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西利用其世界最大產量的甘蔗,生產取代汽車燃油的甘蔗乙醇的產業獨步全球,雖然比起世界的汽油用量,甘蔗乙醇仍微不足道,但這方面的發展還有更上層樓的可能。
在巴西,人們飲用甘蔗甜酒,作為周末狂歡的開始。但到了星期一早上,巴西人還在使用甘蔗汁,只不過是改而將它們灌進汽車的油箱里而已。
早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從甘蔗提煉出來的乙醇,就斷斷續續地為巴西汽車提供燃料。巴西坐擁全球最大的甘蔗產量,只要擠出蔗糖溶液,混著酒精一起發酵,再將其蒸餾到理想的濃度。就能生產出可用的汽車用燃料酒精。榨出蔗糖后剩下的甘蔗渣,甚至可以拿來當做蒸餾作業的燃料,方便得很。
在過去幾年里,巴西的甘蔗乙醇產業,受惠于油價偏高以及彈性燃料汽車問世的因素。巴西的乙醇燃料產量,在2005年達到每天282000桶,2010年更是達到每天442000桶。
發展甘蔗乙醇產業,對巴西來說好處多多。在這個失業率達10%的國度,甘蔗產業提供了100多萬個工作機會;某些靠燃燒甘蔗渣提供動力的磨坊,還能賣出剩余的電力。更迷人的是,就原理而言,甘蔗乙醇燃料的二氧化碳凈排放量等于零:燃燒乙醇所釋放的碳,只不過是2年前還在大氣中,經由光合作用攝入甘蔗內的碳而已。
燃料轉變
隨著全世界對乙醇燃料漸感興趣,巴西開始大增出口,主動將乙醇配送系統推廣到其他國家。巴西最大的石油公司甚至計劃興建全世界第一條乙醇燃料輸送管,直通南部海港。
不過,并非所有的國外市場都這么容易接受巴西的乙醇外銷。美國就對巴西的進口乙醇,收取每升0.14美元的關稅,以保護受到高額補助的美國玉米乙醇制造商。
環保人士密切注意甘蔗乙醇的市場擴張,馬塞度的分析指出,每改用1噸的甘蔗乙醇燃料,就代表二氧化碳凈排放量減少了225.5千克。該團隊推測。巴西因此每年減少了2580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而該國每年因為燃燒石化燃料,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過才9200萬噸而已。
但是乙醇產業也有其環境顧慮:除了肥料及燃料的使用量以外,殺蟲劑、液態廢棄物與焚田所造成的煙霧,都要列入考慮。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就有研究團隊表示,巴西的乙醇產業整體來說對環境有害。不過這項研究結果受到爭議,而乙醇產業似乎會隨著規模擴大,改采較新、較干凈的生產科技,而逐漸符合環保標準。舉例來說,蒸餾之后的剩余物過去通常會倒入河流里,現在則會拿到田里當成鉀肥。隨著立法規定與機械化收割逐漸普及,焚田的比例也會漸趨下降。研究不需耕田就可種植甘蔗的方法,理應可減低土壤侵蝕的情況。
也許甘蔗乙醇產業擴張最大的環境隱憂,是它會對天然森林造成破壞,減損生物多樣性,釋放出原本儲存在森林里的碳。不過巴西人并不太擔心這點,他們表示說巴西很大,現有的甘蔗田一共才57000平方千米,在中南部卻有100萬平方千米的舊農地跟牧場可供擴張,根本用不到被全世界視為國際資產的熱帶雨林。再者,雖然巴西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甘蔗生產國,甘蔗收入卻只占巴西產品的第四位,排在牛、雞肉和黃豆的后面。限制乙醇產業擴張的,主要不在土地,而是欠缺資本。
生長區域
巴西農業研究單位的土壤化學家柏迪表示,乙醇甘蔗產業向這幾百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擴張,可能根本不會對二氧化碳排放量有什么影響,因為退化的牧場本身就會慢慢排放碳,對這些土地來說,改種甘蔗不一定是壞事。此外,甘蔗生長需要干季,不會有人想把它種到熱帶雨林區。就這點來說,甘蔗比起非常需要能源密集的棕櫚樹。對環境更加溫和。種植棕櫚樹已對印度尼西亞的原始森林造成嚴重的破壞,不過這項產業在巴西規模還不大。
(余婕 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