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撞了火衛一
火衛一為何要撞擊火星?這是個難題,因為它現在仍然在火星附近正常運行,可在歷史上它為什么會突然掉下來,撞到火星北極頂一旁呢?當我對火衛一那破敗不堪的球相再三觀察時,發現火衛一由北極頂端直到赤道部位竟然還有一道硬性創傷!圖像清楚顯示出當時火衛一是以南極頂端垂直與火星相撞的,那它的北半球就不應該出現一道像被推土機推過去一樣的痕跡,并把被推起來的東西全部堆積在赤道部位,形成一個巨包。我懷疑這一創傷是在火衛一與火星相撞之前就存在的,也就是說,在火衛一與火星相撞之前,它和其他星球發生過一次碰撞了,并在那次相撞中震掉了外表的巖層、土壤等附著物體,只剩下了內層球殼巖層,并且還留下了一道巨大創傷。這件事很奇怪,如果不是火衛一上空還有運行著的火衛二的話,我們也許就無法解開這一謎團了。
當我再觀察火衛二的圖像時,發現火衛二比火衛一更加殘破,竟然少掉了少半個球體,一派嚴重受撞碎裂的景象。一般未受過嚴重碰撞的星球,應保持其原始完整的球體形狀,像火衛二這種形貌,毋庸置疑是因受到其他星球撞擊而造成的,根據星球之間同極相斥、肄極相吸的原理,即可知道火衛二的南半球正好與火衛一的北半球產生異極相吸關系,而二顆小衛星在圍繞火星運行時,恰又在同一垂直面上。就此可以判定,撞擊火衛一北極頂端并造成火衛一北半球硬性創傷的星球,當然就是火衛二了。原來,火衛一是在受到它上空火衛二的重擊下才一頭撞向火星的,合雙星之力撞擊火星,難怪會導致火星全球發生極為強烈的震蕩了。
二星相撞,頓時雷鳴陣陣,火光進發。由于火衛一相對火衛二是以縱擊橫,火衛二受撞部位相對脆弱,當即被頂碎了半邊球體,雙方球殼外部的巖層、碎石、沙土全被震離,射向太空;并且雙方由于相吸的關系而呈膠著摩擦狀態,所以火衛二從火衛一北極頂端撞擊開始,一直沖撞到火衛一赤道部位,把鏟掉的火衛一北半球和自己的部分球體碎塊都堆積在了火衛一赤道部位;其后由于火衛二的南半球受到了火衛一南半球同極相斥的強大斥力,雙方才得以分開。火衛二飛向空間,火衛一既受當頭重擊,又受下方火星吸引,便如流星墜地一般撞向了火星。另外,由于當時火衛二撞擊火衛一的角度有些傾斜,泄力方向正好對準在火星內圍且距離很近的月亮和地球,所以二星撞碎的大多數球塊,都飛向了月亮和地球,在月亮上轟擊出許多新的環形山,在地球上落下了那些在大雨中燃燒著的山體和巖層。
星系運行的秘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火衛一發生了球體翻轉?對此要從各星球內部構造以及星球和星系組合運行原理說起。
通過對一些受撞過后已較清楚顯露其內部星核狀態的星球,諸如土星與土衛一,火星系三星,還有哈雷彗星星核等等進行詳盡觀察研究,我發現各個行星內部的星核,實際上都是外表很相似的中空珠子。這種星核極富磁性,可以吸引宇宙塵埃。每個星球外部的地幔、地殼等物質都是被這一巨大的中空星核所吸附,其本身都不帶引力,正如被一只圓球磁石所吸附的鐵屑一樣。同樣,空心星核相對其他星球的星核彼此都會發生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現象。故而每個星系中的所有星球,都會根據其星核所產生力的大小,彼此間互相發生斥力對抗并產生不同的對抗距離,也就是星距。但這種星距會因各星的不停運行而發生遠近變化,從而導致各星間的斥力增強或減弱。但是每顆星球只要它的運行姿勢正確,它們就永遠不會和鄰星相撞。但一顆星球如果受到了鄰星的強引力或強斥力干擾,發生球體翻轉而與鄰星形成異極相對,那彼此間就要發生極強的吸引力,雙方運行靠近,那就在所難免要發生猛烈相撞了。
既然星球之間存在著強大的斥力關系,那么一個星系不會分散的道理在哪里呢?根據異極相吸原理,恒星通過它的南北二極向所有行星的異極發出鉗式交叉引力吸引住各個行星,不讓行星逃離本星系;各行星又以同樣的方式束縛住它們各自的衛星,從而保持住星系中各星不即不散的運行狀態,這就是星系原理。這一原理的主要特點在于星系中各星球都是同極排列,彼此間二半球而相對都正好形成球面斥力對抗,所以星際間的斥力要強于彼此間異極交叉產生互引力許多。
一字大星線
根據星系這一原理推斷,在距今9000余年前的一年,那時地球運行到太陽赤道以北,并向太陽近點軌道運行,北半球已進入冬季。在中國古歷十月一日那天之前,全太陽系各大行星(包括當時處在地球與火星之間在行星軌道上運行的月亮)恰巧以水星領頭、以冥王星結尾面對太陽形成了一條筆直的大星線。因為太陽對每個行星都會產生很強的斥力,把各星分別排斥在不同的軌道上,并且太陽與各行星間的斥力要比各行星彼此間的斥力強大,所以當一字大星線形成以后,由于前面星球遮擋后面星球的緣故,使得太陽對除了水星以外的所有行星,特別是從金星到火星這一節和木星到冥王星這一節各星的球面斥力都大為削弱了;與此相反,由于太陽體積巨大,它二極頂對各行星二極點張開的鉗式引力不受影響。隨著太陽與各行星之間斥力的削弱,各行星二極與太陽間的引力相對增強起來。由于這一引力的增強,水星以外的所有行星,都開始超常規移動向太陽靠攏,整條大星線形成了迅速收縮狀態。
根據磁性模擬,大星線幾乎可以收縮到自身原來長度的一半多些,這無疑使得各個行星之間的星距大為靠近,從而使各行星之間的斥力大大增強。由于大星線上各星的體積大小不同,因此對產生的斥力的承受力也各不相同,隨著大星線的不斷收縮,有些較小的行星就難以再承受周圍較大行星產生的強斥力的排擠。當時,處在地球與火星之間運行的小行星月亮以及火星本身,就正好是大星線中間位置上的最小的二顆星球。所以,當大星線收縮到極限時,這二顆星球再也承受不住內外二個方向產生的強大斥力的排擠(由于同時還受到太陽北極的強大引力作用),幾乎同時被擠出星系水平線之外,跳出了自己的軌道。正因為火星這一跳躍,它強大的引力和斥力,便輕而易舉地帶動了正在近距離上繞它運行的火衛一?;鹦l一來不及隨著火星向北極上方上升,便一下被帶翻了球體,從而和上下二星都形成了異極相吸的異常星姿,并迅速導致一場空前的三星連撞事件?;鹦l一在受到火衛二當頭重撞之后,就一頭撞向了因大星線瓦解又落回星系水平線的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