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并非一帆風順。這期間幾經反復,又有人信仰動搖,于是神降災,瘟疫流行。更為嚴重的事情發生了:可拉、大坍、亞比蘭開始反叛。
利未的曾孫、哥轄的孫子、以斯哈的兒子可拉和流便子孫中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與比勒的兒子安,并以色列會中的二百五十個首領,就是有名望選入會中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來聚集攻擊摩西、亞倫,說:“你們擅自專權,全會眾個個既是圣潔,耶和華也在他們中間,你們為什么自高超過耶和華的會眾呢?”
摩西聽見這話就俯伏在地,對可拉和他一黨的人說:“到了早晨,耶和華必指示誰是屬他的,誰是圣潔的,就叫誰親近他;他所揀選的是誰,必叫誰親近他。可拉啊。你們要這樣行,你和你的一黨要拿香爐來。明日在耶和華面前,把火盛在爐中,把香放在其上。耶和華揀選誰,誰就為圣潔。”
摩西打發人去召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他們說:“我們不上去。你將我們從流奶與蜜之地領上來,要在曠野殺我們,這豈為小事?你還要自立為王轄管我們么?并且你沒有將我們領到流奶與蜜之地,也沒有把田地和葡萄園給我們為業。難道你要剜這些人的眼睛么?我們不上去。”
摩西就甚發怒,對耶和華說:“求你不要享受他們的供物,我并沒有奪過他們一匹驢,也沒有害過他們一個人。”摩西對可拉說:“明天你和你一黨的人并亞倫。都要站在耶和華面前。各人要拿一個香爐,共二百五十個,把香放在上面,到耶和華面前。你和亞倫,也各拿自己的香爐。”可拉招聚全會眾到會幕門前,要攻擊摩西、亞倫。耶和華的榮光就向全會眾顯現。
耶和華曉諭摩西、亞倫說:“你們離開這會眾,我好在轉眼之間把他們滅絕。你吩咐會眾說:‘你們離開可拉、大坍、亞比蘭帳篷的四圍。’”
摩西起來,往大坍、亞比蘭那里去,以色列的長老也隨著他去。他吩咐會眾說:“你們離開這惡人的帳篷吧!他們的物件什么都不可模,恐怕你們陷在他們的罪中,與他們一同消滅。”于是眾人離開可拉、大坍、亞比蘭帳篷的四圍。大坍、亞比蘭帶著妻子、兒女、小孩子,都出來站在自己的帳篷門口。摩西說:“我行的這一切事,本不是憑我自己心意行的,乃是耶和華打發我行的,必有證據使你們知道。這些人死,若與世人無異,或是他們所遭的與世人相同,就不是耶和華打發我來的。倘若耶和華創作一件新事,使地開口,把他們和一切屬他們的都吞下去,叫他們活活地墜落陰間,你們就明白這些人是藐視耶和華的了。”
摩西剛說完這一切話,他們腳下的地就開了口,把他們和他們的家眷,并一切屬可拉的人丁、財物都吞下去。
第二天,以色列全會眾都向摩西、亞倫發怨言。說:“你們殺了耶和華的百姓了。”會眾聚集攻擊摩西、亞倫的時候,向會幕觀看,不料,有云彩遮蓋了耶和華的榮光顯現。摩西、亞倫就來到會幕前。亞倫照著摩西所說的拿來香爐,跑到會中,不料瘟疫在百姓中已經發作了。他就加上香,為百姓贖罪。他站在活人死人中間,瘟疫就止住了。除了因可拉事情死的以外,遭瘟疫死的共有一萬四千七百人。
上面所提到的香爐是不是中國人所謂的“鼎”呢?另外以色列人居然也有中國人熟悉的上香活動,讓人親切。
亞倫是個迷霧掩蓋的人物。首先他是長子,但地位卻在摩西之下,很明顯摩西還是很猶豫他的繼承安排。除他們兄弟倆外,對摩西家族構成最大威脅的將是亞倫的二個兒子,按照當時的繼承排序,即便不提亞倫,這二個兒子也將是摩西的第一繼承順序。
先是發生了宗教沖突,然后是可拉的反叛,最后是亞倫二個兒子的死亡。政治斗爭在出埃及的過程中始終就沒有停止過。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從他們手下取杖,每支派一根。從他們所有的首領按著支派共取十二根。你要將各人的名字寫在各人的杖上,并要將亞倫的名字寫在利未的杖上,因為各族長必有一根杖。你要把這些杖存在會幕內法柜前,就是我與你們相會之處。后來我所揀選的那人,他的杖必發芽,這樣我必使以色列人向你們所發的怨言止息,不再到我耳中。”
第二天,摩西進法柜的帳幕去,誰知,利未族亞倫的杖已經發了芽,生了花苞,開了花,結了熟杏。摩西就把所有的杖從耶和華面前拿出來給以色列眾人看。他們看見了,各首領就把自己的杖拿去。耶和華吩咐摩西說:“把亞倫的杖還放在法柜前,給這些背叛之子留作記號,這樣就使他們向我發的怨言止息,免得他們死亡。”
摩西用亞倫的杖作為利未人的代表是給亞倫以傳統的名分,借亞倫打擊其他支派不會引起過分明顯的怨恨。但摩西也很清楚,要穩住眾人首先要穩住亞倫。杖在這里就是政權的象征。亞倫獲得了上帝的挑選,實際上等同摩西獲得了上帝的挑選,因為他們倆屬于同一個支派——利未人。
杏樹幾乎是《圣經》中最為頻繁出現的一種圣樹。中國最普遍的辟邪圣樹是桃樹。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它們同屬薔薇科,可以相互替代。比如漢代有以杏木為柵欄抵抗北狄的故事,這就說明了杏樹的特殊之處。孔夫子的“杏壇”是否與之也有些淵源?
在這些內部斗爭平息之后,利未人獲得了多種特權,其中之一就是:“凡以色列中出產的十分之一。賜給利未的子孫為業,因他們所辦的是會幕的事,所以賜給他們為酬他們的勞。”在古代通常實行“以貢代稅”,實際上利未家族成為特權王族,其他的家族要向利未家族交稅。看來所有人都同意了。
在尚未見到回歸迦南的曙光之前,姐姐米利暗在加低斯逝世,并被葬在當地。亞倫死在距離迦南已經很近的何珥山。即便是從遙遠的埃及而來,摩西還是把約瑟的遺骨帶回迦南,但亞倫的尸骨卻留在了何珥山,他的下場與姐姐是一樣的,他們的墳地都在迦南的邊緣地帶。從這里可以看出約瑟的地位之高。他距離摩西好幾代,并且只是摩西本宗利未的哥哥,而非摩西的直系先人,但卻受到如此的禮遇,約瑟的神圣地位可見一斑。約瑟的其他11個兄弟,包括利未,都沒有被專門回遷到迦南。
摩西把亞倫的衣缽傳給了亞倫的第三個兒子以利亞撒。這是摩西的平衡計策,他必須暫時團結亞倫家的人,后面有一系列的內部和外部戰爭在等待著他們。
3000年前的中東戰亂
以色列人從“以東”經過到“迦南”去的要求沒有獲得明確允許。我們不知道他們怎樣獲準通行,結果是他們成功毀滅了碰到的第一座城池——迦南城,然后將其命名為何珥瑪,意為“毀滅”。
從地圖上看,有些路線從邏輯上是說不通的。這很可能只是攻擊某地的借口,但把目的地說成是迦南,凡在那附近的必然要遭到攻擊。在如此接近迦南之后,摩西反而帶領大家繞道到更遠的地方,卻說是“接近迦南”。也可能他們推測迦南核心不好拿下,只能在周邊活動。該時期的活動中心在鹽海以南地區。得知這60萬大軍即將到來,生活在迦南附近的人們想必早已如熱鍋上的螞蟻,或許他們已經等待不耐煩,或許他們早已望風而逃了,因為以色列人為進入迦南已經準備了40年。
接下來以色列人與外族的戰斗非常殘酷,他們常常屠城,“沒有留下一個,就得了他的地”。無數的城池在滅亡,無數的人遭到滿門抄斬,無數的原地王侯在做著無謂的抵抗打算。這是發生在公元前1210年間的事情。以色列人的漂泊就要結束了。他們的軍隊強盛,他們人多勢眾,但他們的道路也很艱難,敵人不會放下屠刀自動走開。
以色列人帶有60萬大軍,那么對抗他們的必然也是相當的一個群體,否則他們將易如反掌地進入迦南,但事實上并非如此。無論迦南的居民怎樣筑壇作法事,戰爭的形勢也無法改變,因為以色列人是有備而來,并且是背水一戰。最終,有近百萬人在以色列人獲得勝利之后逃亡了。他們到了哪里?他們使用什么樣的交通工具?這個地理位置距離紅海大約200千米。同時他們也更方便逃往地中海。
這次的中東戰火足足燒了百余年,戰爭是這段時間該地區的政治主題、生活主題,也是一場發生在含、閃兄弟間的混戰。以色列人是閃族人,被以色列人驅趕的是亞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迦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