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上市量占肉雞市場18%的肉雜雞不能通過品種審定,被認為是“山寨貨”
“817”肉雜雞究竟算什么?有人說是育種創新,有人說是山寨貨。日前在南寧召開的中國黃羽肉雞發展論壇上,業內對在家禽市場上分量越來越大的“817”肉雜雞算不算新品種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
反對者認為,“817”是簡單的雜交產物,沒有譜系,“如果這樣都能成為新品種,簡直是育種界的笑話?!倍鴵碜o者認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理應給個名分?!?/p>
盡管占2009年度全國約上市肉雞55億羽中的18%(10億羽),但“817”肉雜雞卻未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從法律角度上而言,“817”肉雜雞尚屬非法產物。
“817”肉雜雞育種項目領頭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逯巖面對關于“817”是屬于黃羽肉雞還是白羽肉雞的提問時,逯巖總是笑而不答,卻強調“‘817’是一種市場認可度蠻高的小型肉雞。”
“817”源起扒雞生產
據逯巖介紹,80年代時期,山東省德州和禹城地區扒雞生產量很大,但是苦于沒有專用品種,無法實現標準化生產。為了幫助他們解決原料供應問題,“我們研究所做了廣泛的市場調研,并專門立項,作為“七五”期間的一個課題開展研究工作?!?/p>
逯巖介紹,他們選用當地品種與引進品種雜交,嘗試了多項雜交組合,進行了無數次試驗,與1988年8月17日確定了最終的雜交組合,并向市場推廣,為了紀念這一特殊的日子,他們把經過雜交組合生產出來的肉雞稱為“817”肉雞。
最初確定的較為理想的雜交組合有幾種,父系選用羅曼、狄高、艾維因,母系為石岐雜。生產出來的“817”肉雞先在山東聊城扒雞公司試用,由于雞腿較短,在制作扒雞時造型不好,腹腔開口大時容易破裂,而且胸肌厚,雞肉入味不好,產蛋率低,生產成本高,要50天以上體重才能達到0.5-0.6千克。
后來,根據生產需要,又把父系雞改用AA父母代公雞,母系雞改用褐殼蛋雞商品代,產蛋率提高了,產出的肉雞雞腿變長了,胸肌薄,成品率高,造型也比以前好。雖然均勻度稍差些,“但是山東扒雞生產基本上能實現標準化?!卞謳r說。
在隨后的幾年里,“‘817’肉雜雞的生產模式——快大型白羽肉雞父母代公雞與高產蛋雞商品代母雞雜交生產肉雜雞早已成為業界公開的秘密,”逯巖介紹,自1994年以后,許多養殖公司利用將這種雞推向冷鮮肉市場,因體型小、價格便宜很適合小家庭食用,此種雞一經推出迅速等到市場的認可。
年上市量10億羽
“817”肉雜雞在市場上的反映,在逯巖看來是意料之中的事,逯巖介紹“817”肉雜雞具有養殖成本低、周期短、靈活性強等白羽肉雞和三黃雞都無法比擬的優勢。
山東立信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作為較早接觸“817”肉雜雞養殖的企業,該公司總經理孫正增告訴記者,當初上馬“817”肉雜雞養殖項目就是因為看中了其養殖成本低的特點。
他介紹,在1994年養殖“817”之前是養白羽肉雞的,但一直面臨著養殖成本過高,效益不佳的局面。而“817”的育種模式正好是利用白羽快大肉雞父本與高產蛋的母雞雜交而成,“并且對種源的要求不高,商品公雞和母雞即可。這樣產出的雞苗只要0.5-07元/羽,而白羽肉雞至少要1元/羽以上?!睂O正增說,這種雞的料肉比和白羽肉雞接近,約1.7-1.8:1,飼養周期也縮短了,一般38日齡可達1.1公斤左右即可上市?!耙袁F在山東地區4.0元/斤的報價,一只雞大概能賺1.5-2元?!?/p>
此外,這種雞因體型小,很適合小家庭使用,同時由“817”育種模式靈活,養殖戶在行情好是可以很快育出種苗飼養肉雞,而行情差時又可將種蛋留作商品蛋用,迅速退出市場等特點,深受養殖戶親睞。
近年來,“817”肉雜雞在我國山東、河南、河北、安徽、湖北、江蘇等地大量飼養。據統計,2009年度全國上市肉雞約55億羽,其中“817”肉雜雞上市量超過10億,約占18%的市場份額,已經成為繼黃羽肉雞、白羽肉雞、淘汰產蛋雞之后第四大肉雞產業。
在山東莘縣,因“817”肉雞養殖規模巨大,形成了從種雞飼養、孵化、商品雞飼養、屠宰加工、產品銷售、雞苗銷售、飼料生產雞舍建筑與養雞用具銷售于一體的比較完整的“817”小型肉食雞產業體系。2009年9月份被國家被評為“中國小肉食雞之鄉”。據了解,2009年度該縣出欄“817”小肉雞高達到4.2億羽。
業內人士認為,“817”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白羽肉雞生產,甚至沖擊到快大黃羽肉雞市場的發展格局。
“817”尚屬非法生產?
盡管“817”占據著全國肉雞銷售市場18%市場份額,但在品種認定上卻一直處在尷尬的境地。
“關于是否能對‘817’進行品種認定,確實困擾著相關政府部門,”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國畜牧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家禽新品種配套系審定和遺傳資源鑒定條件》對新品種審定條件就明確規定“血統來源基本相同,有明確的育種方案,至少經過4個世代的連續選育,核心群有4個世代以上的系譜記錄。”但“817”肉雞生產雞苗只是一個簡單的制種過程,因為它沒有穩定的父系和母系來源,沒有固定的種群,配套模式也不固定,因此無法進行品種審定。
“而‘817’已經發展了20多年,市場份額不斷增加,”該負責人介紹,根據《畜牧法》規定:“培育的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和新發現的畜禽遺傳資源在推廣前,應當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或者鑒定。”他說,如果不給予認定,“817”在法律上是非法流通,但如果給予認定又與品種鑒定相關規定相矛盾。
少育種專家亦認為,“817”純屬“山寨雞”,簡單的品種雜交根本不能算是育種,難登大雅之堂?!啊?17’肉雜雞如果能成為新品種,對家禽育種界是個巨大的笑話?!?/p>
不過亦有不少專家認為,“817”的出現是我國家禽業自主創新的充分體現,適應市場的需求,“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河南三高農牧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趙河山認為,無論如何,每年超過10億羽的上市規模,對滿足國內肉雞供給起著重要作用,應該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就如何規范生產、實施標準化養殖、降低養殖風險是政府部門下一步應該考慮的問題。
逯巖向記者介紹,雖然“817”無法進行品種審定,但山東省政府正在聯合科研單位制定對“817”肉雞產業從種雞飼養、孵化、商品雞苗、肉雞生產銷售等各方面管理細則。
■扒雞簡介 漢族風味菜肴。雞經數種藥料和調料拌和后油炸、蒸煮而成。骨酥肉爛、味道鮮美,色、香、味俱全。以山東德州五香脫骨扒雞最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