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多的磨礪,農村這所“第二大學”,使我由一個處事急躁沖動、待人接物魯莽的青澀小生,鍛煉成長為一名處事穩重、領導認可、百姓喜歡的村官。
珍惜機遇,在學習中提高自己
開展農村工作,首先要把自己融入農村,既要“身入”,更要“心入”。剛進農村,我覺得在校學的知識在這里肯定受用,再加上自己平時也還比較關心時事,便天真地認為我能做好村里所有的事情。
一次我在村里值班,有位村民來詢問有關三農保險的事情。雖然在電視上、文件里常常聽到、看到這些字眼,但我只是懵懵懂懂,要把具體政策、辦理方法、理賠手段等給群眾講清楚,還真是件難事。他看出了我的尷尬,安慰我說:“沒關系,等其他干部回來了,我明天再來。”看著他離去的身影,我感到很羞愧。作為一名基層干部,連這些最基本的常識都一問三不知,欠缺的東西太多了。因此下定決心好好補課,用心讀好我的“第二大學”。從那以后,我每天堅持收看中央以及地方電視臺的新聞,遇到惠及三農的政策就記在本子上,養成看完后及時記錄,記錄完隨時翻閱的好習慣。農村醫療改革的政策出臺后,我將報紙上登的政策剪貼下來,不僅自己學習,還帶給村衛生室的醫生看。
到村后不久,村里就接到開展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的任務。急于大試拳腳的我主動申請到人口最多的村民小組搞調查。第一天,我興沖沖地來到一村民家,開口就問,不到一分鐘就把情況弄清楚了。正當我得意地準備離開時,這位村民說:“現在的官真像官,年紀不大架子不小!”這句話一下子打翻了我心中的五味瓶。村黨支部書記見我垂頭喪氣地回來,便問我怎么回事,然后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小楊啊,村民是我們的服務對象,和他們拉近距離,搞好關系,是我們開展好工作的基礎。”
第二天,我重拾信心,到其他村民家。我先作自我介紹,看著有需要幫忙的事情就搭把手,在聊天拉家常的過程中,搜集到了所需要的資料,而村民的眼神中也多了幾分親切。就這樣,我邊干邊學著跟農民打交道,學著在實踐中充實自己。
經過這次事情后,我便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沉下去的習慣和耐心,利用走家串戶的機會,充分了解老百姓的需求,掌握全村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傾注真情,在服務中傳遞愛心
2008年參加省里組織的大學生村官培訓班,一位在農村工作了幾年的大學生村官說:“在農村工作,首先要像農村人。”
這句話聽起來簡單,其實耐人尋味。農村人,樸實,熱情。我要求自己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他們,以心換心,我慢慢走進了他們心里,也得到了他們的關心和照顧。
2008年,部分村民的稻田受到了暴雨襲擊,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對于辦理了農村政策性水稻保險的群眾,保險公司會給予賠償的。但田地是農民的依靠,在體會到災后他們的焦急心情后,我和其他村組干部,搶抓晴好天氣陪同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到田間地頭勘查實情,為農民理賠。
到工作快收尾的時候,我突然發現理賠數據和上報的受災情況并不吻合,這說明還有一些受災群眾沒有領到賠償款。我再次核對數據,發現確實有一戶的理賠沒有辦理到位。我騎車到農戶家,見家中只有一位老人,詢問情況后得知,老人的子女都外出打工了,在我們辦理理賠的時候,老人恰逢生病不在家,錯過了理賠時間。我馬上給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打電話,在他們給老人辦理理賠的時候我全程參與,并仔細核對數據,不讓老人吃一點虧。當我把保險公司理賠的錢送到老人手中的時候,老人激動地握著我的手說:“我們就是需要這樣的干部,辦事踏實,一心為老百姓著想,我們都放心。”
后來我因病住院,許多村民得知消息后,結伴到醫院看望我。大家的關心和愛護讓我很受感動,也更加堅定了我立足農村、服務農村的信心和決心。
腳踏實地,在工作中履行職責
一年多時間的農村工作,在我的人生中打上了深深地烙印,尤其是村委會換屆選舉,這一項充滿挑戰性的工作,是我感受最深、對我影響最大的一件事。
我很榮幸地被群眾推舉為選委會副主任,全程參與選舉。我非常珍惜這個難得的學習和鍛煉的機會。為弄懂選舉程序和要求,確保選舉順利進行,我認真學習相關文件,通讀相關法律法規,并虛心向村里的干部請教,認真履行職責,嚴格選舉程序。在選舉日,面對500多名選民,我有條不紊、按要求主持了大會選舉,整個會場秩序井然,各個職位一次性選舉成功。這次換屆選舉,受到縣、鎮領導和群眾的一致好評,也給了我莫大的鼓舞。在隨后的黨支部選舉中,我全票當選為村黨支部副書記。