術咨詢,這里專家的答復結果也與上述雷同:對奇異金屬殘塊中的合金他們一無所知,而且也不清楚這種合金究竟是何用途。1991年前,許多飛碟研究者、目擊者和撿到過其他奇異金屬的親歷者經常向該研究所的專家們提出過這類問題,但得到的回答依舊如此。
兩年后,蘇聯科學院維爾納茨基地球化學和分析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借助研究月球土壤的檢測裝置,對奇異金屬殘塊的同位素比值進行了相當精確的檢測。最終測定,奇異金屬殘塊合金中5種基本化學成分的同位素比值比地球上的同位素比值小0.01%。
著名學者沃伊特凱維奇在他所著《太陽系的化學演化》一書中寫道:“……太陽系物質的基本核聚變發生于約110億年前的銀河系統核聚變時期。在這種情況下,目前廣布的同位素99%是發生過核聚變的產物……”鎂的同位素聚合過程發生在紅巨星的內部,而不是發生在星系螺旋臂分支中的超新星爆發時。鎂的同位素以行星、星云的形式被拋射到宇宙空間。這就是說,如果制造奇異金屬殘塊中合金所用的材料不是我們行星系的,那么,它的同位素比值跟地球上鎂的同位素比值的差距可能在1%范圍內。如果兩種同位素比值之差小于0.01%,就可以確定,制造奇異金屬殘塊中合金所用的材料取自我們太陽系。
一個叫加波諾夫的地礦工作者,在克拉斯諾達爾邊區的高加索山麓發現了一個很大的稀有合金塊。研究人員對該稀有合金塊進行的光譜和質譜分析表明,它含有鈰、鑭、釹以及鐵和鎂等元素的混合物。早在“葉爾托姆奇異發現”出現前的1974年,在烏克蘭的頓涅茨克市郊上空曾發現一個懸停的光球,時間不長,光球突然爆炸。事件發生后,許多市民和附近礦區幾個小鎮的居民,在光球爆炸現場撿到幾塊灰黑色“石頭”,用銼刀摩擦它們時能產生一束束火花。不久,這些灰黑色“石頭”自己破碎變成粉末。幾年后,研究人員對這些碎石粉末進行的光譜分析表明,它基本上是由鑭和鈰的氧化物組成,其中還含有鎂、錳、硅及其他元素的混合物。又過了一年半,研究人員再次對保存下來的部分“石頭”的成分進行分析,對該“石頭”的光譜分析結果顯示,它的基本成分還是鑭和鈰,還有硅、錳、鎂、鈦和鐵的混合物。最初,研究人員根據該“石頭”橫斷面的宏觀組織確定,其橫斷面的褶皺呈半徑為60厘米的彎曲狀,葉爾托姆奇異金屬殘塊也同樣具有這種彎曲褶皺狀斷面結構。在關于UFO的文獻資料中也有過對類似事件的描述:當時,在瑞典曾保存有一塊合金,這塊合金的基本成分是那些稀有金屬,它是一個UFO在飛經離斯德哥爾摩不遠的一條公路時丟下的。當人們發現時,那個合金塊還熱得燙手。這一事實性證據可以使我們認為,其他稀有合金制品殘塊都同UFO有關。有可能在UFO上分離出土壤成分或礦物后,把稀有金屬合金塊作為不需要的物質從UFO上被棄置到地上。無論在地上還是在整個太陽系,所蘊藏的稀有金屬的數量相當大。鑭族稀有元素在總量上大于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其他26種元素的總量,稀有元素雖然被人們這樣稱呼,但它們卻不太稀有。稀有元素甚至比紫銅、鉛及工業技術上廣泛使用的其他元素還要多。不過,稀有元素不能形成高含量鑭族元素礦。由于稀有元素具有很強的反應性能,能跟氧、水和自然界中的酸相互反應,所以能形成易溶鹽類物質和礦物雜質,它們幾乎均勻地分布在地殼中。鑭族元素占稀有元素總量的0.015%,它們以摻雜物的形式進入其他金屬礦物中,開采其他金屬礦物時被順便開采出來。
如果“葉爾托姆奇異發現”是在UFO上制造夸克型產品時產生的這個推斷成立,便可以推斷,安裝在太陽系某處外星人基地上的類似裝置,能大景生產和制造可植入每一個地球人體內的小型夸克一膠子轉換器。因為地球上的人口數量在猛增,在最近100年里。每40年增長一倍,因此,外星人需要快速增大小型夸克-膠子轉換器的產量。要知道,在地球上人口增長的情況下,必須從死人身上回收那些小型夸克-膠子轉換器,然后再給新生兒植入體內。因此,要想使小型夸克-膠子轉換器的產量增大,必須增加制造這種產品的設備的數量,毫無疑問,首先還必須得增加稀有金屬的產量,因此,有可能UFO把稀有金屬以原料的形式運送到外星人基地。(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