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張曉紅,女,河北省昌黎縣人,生于1970年11月29日,筆名魚人說夢。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詩歌創作,1988年在《中學生文學》發表處女作《于某種節奏下逃避》,詩歌作品先后于《詩神》、《中學生語文報》、《浪淘沙》、《秦皇島日報》等省市級刊物均有發表,作品《淡季》獲全國青年詩歌大賽二等獎。
顏色
我總是跨越
時間的藩籬向一處
遙遠的田野張望
多么純粹的青
早些時候你把
舉案齊眉康樂綿長
這些完美的祝福
播種如今被歲月漂成
多么單一的白
重逢
我們都在勾勒的前景里面
奔跑盡管已經
背離初衷
無數次在夢里大呼小叫
醒來卻往往
失語
相聚會使
思念的篝火點燃
或熄滅
等待一只手
掀起黑夜
呈現黎明的光亮
現狀
當我重新審視生活的角落
還有一些殘余的空想
但起碼幾個曾視若珍寶的
夢境
已被我掃地出門
我把生活的主色調
添加了遺忘和原諒
學習了那個跛足的老人
從不停下來思考人生
我努力想使生活
在殘缺中
日趨完美
關于一個夏天的描述
冰冷
不是從冬天開始而是從某個夏季
我頻繁往返于海和城市
那些無邊的夜色和黎明
仿佛有鐵的質感
比風要硬比雪要冷
很長很長的夏季
充盈著烤肉的味道
那些迷離的醉態
從夜晚開始
到黎明結束
這是一座讓人惶恐的城市
每走一步都不敢確定是
前行還是在后退
一些人被生活溺愛一些人被遺棄
這里不是我的誕生
和死亡之地
如果我有足夠長的生命我將會拆除心中的負累
平靜地數著心臟的律動
在如此茂盛的夏季
將自己原諒
中秋之夜
月光似雪,一片一片
漫上十年的光景
我一再斬斷來路
在一段記憶中流亡
今晚
月亮穿上愛情的袍子
不再冷若冰霜
我想品嘗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重溫一些
被時間稀釋的生活
卸下一些禁錮和疼痛
但我沒有想在
十年之后續寫中秋
也不相信陰晴圓缺會
掌控在誰的手上
也沒有詩人般的感傷
行走
被雨水浸泡的水泥路
和水泥路上趟水的鞋子
和濕漉漉的行走
我無法一一贅述
被公交車甩下的長長的
孤獨
在七八月間的汛期反復地
游蕩
無休無止的水
和灌溉
從此濕透的靈魂
不能夠拿到陽光下翻曬
不能修復和打開這
銹蝕與封鎖
不可續寫的抒情
漸漸淡去的蜃景和一把傘
不能遮擋的卑微
被忽視被牢記
的一段行走
殘酷的事情時有發生
午后。
悲傷的子宮
帶著毒素,從身體里剝離
它的哭泣
令人心悸
女人的身體
殘留著血腥味
你不能說手術刀是仇敵
不能把拯救
說成謀殺
可是有誰看到哭泣的子宮
在墻角瑟縮
像一個被遺棄的孩子
女人49歲
醫生說切吧
沒有用了
你已經有了一雙兒女
它已失去了意義
可是誰應該被懲罰
誰是
代罪的耶穌
該詛咒
20只雞和20只鵝
兩條狗和10畝田地
水稻長在冰涼的水里
玉米地在毒日頭下摻著雜草
該詛咒
城市和城市的高樓
高高的腳手架
把男人舉到云層
聽不到向金錢妥協的孤獨
鐘聲敲響了
為什么是謝幕而不是開場
秋風里蘊藏的是枯萎而不是
新生
為什么不是嬰兒的啼哭
那樣酣暢
而是而是
廢棄的溫床
被拆卸的悲傷
女人
空出生育,性,
空出夜晚,空出意義
繼續被
那些詛咒的事物
填滿
七里海
我想我應該和你
一樣,做渤海最最
安靜的孩子
在安靜的十月
懶散的秋陽
比以往更愛我們
我想在無限的
廣闊和潮濕中
打開萬千年的謎團
讀出你的名字
一定
與吉祥和拯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