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失落的羅馬軍團
在甘肅永昌縣折來寨村,一些有著高鼻梁、深眼窩、藍眼珠、頭發自然卷曲等歐洲人體貌特征的當地居民近年來頻頻被史學界關注。他們是誰?他們來自何方?這些居民真是古羅馬軍團后裔嗎……多年來,眾多學者對此千年懸案爭論不休。近日,由蘭州大學生命遺傳科學院主持,耗時兩年的甘肅羅馬軍團后裔DNA鑒定基本完成。結果顯示:折來寨村村民提交的91份全血血樣都是中亞和西亞血統。
但這還不能完全說明折來寨村村民就是羅馬軍團后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河西走廊驪禊人群體遺傳研究》負責人、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謝小冬強調,甘肅羅馬軍團之謎本身是一個復雜的歷史問題。DNA分析只是獲得群體遺傳學的第一手資料,結果出來后還要與歷史學、考古學、語言學、體質人類學等學科的專家共同做進一步研究,最后才能得出結論。
使這些中國“異鄉人”轟動于世是在1989年,澳大利亞學者戴維·哈里斯從《漢書》中意外發現了一個漢朝安置俘虜的小地方——驪,即今天的折來寨。他如獲至寶,來到蘭州找到歷史學家關意權教授,碰巧關教授對這段歷史也很有研究。戴維回國后發表了關于驪研究的論文,法新社迅速轉載,聲稱揭開了羅馬第一軍團消失之謎。折來寨這個小地方頃刻之間揚名國際。
一支羅馬隊伍的前世今生吸引著眾多國內外學者,他們到底來自哪里?驪真是古羅馬殘軍的定居地嗎?眾多學者對此爭論不休,一個歷史故事不斷被媒體提及:
故事可以回溯到2000年前。公元前53年(西漢甘露元年),古羅馬帝國三大執政官之一的克拉蘇為了爭奪權力,率七軍團4萬多人向東遠征安息(今伊朗),在卡爾萊(今敘利亞的帕提亞)遭圍殲。兵敗后僅第一軍團大約6000人突圍東逃。他們最終流亡到西域康居國,為在此稱雄的北匈奴郅支單于所收容-以雇傭兵的形式繼續生存。沒想到運氣仍然不是很好,第一場戰斗便遭遇了當時的漢朝軍隊。被漢朝軍隊俘虜后。帶至甘肅永昌縣境內。當地縣志記載:漢朝給了他們土地,也就是在今天的甘肅折來寨一帶,讓他們去務農。為了給他們民族自豪感,他們的所在地就定名為驪——漢朝對羅馬的稱呼。關于驪的記載至公元592年戛然而止。這一年,隋文帝鑒于驪人已徹底被漢人同化。下詔將驪縣并入番和縣(今永昌縣)。以上也可以說是許多中外學者根據歷史的傳說和各種史料的研究得出的推測。
他們究竟有著怎樣的前世?羅馬軍團后裔之說是歷史事實還是大膽推測?借助DNA的檢測和多學科研究,驪人的傳奇身世也許不久就將全部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