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3年的時間里,圍繞著中國出口玩具所發生的事件。玩具企業歷經了焦灼與等待。同時,不可避免的外部沖擊,不但催生中國玩具制造業的重新洗牌,更引發了建立完善的玩具質量與安全保障體系的深入思考。
玩具商不快樂
2010年6月1-2日,一次由檢驗檢疫機構主辦的出口玩具制造商的“揚州會議”。揭示了出口玩具產業的下一步走向。
一個特別的國際兒童節,一次囊括了檢驗檢疫、玩具檢測、玩具制造及行業協會的交流觀摩活動,讓“制造快樂”的人們匯聚到了揚州。但是,他們中許多人看起來并不快樂。
2007年的一場突如其來的召回,導致中國出口玩具產業前景分外黯淡。陰霾還未散盡,金融危機烏云又籠罩過來。至今,行業的走勢仍然陰晴難定。
南通鈺樂工藝玩具有限公司總經理梅萌感嘆地說:“在這一行到底還能做多久,我心里沒底!”些許悲觀的話語,出自入行時間超過30年的老玩具商口中,難免讓人唏噓。據梅萌介紹,自從2007年那場災難,出口玩具生產企業的產銷量都出現了急劇萎縮。南通市原有30家規模玩具生產企業,現在只剩下6家。 如此情形,不僅局限于南通一地。據江蘇檢驗檢疫局透露,2009年江蘇全省出口玩具接受報檢4萬批,貨值7.6億美元,而2008年為4.6萬批,貨值9.7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5.3%和20.1%。
業界普遍認為,隨著出口成本的不斷提高,生產材料、勞動力成本、假冒偽劣產品的沖擊、進入國外市場的“門檻費”,全部都附加到企業頭上。
的確,自從美國《消費品安全改進法案》和《玩具安全認證方案》、 《歐盟玩具新指令》等國外新的技術法規實施后,中國的玩具出口企業更要在生產設備和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
利潤微薄讓部分出口玩具企業不得不選擇內銷或轉向東歐、非洲等其他市場。但仍有相當數量的中小企業主不堪重負,選擇辭工關門。鎮江聯友歷代服飾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龍心直言不諱地說:“如今做玩具已經不再是做玩具,都有了玩命的感覺。”
重氣粗喘的產業
歐盟消費者保護官方機構的通報顯示,2008年1月1日-2010年3月4日間,歐盟非食品類消費品快速預警系統(RAPEX系統)共通報中國玩具產品1095起,占該系統通報總數的66%。
2009年,多款中國產玩具被美國和歐盟國家召回。同年8月,美國召回的一款中國產毛絨玩具,是因為玩具填充物中發現了縫紉針,并刺傷了消費者。這已是第三起同類事故。
與召回事件相呼應的是,國外的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紛紛出臺,中國玩具遭遇的門檻越來越多,重氣粗喘的出口玩具行業窘境可見一斑。同時,所衍生出的玩具出口檢驗的監管風險已被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
事實上,不管企業、檢驗檢疫還是地方政府,都無法一一準確地掌控源頭復雜的原材料里的化學物質是否超標,是否對人體有害。由此,檢驗檢疫機構只能對終端產品進行把關。但是,新的問題很快又出現了——山寨玩具。
山寨玩具,其實就是假冒偽劣產品。不法商販利用政府部門“邊界管理”的監管空白覓到生存的土壤——國外采購商通過國內對外開放的大市場采購,與其他商品拼箱瞞報,甚至改頭換面,把必須法定檢驗的出口玩具偽造成非法檢的其他商品逃避檢驗檢疫部門監管,一夜之間就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完成“內銷”到“外貿”的轉變。也就意味著,它也代表了“中國制造”走出國門。
“如今,做‘山寨’的小作坊,不掛牌,不納稅,現金交易,不承擔任何社會責任。但是,卻把所有風險都轉嫁給了正牌出口玩具生產企業。”江蘇省玩具業商會會長林若庸如是說。
內有比較惡劣的生存環境,外有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中國出口玩具可謂腹背受敵。這也正是中國出口玩具產業急切求解的一道難題。
直面買方市場
客觀地說,尋找出路,已不再是某個玩具企業個體的命運,而是這個行業亟須破解的課題。一次難得的聚會,江蘇的出口玩具生產商們坐在了一起商談所面臨的共同挑戰。所以,大家沒有掩飾心中的憂慮,有的問題甚至非常尖銳。
2007年玩具質量風暴過后,玩具產品從設計到制造的每一個環節,都要適應新的游戲規則。玩具企業的管理層要適應它,玩具企業的質檢隊伍要適應它,哪怕一線員工都要適應它。
交流會上,有人認為出口玩具產業發展的空間有限,路將會越走越難,也有人認為沒有不行的產業,只有不行的企業,還有人認為,行業優勢在未來的10~20年仍然存在,關鍵看企業如何轉身。
林若庸的另一個身份是揚州雅倫玩具有限公司總經理。他認為,眼下的中國出口玩具制造商已經承擔了無限的責任風險。但對于國外各種技術壁壘,他顯得頗為無奈。或許這也是玩具工廠普遍頭疼的問題——因為材料里的化學元素,看不見摸不著,而且很難控制。
這個說法獲得林萌和徐龍心等在內的多數企業人士的證實:玩具生產的周期很短,等檢驗的結果出來,再去采購原材料顯然來不及。況且檢驗費用也不低,許多企業也不得不考慮檢測成本。
于是,企業代表們自問自診,開出了一張處方。談及具體的做法,一位企業老板有他的經驗:盡量不要接二手單子,否則原材料和驗廠成本就會增加。每一批貨出來,先做銷售樣,第一次檢測費用由客戶承擔,第二次檢測若沒通過則由企業承擔。
昆山三鼎兒童用品有限公司有為日本松下做按摩椅配套產品的經驗。該公司總經理雷永良提出,玩具企業可以借用松下等優秀公司的管理模式,對分供方進行考核。分高低兩個層次,對技術人員和品質管理人員進行培訓。
大家普遍認為,玩具企業不能回避矛盾,應痛定思痛,放棄保守的舊思路,作好產品技術革新的準備。還有人大膽設想,通過政府部門引導,行業商會、協會等組織搞一個股份制的認證機構,對主要的原材料廠家進行推介性認證和強制性認證。
在買方市場為主導的前提下,大多數玩具制造企業依然以客戶的需求為終極目標。大家必須按照客戶要求去做,抑或也成為眾多企業的生存根本。把好原材料關,似乎已成為中國玩具破壁前行的重要環節。
建立協作平臺
問題橫亙,鑒往知來,但又當從何做起呢?作為活動主辦方,江蘇檢驗檢疫局及江蘇檢驗檢疫協會的相關負責人,分別就企業代表提出的國內檢驗標準更新慢、 “飛單”等問題作了詳細解釋。
江蘇檢驗檢疫協會副秘書長孫平建議企業,要全面掌握國外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時觀察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脈動。加強同行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主動與檢驗檢疫機構聯系。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可以通過“個案溝通”的形式,取得職能監管部門或行業協會的幫助。
江蘇檢驗檢疫局檢驗鑒定處處長李曉晉指出,優質的產品不是監管出來的,而是生產出來的。企業需要一個安全的產業鏈條。當然,產品質量安全不僅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管體系,更要一個良好的溝通協作平臺,這需要通過政府、行業協會、玩具企業共同努力。眼下,檢驗檢疫機構、協會、商會三者之間,馬上就可以建立起一個信息發布的平臺。
上述觀點得到與會代表的基本認同。會上,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蘇輕工業與兒童用品檢測中心(揚州玩檢所)主任陳明也鄭重地表示,如果玩具企業有需求,玩檢所將根據國際最新標準的掌握情況,進行免費為客戶培訓,并盡力來配合檢驗檢疫機構做好此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