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媒介是一種大眾傳播媒介,它通過無線電波或導線向大眾傳播聲音信息,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區域廣、收聽成本低、收聽人數多等優點,如果恰當地運用廣播媒介的這些優點,能夠以少量的投入獲得良好的信息傳播效果。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我國檔案界就運用了廣播媒介來傳播檔案信息,即傳播與檔案及檔案工作有關的信息,包括檔案理論、檔案法規、檔案史料等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然而長久以來我們對檔案界廣播媒介運用的研究較為匱乏,缺少對其系統的歷史梳理和總結,因而在開發檔案信息資源后,很少運用廣播媒介向公眾宣傳和提供利用。這一問題應當引起注意。為此,本文將對檔案界運用廣播媒介的歷史演變進行梳理,并從中得出今后運用廣播媒介傳播檔案信息可能出現的趨勢。
一、廣播媒介運用的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運用廣播媒介講授檔案課程和檔案業務知識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檔案事業全面恢復,各單位的檔案工作開始運轉起來,對檔案人員的需求十分迫切,急需培養一批檔案專業人才。但是當時我國檔案專業師資有限,需要培養的檔案人員數量又多,全部集中到課堂由教師授課可行性不大。因此國家檔案局與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商定,經教育部批準,于1985年開設了檔案專業,通過廣播等方式講授檔案課程,包括《檔案管理學》、《檔案文獻保護與復制技術》、《檔案文獻編纂學》等。運用廣播媒介進行教學,是當時經濟發展條件下最為可行的遠程教學手段,使得檔案專業的教師們遠距離、大范圍講授檔案課程成為現實,為全國上萬名檔案工作者創造了理論升造的機會。
這一階段,許多檔案部門還運用廣播媒介開辦檔案講座,為本地檔案人員講授檔案業務知識,提高他們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水平。如河北省尚義縣檔案科自己編寫講座材料,并請縣委領導審定,最后通過廣播播送,檔案人員在工作之余收聽學習,取得了明顯實效。
2.第二階段:運用廣播媒介宣傳檔案工作
上世紀八十年代,社會檔案意識十分薄弱,公眾對檔案工作的理解還停留在“機要工作”的概念上,這與當時對檔案開放的理論探討和開放歷史檔案的實踐活動很不相稱。檔案界認識到,需要通過廣播等大眾媒介加強對檔案工作的宣傳,讓公眾了解檔案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湖南省黔陽縣檔案局撰文指出,他們宣傳檔案工作的第一條,就是通過縣廣播電臺及時報道檔案工作的動態和工作成果。而上海市寶山縣檔案局在介紹宣傳檔案工作的十項做法時同樣提出要利用有線廣播宣傳檔案工作。
除了在重大事情的宣傳上,檔案界在平日的檔案工作宣傳中也會運用到廣播媒介,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1)參與電臺的訪談節目。通過與主持人的交談,以及回答公眾來電咨詢的問題,宣傳檔案工作。(2)與電臺共同推出檔案宣傳節目。檔案宣傳節目播出周期長,播出時間固定,收聽人數多,是宣傳檔案工作的長效方式。如武漢市與當地電臺合作推出了《江城檔案漫談》節目,為期一年,向公眾介紹檔案知識、檔案法規、檔案作用等內容。
3.第三階段:運用廣播媒介公布檔案史料
在檔案界持續深入的宣傳下,公眾對檔案工作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進入新世紀后,他們對檔案界有了更高的需求——對檔案史料信息的獲取。形成這一需求的背景一方面是檔案界檔案開放步伐的加快、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理論與實踐的逐步深入,另一方面是信息時代下,公眾信息意識的增強以及他們對優質信息的渴望。與此同時廣播行業進行了市場化改革,更傾向于制作公眾感興趣的或互動性強的節目,來提高收聽率。因此檔案界依照《檔案法實施辦法》中對檔案公布的相關規定,開始運用廣播媒介公布檔案史料。2002年,江蘇省檔案館與省電臺合作推出《江蘇名人長廊》節目,宣傳報道江蘇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名人,名人們的檔案材料均來自省檔案館,并由檔案館負責文字稿的選材和編輯。該節目每天一集,每集五分鐘,共播出一年。2007年,上海市檔案局《檔案春秋》雜志與當地電臺合作推出《檔案揭秘》節目,文字稿由電臺編輯從《檔案春秋》所刊發的檔案史料中選材并編輯。該節目一經播出,就受到公眾的歡迎,一直保留至今,2009年還榮獲該年度廣播節目發行的冠軍。
二、檔案界廣播媒介運用的趨勢
檔案界運用廣播媒介的歷史演變,清晰地反映出運用廣播媒介傳播的檔案信息的內容,同時受到我國檔案事業發展水平和廣播事業發展水平的雙重影響,今后在運用廣播媒介時要考慮到這兩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適合的檔案信息傳播策略。因此筆者認為今后運用廣播媒介可能出現的趨勢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繼續通過參與廣播訪談節目宣傳檔案工作
目前廣播行業已經針對公眾的不同興趣愛好形成了不同的專業化廣播電臺,如新聞廣播、音樂廣播、交通廣播等。有的廣播電臺播出的主要是民生、時政方面的內容,并且開設的訪談節目會邀請政府各部門的領導參與其中,向公眾介紹政府各部門的職責與工作,這就為檔案部門繼續與廣播電臺合作宣傳檔案工作提供了可能。檔案部門可以主動與該類廣播電臺協商,參與電臺訪談節目,宣傳新時期檔案工作的內容和動態,介紹現階段檔案利用的方式和效益,解答公眾對檔案工作的疑問,向公眾普及檔案知識,提高社會檔案意識。
2.繼續通過廣播電臺公布檔案史料
公眾對未知事物總是充滿好奇,特別是對歷史事件、歷史名人鮮為人知的事情懷有極大的興趣,而檔案史料恰好記錄了一部分這方面的信息,它的公布符合公眾的興趣。而在專業化的廣播電臺中,有的電臺會播出廣播劇、廣播評書之類的節目,檔案部門可以與這些廣播電臺合作,從檔案史料中選取公眾感興趣的內容,編寫成檔案小故事,在該廣播電臺播出。這一方式既傳播了檔案史料信息,又滿足了公眾的好奇心,還能提高廣播電臺的收聽率,一舉多得。如果在某些歷史事件紀念日、歷史人物誕辰日播出相關的檔案小故事,作為當天紀念類新聞的背景知識介紹,更能吸引公眾,受到電臺歡迎,獲得很好的傳播效果。
3.通過廣播站向廣大農村傳播農業檔案信息
廣播站是我國有線廣播的基層組織,是廣播電臺的補充,具有農村地區覆蓋廣、播發信息機動靈活的特點。當前檔案部門正在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檔案工作的建設,對規范農村檔案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筆者認為檔案工作除了要管理好農村檔案外,還需要傳播檔案信息為農民服務。檔案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供利用,農民對農業檔案信息,尤其是農業科技檔案信息也有大量需求。因此檔案部門可以通過農村普遍建立的廣播站,在固定時段方便快捷地向廣大農村傳播與時下農業政策、農業作物、農業科技等相關的農業檔案信息,提供農民決策參考,指導農民生產作業。近幾年新農村建設中各地縣、鄉政府為村里重建了大量廣播站,為檔案部門傳播農業檔案信息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